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凡人修仙传历飞雨 > 第280章 酒坛上的新印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新酒坊的青砖墙被淋得油亮,像抹了层蜡。韩立踩着木梯,往刚砌好的酒架上摆坛子,陶土的腥味混着雨水的潮气漫在空气里,倒比往日多了几分清爽。

“韩立嫂子,省城的回信到了!”石头举着个牛皮信封冲进来看,裤脚沾着泥,显然是从邮局一路跑回来的,“张总说样品酒卖疯了,酒店那边催着要再送五百坛,还说……还说要给咱酒注册个商标!”

韩立接过信封时,手指被雨水打湿的信纸浸得微凉。张总在信里写得恳切:“野枣酒的标签太素净,建议加些乡土元素,比如村头的老槐树、溪边的石板桥,让城里人一眼就认出这是槐香村的味道。”

“商标……”韩立摩挲着信纸边缘,忽然想起哑叔刻的木章,“石头,去把哑叔那‘哑’字章拿来。”

哑叔的木章是用山楂木刻的,纹理里还带着点红褐的果肉色。韩立蘸了朱砂,往空白的标签纸上盖了个印,又让张老师在旁边题了行小字:“槐香村·哑叔督造”。

“这印盖得好!”刚进门的酒师傅瞅见了,手里的酒勺都忘了放下,“咱这酒有了记号,就像娃有了名,走到哪都认得出。”

正说着,周同志撑着伞来了,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的小腿:“省里的记者听说你们要注册商标,明天来采访,专门写篇‘槐香村酒坊记’,韩立,你可得好好说说咱村的酿酒法子。”

韩立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噼啪”响起来,映得她脸上红扑扑的:“要说法子,其实没啥巧的,就是用料实在——野枣得是哑叔摘的,山泉水得是石头挑的,连烧火的柴,都是三柱叔从后山砍的硬木,耐烧,烤出来的酒才有劲。”

周同志听着笑:“就说这些实在的,比啥都强。对了,张总托我带个模具来,说是商标的样式,你们看看中不中。”

模具是块梨木版,雕着棵老槐树,树下蹲着个舀水的娃娃,正是石头小时候的模样。石头看得脸通红,挠着头说:“这……这咋把我刻上去了?”

“就因为你记账最细,”周同志拍他肩膀,“谁不知道槐香村的酒,每一滴都记在你那小本子上,这娃娃刻得好,透着股认真劲儿!”

雨停时,哑叔背着半篓新摘的野枣回来了,枣子红得像玛瑙,沾着雨珠更显水灵。他见韩立在贴新标签,凑过去看,当看到那“哑叔督造”的印时,忽然咧开嘴笑,露出豁了颗牙的牙床,转身就往酒坊后坡跑——那里种着他新栽的山楂苗,他要去多浇两瓢山泉水,盼着来年结出更甜的果。

第二天一早,记者果然来了,扛着个黑匣子似的相机,对着酒坊拍个不停。当拍到哑叔往缸里倒野枣时,记者忽然喊停:“大爷,您慢着点,我再拍张特写,这双手,一看就是种过地、酿过酒的,全是故事!”

哑叔听不懂这话,只知道配合着放慢动作,粗糙的手掌托着红亮的野枣,皱纹里还沾着泥,在镜头前却透着股说不出的踏实。韩立站在一旁看着,忽然觉得,这酒坊里的每样东西——陶缸、木勺、哑叔的手、石头的账本,都是活的,都在替槐香村说话。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要拍张全村人的合影。老支书拄着拐杖站中间,酒师傅抱着新出的酒坛,石头举着记账本,哑叔把那棵梨木商标模具抱在怀里,韩立站在最边上,手里捏着张刚印好的标签,风一吹,标签轻轻晃,老槐树的影子落在上面,像在点头。

相机“咔嚓”一响,把这瞬间定成了永恒。韩立望着远处云雾散开的山尖,忽然想起张总信里的最后一句:“酒香飘得远不远,全看根扎得深不深。”

她低头摸了摸标签上的朱砂印,觉得槐香村的根,就像这酒坛里的野枣,泡在时光里,越沉越有滋味,越久越让人念想。而那些奔跑着去送酒的路,那些被雨水打湿的账本,那些刻在木头上的印记,都是这根上长出的枝桠,正往更远的地方伸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