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楚王的举荐和随之而来的机遇,张枫心念电转。军器监乃军国重地,涉足其中固然能提升影响力,却也极易触动皇帝那根敏感的神经。父亲张啸天的旧部多在边军,若自己再与军器监牵扯过深…

“殿下厚爱,臣感激不尽。”张枫拱手,面露难色,“只是…臣年少德薄,于军国重器所知不过皮毛,那日工部所言,实乃一时侥幸,偶得之见。若贸然参与研发,恐误了朝廷大事,反为不美。”

萧景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欣赏。他没想到张枫能如此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并果断拒绝。

“国公爷过谦了。不过…”萧景琰微微颔首,“你所虑亦有道理。既然如此,此事便暂且作罢。”

送走楚王,福伯不解道:“国公爷,这是多好的机会,为何要推辞?”

张枫摇头:“福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张家如今处境,看似好转,实则如履薄冰。军权是陛下最忌惮的,我若此时插手军器监,岂不是自寻死路?”

福伯恍然大悟,冷汗涔涔:“老奴愚钝!还是国公爷思虑周全!”

“不过,”张枫沉吟道,“弩机改良之事,既然开了头,倒也不能完全放手。这是个与工部,乃至军中务实派建立良好关系的契机。”

几日后,张枫以“探讨酒楼建筑结构”为名,再次造访工部。这一次,赵德明主事的态度与上次判若两人,极为热情地将他迎入衙内。

恰巧,那三位军器监的大匠——孙墨言、鲁衡、郑工,正在工部衙门的偏院内,对着一个根据张枫思路制作的粗糙弩机模型进行测试。

“国公爷来的正好!”孙墨言见到张枫,如同见了救星,连忙拉住他,“您看,这加装了杠杆省力结构后,上弦确实省力不少,射程也增加了两成有余,可这稳定性…”

张枫看去,只见那弩机在击发时,弩身震颤明显,影响了射击精度。

鲁衡叹道:“结构复杂后,各部件衔接处的微小间隙在发力时被放大,导致弩身晃动。”

郑工补充:“而且对工匠手艺要求太高,难以大规模制作。”

三位老匠人围着张枫,你一言我一语,将新的困境道出。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却始终无法在成本、工艺和性能间找到平衡。

张枫默默听着,观察着那架不停被测试、调整的弩机模型,脑中飞速闪过前世所知的各类弩械结构。钢杆结构并非不好,但在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下,确实难以做到精密且耐用。

忽然,他目光停留在工匠们用来吊装重物的一个简易轱辘上,心中一动。

“诸位老师傅,”张枫开口,打断了匠人们的争论,“或许…我们的思路可以再开阔一些。为何一定要在弩臂本身做文章,执着于直上直下的发力方式?”

三位大匠闻言一愣。

张枫走到一旁,拿起炭笔,在准备好的木板上画了起来。他先画了一个传统的弩机,然后在弩臂末端画上几个圆轮,用线条表示绳索缠绕其上。

“这是…”孙墨言眯起眼睛,凑近细看。

“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用滑轮组的方式来上弦。”张枫一边画一边解释,语气平和,仿佛在说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你们看,在弩臂加装这样一组滑轮,拉弦的绳索绕过这些滑轮。如此一来,拉弦的行程会变长,但所需的力量会大幅减小。”

他笔下不停,勾勒出简单的滑轮组结构图。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更强韧、也更粗壮的弓弦,而无需担心兵士拉不开。弩臂也可以做得更厚实,储存更多的力量。而且,滑轮组结构若能精巧设计,受力更为均匀,或可减少弩身的震颤。”

偏院内鸦雀无声。

三位浸淫此道数十年的大匠,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块木板上的草图。张枫提出的“滑轮组”概念,完全跳出了他们固有的思维框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鲁衡的呼吸首先变得粗重起来,他颤抖着手指着草图:“妙…妙啊!以巧破力!以巧破力!老夫…老夫怎么没想到!”

郑工猛地一拍大腿:“如此一来,对单个部件强度的要求反而可以降低,更利于量产!”

孙墨言则直接拿起工具,对着旁边的木料比划起来,喃喃自语:“此处的轴要如何打造…这滑轮的凹槽深浅…”

赵德明主事站在一旁,虽然对技术细节一知半解,但从三位大匠激动无比的反应中,他已然明白,这位年轻的镇国公,又提出了一个了不得的构想!

张枫看着陷入狂热状态的三位大匠,微微一笑,放下炭笔:“本公于此道亦是外行,只是偶发奇想,信手涂鸦。其中关窍,如何实现,还需诸位大家费心钻研。今日叨扰已久,本公先行告辞。”

他此行目的已经达到,既进一步展示了价值,巩固了与这些技术官僚的良好关系,又点到即止,并未深入参与具体事务。

留下身后一片沸腾的工部偏院,张枫从容离去。

然而,他这“随口一提”、“信手涂鸦”的“滑轮组”概念,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巨石,在工部和军器监内部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有心人的耳中。

镇国公张枫之名,再次以另一种方式,震动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