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凡人修仙传历飞雨 > 第253章 粮票岁月笔墨新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胡同里的清晨总被煤炉的“呼呼”声唤醒。

历飞羽学着王老太太的样子,用三块煤饼在小厨房支起炉子,火苗舔着锅底,将储物袋里倒出的灵米煮得咕嘟作响。灵米的香气比寻常稻米更清透,引得隔壁的张婶隔着院墙喊:“小历家的,你这米哪买的?闻着咋这么香?”

“托乡下亲戚捎的陈米。”历飞羽赶紧用锅盖压住香气,回头瞪了眼正偷偷往妹妹碗里塞灵肉干的望星,“少吃点,这肉干得省着吃。”

韩立正蹲在院角劈柴,劳动布褂子的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常年握剑磨出的薄茧。他力气本就远超常人,哪怕法力被禁,劈起柴来也又快又稳,木柴裂开的纹路都带着股规整劲儿。王老太太拎着菜篮子经过,看着码得整整齐齐的柴垛直点头:“小韩是个会干活的,不像胡同里那些半大小子,劈个柴能把斧子扔房顶上。”

早饭后,韩立揣着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和粮票,领着望星去胡同口的粮店买玉米面。历飞羽则找出王老太太给的旧报纸,又从储物袋里翻出支用剩的朱砂笔——这是当年画阵纹用的,笔尖还带着点灵韵,在报纸上写字竟比普通钢笔更顺滑。她叫过念萤,指着报上的标题一字一句教:“这是‘人’,这是‘民’……”

念萤握着母亲的手,小脸上满是认真。她指尖划过字迹,忽然小声说:“娘亲,这字的笔画,像不像流萤涧的水纹?”

历飞羽一怔,细看那“民”字的斜钩,还真有几分水纹蜿蜒的意态。她笑了笑,心里却泛起波澜——或许不管在哪,纹路与符号总有相通之处,就像这陌生的文字,也能成为孩子认知世界的“脉络”。

韩立带着望星回来时,手里拎着个布袋子,脸上却有些凝重。“粮店的李主任盯着我看了半天,”他把袋子递给历飞羽,“说我这口音不像本地人,还问有没有街道开的证明。”

“明天我去街道办问问。”历飞羽接过袋子,掂量着里面的玉米面,“总不能一直瞒着。对了,你听说恢复高考的事,具体是啥时候?”

“说是年底报名,明年夏天考试。”韩立蹲下身,摸了摸望星的头,“我去废品站逛了逛,淘到几本旧课本,虽不全,好歹能看看。”他从布包里掏出几本泛黄的书,封面上印着“高中数学”“物理”字样,纸页都卷了边。

历飞羽翻了两页,眉头微蹙——这些知识与修仙界的吐纳、阵法截然不同,讲究的是公式与逻辑,像另一种精密的“阵图”。“我记得以前学过些,只是好多都忘了。”她看向韩立,“你呢?”

“凡界游历时常看杂书,基础还行。”韩立指着数学课本上的几何图形,“这些线条角度,倒像简化的星络纹图谱。”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敲门声。王老太太探进头来,手里拿着块补丁:“小历,帮我看看这针脚,老婆子眼神不好,总缝歪。”她瞥见桌上的课本,愣了愣,“你们……要考大学?”

历飞羽没隐瞒:“想试试,给孩子做个榜样。”

王老太太叹了口气,放下补丁:“不容易啊。前几年砸了多少书,现在又让考了……不过你们要是真能考上,也是好事。我那过世的老头子,以前是中学的先生,屋里还有些他留下的书,你们不嫌弃就拿去看。”

傍晚,王老太太果然抱来一摞书,有《史记》,有《唐诗宋词选》,还有本《辩证唯物主义》。书页里夹着些干枯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霉味,却透着股岁月的温度。

韩立翻着《史记》,忽然指着“管仲相齐”那段说:“你看,这治国安邦,也像梳理纹脉——得找到关键节点,顺势而为。”

历飞羽正对着宋词发呆,“但愿人长久”的句子让她想起沙枣林的共生苗。她抬头看向窗外,胡同里亮起了昏黄的路灯,几个孩子在灯下跳皮筋,歌谣声顺着风飘进来,简单又热闹。

“不管能不能考上,”她轻声道,“有这些书,有彼此,就不算难。”

夜里,两个孩子睡熟后,韩立与历飞羽借着煤油灯的光啃课本。韩立的物理公式越算越顺,那些力与运动的规律,让他想起御剑时的平衡之道;历飞羽则在诗词里找到了熟悉的意境,“大漠孤烟直”像极了西漠的火纹,“小桥流水人家”又恰似流萤涧的景致。

偶尔,韩立会悄悄运转灵力,试图冲破那层禁锢,却总在关键时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回。历飞羽按住他的手:“别勉强,或许这就是此地的规矩,像护界阵的平衡之道,强逆只会出事。”

韩立点点头,收起灵力,转而将精神放在课本上。他忽然明白,在这个没有灵力的世界,知识与坚韧,就是新的“修为”;守护家人、安稳度日,就是新的“大道”。

窗外的月光落在课本上,照亮了“奋斗”两个字,像两道沉默的纹路,在这粮票与笔墨交织的岁月里,悄悄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