我坐在沙地上,用指尖凝聚起一丝微弱的星力,在沙地上勾勒出简单的能量回路模型:几条弯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闭环中央画着一个小小的圆点。“你看,”我指着沙地中的图案,轻声解释,“这是最基础的能量循环回路,就像部落里的水井,圆点是水源,线条是水道,只有水道通畅,水才能流到需要的地方。矿石里的能量也是一样,你之前感觉到的‘杂质’,就像是堵住水道的泥沙,你要做的不是强行冲开泥沙,而是慢慢把泥沙清理掉,让水道重新通畅。”
阿茸蹲在我身边,小手轻轻拂过沙地上的星力图案,灰银色的光流从他指尖溢出,顺着星力线条流动,将图案勾勒得更清晰了些。
“尊上,”他抬起头,大眼睛里满是疑惑,“那为什么有的矿石,清理完杂质后,能量还是跑不快呢?”
我笑了笑,又在旁边画了一个更复杂的回路:“因为有的水道本身就有破损,清理完泥沙还不够,还要用你的心辉修补水道。就像你之前治疗战士的伤口,不仅要净化毒素,还要促进皮肉生长。”
阿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低下头,用指尖在心辉勾勒的回路上轻轻一点,沙地上的回路突然亮起,能量流动的速度明显快了几分。我心中一动,看来他已经隐约领悟到了“修补”的真谛。
我还向他描述星辰的宏大、秩序的美丽,以及黑暗与混乱的本质:“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有自己的轨道,它们按照固定的规律运转,从不混乱,这就是‘秩序’;而沼泽里的深渊力量,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规律,只会破坏和吞噬,这就是‘混乱’。你的心辉,既能修复,又能净化,本质上是‘秩序’的力量,所以它能对抗深渊的‘混乱’。”
阿茸听得很认真,虽然很多道理他还不能完全理解,但那双大眼睛却总是睁得圆圆的,努力记忆着每一个图案,每一句话。
偶尔,他会在转化能量时,无意识地模仿我画出的某个简单回路结构,比如在矿石内部勾勒出一个小小的闭环,而那一次转化的效率往往会出乎意料地提升,提取出的能量也更稳定。
时间在忙碌与紧张中飞速流逝。
十天过去,部落中央,被转化后的能量矿石已经堆起了一个不小的高堆,足有半人高,散发着稳定而温和的乳白色光芒,像一座小小的光山。
妖阵的光幕因此明显稳固了许多,光芒变得更加凝练,甚至比能量危机前更加坚韧。
大长老特意测试过,用战士的妖力攻击光幕,光幕只是微微波动,却没有出现之前的裂痕,她说这是因为阿茸转化出的能量,天然带有一丝心辉的“守护”特性,与妖阵的防护本质更为契合。
阿茸整个人瘦了一圈,下巴尖了些,眼底时常带着淡淡的青黑色,那是长期睡眠不足、精神透支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韧,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着怯懦,而是多了几分笃定。
他对心辉的掌控力突飞猛进,转化效率从最初的十之一二提升到了接近十之三四,速度也快了不少,现在他转化一块拳头大的废矿,只需一炷香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不再局限于转化矿石!
那是第十二天的下午,一位年轻的战士在训练时,不慎被同伴的长矛划伤了胳膊。
伤口不算深,但沼泽里的湿气很重,伤口很快就红肿起来,边缘甚至泛起了黑色,显然是沾染了微量的深渊瘴气。
阿茸正好路过,看到战士疼得龇牙咧嘴,便主动走了过去:“我来帮你看看吧。”
他伸出小手,灰银色的心辉覆盖在战士的伤口上。
以往,他都是直接用心辉催生伤口愈合,速度很快,但这次,他却停顿了一下,或许是想起了我之前说的“净化”与“修复”,他没有急于促进皮肉生长,而是下意识地引导心辉,去“触碰”伤口处那些导致恶化、充满污秽的瘴气。
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
那些黑色的瘴气在心辉的笼罩下,竟如同冰雪遇到暖阳般缓缓消融,变成了一丝丝极其微弱的、透明的基础能量粒子,消散在空气中。
随后,他才催动心辉,温和地覆盖住伤口,促进血肉生长。
伤口愈合的速度虽然不如之前直接治疗快,但愈合后的皮肤光洁平滑,没有留下任何疤痕,也没有了之前中毒后的麻木感,仿佛从未受伤过!
“这……这也太神了!”受伤的战士活动了一下胳膊,惊喜地喊道,“之前被瘴气染到的伤口,就算好了也会留个黑印,这次居然一点痕迹都没有!”
周围的战士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阿茸,眼神里满是赞叹。
这个曾经被大家忽视的孩子,如今已经成了部落里不可或缺的“小守护神”。
阿茸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小脸微红:“我就是试试……没想到真的有用。”
他似乎开始触摸到“净化”与“转化”更深层的应用法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唤醒”和“修复”,而是能主动分辨并转化有害的能量。
所有人都为他的进步感到欣喜,部落的信心也随着能量储备的增加而稳步提升。
甚至有战士开玩笑说,等阿茸再厉害些,是不是连沼泽里又臭又浑浊的水都能转化成甘甜的泉水,到时候部落就不用再依赖那口日渐干涸的老井了。
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围在阿茸身边,在他休息时,会把自己珍藏的野果递给他,叽叽喳喳地问他心辉能不能让花草长得更快。
然而,我心中的不安却从未减少,反而随着阿茸能力的提升而愈发浓郁。
就像在黑暗中点燃蜡烛,火焰越亮,越容易吸引周围的野兽。
阿茸每一次动用力量,尤其是大规模转化能量时,我都能隐约感觉到,那深藏于沼泽深处的、死寂的黑暗,似乎会产生一丝极其微不可察的涟漪,不是之前那种狂暴的吸力,而是一种更隐晦、更冰冷的“注视”。
仿佛沉睡的巨兽,被耳边持续不断的、细微的“沙沙”声所惊扰,虽未苏醒,却已在潜意识中锁定了声音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