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故乡故事 > 第162章 孩子才是福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屋里一阵沉默。

这事办的......

就是一场莫名其妙的闹剧。

桂英深深叹一口气,“建建这两口子,闹得有点不像话了......给他婶子添麻烦了。”

大勇娘抓起桂英的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两个孩子也是想孩子想魔怔了,没带他们去上边医院瞧瞧?”

桂英无奈:“怎么没呢,他俩就一味魔怔,也不知道该说啥了。好歹还有建军一家三口,能给我们些安慰。建民和建建,这两个人,以后能照顾过自己来就不错了,不指望他俩了。”

桂英回头深深看一眼志远:“我上一辈子欠你的,这辈子算是还完了。”

志远低着头没有说话。他知道,桂英这是说的建民。她一直很对得起建民,很对得起自己,是建民不出息,做事不地道。

本来想把建民的名字加到族谱上的,只是一直没来得及,但现在建建和建民成了一家,这可怎么上谱,没法弄了,太乱了!

大双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三爷爷说女儿不能上族谱,女子嫁了人要上婆家的族谱,要是娘家上了,婆家再上就是两遍了,可两遍又有什么不行,正好记录了联姻和传承啊。

可他不敢提翠兰翠花加名这事了,因为建建不好加,到底是作为张家的闺女还是张家的媳妇?

唉,太乱了。

桂英心里别提多郁闷了。往前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她们这一支是城里人和有钱人的代表,跟村里土里刨食的新强一家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可现在呢,人家是子孙满堂,个个出息,要啥有啥,咱家呢,人丁单薄,操不完的心。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拉开的差距,到底是如何拉开这么大差距的?

被人羡慕的,反而成了羡慕别人的,桂英啊桂英,你是如何把日子过成这样的?

建民建建两口子不知去了哪里,二勇和翠兰两家子却是到家了。

大人小孩一起涌进屋里,屋里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无奈只能轮番进来跟志远桂英打个招呼,又出去站着了。

看着这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样子,桂英脸上僵硬的笑容实在挂不住了,跟大勇娘说了一声就回家了。

二勇和翠兰两家来得晚,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勇娘也没有多说,多说无益。

祭祖和迁坟进行得很顺利,可偏偏看起来最简单的修族谱却是进行地异常艰难。

有人坚持只登记男丁;有人拿别村做例子,人家都把女子录上了;又有人说,录女子的仅限于独女户;还有的人建议把所有女子都录上,不仅小一辈的录上,上一辈出嫁了的姑姑们也要录上。

说什么的都有,两三天了,陆陆续续发表意见,竟是一时无法统一。

确实复杂,光看咱家,老大家领养了孩子,老二家是上门女婿,老三媳妇想着把孩子送给别人家当嗣子。

目前看老四和老五是正常的,以后难说。

志远家更是出了一个超级大难题,无解。

大双心里想,三爷爷抱着那本族谱要难为死了。怪不得轻易不修族谱,这真是个大工程。

建建的事情告一段落,不去管他,大家又说起了各自的近况。

翠兰和二勇两家子的木匠买卖越发红火,家良和翠兰守着城关的门头做销售,二勇和艳红守着大路边上的工厂搞生产,各自为营又互通有无,在老爷子的调和之下,两家子各得其所,过得忙碌充实。

大勇娘最佩服的就是戚老汉,一是手里有手艺,什么时代都能吃饱饭,二是把自家的营生还有孩子们的婚姻营生安排得明明白白,活该自己享福。

四个青壮年又四个孙辈,戚老汉手里有营生又子孙满堂,心里不知多自在。

看看自家这一群孩子,大勇娘心里想,咱也不比戚老汉差到哪里去!比起戚老汉不如,比比志远一家,还是绰绰有余的。看这一群孩子,一个个跟花骨朵似的,都是明天的希望!

老一辈说多子多福,就是这个理!

光景自从上班,来丈母娘家的机会就少了很多,今天是特意跟别人调班才赶过来的。本来想穿上自己的新皮鞋,显摆显摆,被翠花骂了一通。

“驴屎蛋子外面光!你什么德行,别人不知道你丈母娘还不知道吗?我嫁过来之前你家都吃不饱饭!靠着我的嫁妆才吃上饭!你自己说说,刚结婚那几年,咱们来张家庄打了多少秋风!粮食、鸡蛋、瓜果蔬菜,连咸鸭蛋咱娘都不舍得吃,给咱连坛子抱回去,你这有了工资就开始显摆了!还穿皮鞋,我看你长得像只皮鞋!”

光景心里很是委屈,自从上了班,翠花的脾气见长,对别人还是温柔和蔼,唯独把脾气撒在他身上。

光景知道翠花自己一人在家拉扯着三个孩子,还有家里各种家务、地里活计,累得很,看她发脾气也就乖乖受着,毕竟自己上班比下地轻省太多了。

可她这样劈头盖脸的骂还是让他很委屈。

只要地里有活,他下午都会尽量提前下班回家帮忙,早上天不亮再起来干活,厂里数他家远,数他回家次数多。

没办法,人家家里有父母和兄弟帮衬,他老郝家呢,父母早逝,两个兄弟,一个跑了,另一个外嫁了......这还不算,还扔下了两个儿子给她养着。

光景撇撇嘴,受着吧,谁让咱老郝家不出息。

其实翠花倒不是很累,家里三个孩子都能帮他干活,早就成了三个小帮手。

光景不知道这三个孩子被调教得多么办事,总觉得孩子多,拖累多,他不知道这三个孩子跟当时家里的弟弟妹妹有多么不同。这就是家长教育的不同。

地里的活计大半是光景回来干的,可淑红就是这样教她的。不能让男人觉得自己在家享福了,有什么苦累要跟男人说,他才会心疼你,有什么活让男人干,他才知道你多累!你给他养着三个孩子呢!得让他知道你的不容易。上班的时间歇歇就行,回家使劲干活!

翠花听淑红的,她觉得她嫂子就是个能的,把家里治理得整整齐齐,大勇一心一意卖力干活,两个孩子也懂事贴心。

主要是骂光景一通,心里感觉可舒畅了,再苦再累也不觉得了。

光景乖乖脱下皮鞋,穿上干活的布鞋,把皮鞋擦了又擦,郑重地放进衣橱里。

心里微微叹息: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穿上这崭新的大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