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 > 第26章 明镜献瑞 匠心独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待那第一块二尺见方的玻璃镜终于冷却定型,奕帆立即唤来工坊里手艺最精湛的木匠。

用上等的紫檀木做框,我仔细吩咐着,要雕上祥云纹,四角包金,务必显得贵重典雅。

木匠领命而去,三日后来复命时,呈上的镜框果然精美绝伦。

紫檀木的深沉底色衬得镜面越发晶莹,祥云纹路栩栩如生,金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奕帆亲自用锦缎将整面镜子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才命人备车前往秦王府。

一路上,他不禁想起《庄子》中的典故: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而今他这面镜子,怕是比止水还要清澈明净了。

王府书房内,秦王朱谊漶正在批阅文书,见他到来,含笑问道:奕帆今日前来,莫非又有什么新奇物事?

殿下圣明。

他命随从将锦缎包裹的物件轻轻放在案几上,在下特来献宝。

随着锦缎层层揭开,紫檀木框首先显露。

秦王不以为意地笑道:不过是一面妆镜,何劳......

话音未落,镜面完全显露。

秦王的目光偶然扫过镜面,突然顿住。他缓缓起身,凑到镜前,难以置信地伸手触摸自己的面庞。

这......这真是巧夺天工!

他端详着镜中纤毫毕现的影像,忽然抚掌赞叹:昔年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今日本王得此明镜,竟可数清须眉!

奕帆,你这不是鲁班再世,简直是得了公输般的真传!

奕帆强忍笑意,谦逊道:殿下过誉了。不过是偶得古方,加以改良罢了。

记得《西京杂记》中曾载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在下不过是效法古人而已。

秦王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镜框,忽然问道:此等神物,定价几何?

他知道重头戏来了,便将深思熟虑的方案娓娓道来:殿下,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在下以为,新品上市前半年,可按尺寸分级定价。他取出早已备好的价目单:

半尺镜百两,二寸镜七十两,一尺镜三百两,二尺镜五百两,三尺镜七百五十两,四尺镜千两,七尺等身镜...两千两。

他顿了顿,见秦王听得入神,继续道:至于窗户用玻璃,透明者十两一尺见方,不透明者五两。据在下核算,目前因工艺尚不纯熟,生产成本约是售价的二成。待日后匠人们技艺娴熟,再推行流水作业,成本还能再降一半。

秦王眼中精光一闪,抚须沉吟,道:成本二成...如此说来,这生意可谓一本万利啊!

正是。

奕帆点头道,不过这些老师傅们才是真正的宝贝。

此次试制成功,全赖他们夙夜未懈。

还请殿下恩准,赏赐参与工匠每人十两,吴老头单独嘉奖百两,以励士气。

秦王心情大好,《史记》有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重赏工匠,正是通水树木之策。

他见秦王兴致正浓,便顺势提起道:殿下,既然定价与赏赐之事已定,在下这就回去安排量产。只是这运输一事...

秦王会意,笑道:你且先去犒赏工匠,运输之事,待你回来再议不迟。

他躬身告退,心中暗喜。

这些工匠经过此番历练,已掌握核心技术。

他日若要在外地设厂,至少有一半人可以随他闯荡天下。

这些人,才是他未来宏图大业的根基。

回到工坊,他立即召集所有工匠。

当赏银抬出来时,工坊内顿时欢声雷动。

工匠们跪地叩谢,高呼王爷千岁公子恩德。

吴老头捧着百两白银,老泪纵横:老朽何德何能,得此厚赏......

奕帆笑着扶起他:吴师傅过谦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您老就是咱们玻璃行的状元郎!

一个年轻工匠兴奋地说:公子,有了这些赏银,我就能给家里盖新房了!

何止新房,

另一个匠人打趣道,怕是连媳妇都能娶上了!

众工匠闻言都笑了起来,工坊内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他看着这些能工巧匠,心中已在盘算:江南、沿海...将来这些地方,都要靠他们去开枝散叶。

待众人情绪稍平,他正色道:诸位,这只是开始。

只要大家用心做事,往后还有更多奖赏。

不过现在,咱们得抓紧生产,王爷还等着看咱们的能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