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笑谈历史名人 > 第89章 诸葛亮:把“不可能”变成“史诗级项目”的“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9章 诸葛亮:把“不可能”变成“史诗级项目”的“神”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国时期最闪亮的那颗星——诸葛亮。说他闪亮,不是因为他头顶光环、手握羽扇的造型,而是因为他在那个群雄割据、谋士如雨的时代,硬是把“匡扶汉室”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一场令后世仰望的史诗级创业。

这位大佬,是蜀汉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将理想主义与实干精神完美结合的人物。

要是把三国比作一个创业圈,那诸葛亮就是那个放弃大厂offer、毅然加入初创企业,并且差点凭一己之力让公司逆风翻盘的传奇合伙人。

一、诸葛亮的“潜伏期”:静待风口的顶尖人才

先来看看诸葛亮的初始设定。他可不是普通待业青年,而是早已在业内声名鹊起的顶尖人才。

当时的诸葛亮隐居南阳,看似闲云野鹤,实则早已完成个人知识体系建设。用今天的话说,他一边在隆中经营着自己的个人Ip,一边撰写行业分析报告《隆中对》,静待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曹操集团已估值千亿,孙权家族企业也完成b轮融资,而刘备还是个带着初始团队四处找投资的创业者。诸葛亮却拒绝了曹操的猎头邀约,选择了连办公场地都没有的刘备团队。

这操作相当于:

微软高管职位不要,偏要加入一个只有三人团队的初创公司。

同事:???

朋友:你图啥?

二、诸葛亮的“全能型选手”人设

诸葛亮一上任,就展现了什么是“要么不出手,出手就封神”的实力。

初入公司,他面临的是这样的烂摊子:

老板刘备刚被曹操追着打,团队士气低落,没有稳定市场,产品竞争力不足。

而诸葛亮交出的成绩单是:

· 说服孙权,达成战略合作(赤壁之战)

· 拿下荆州,建立首个根据地

· 取益州,完成市场扩张

· 定汉中,巩固市场份额

这相当于今天一个刚入职的高管,半年内搞定行业龙头战略投资、拿下关键市场份额、带领公司估值翻百倍。这种开局,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爽文男主配置。

三、诸葛亮的“细节控”管理风格

诸葛亮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战略眼光,更在于他极致的执行力。

史书记载他“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连部门报销单都要亲自审核。这种管理风格在现代职场肯定要被吐槽 细节控,但在当时的乱世,却是一个初创公司能够活下来的关键。

想象一下蜀汉集团的晨会:

关羽:“我这边市场没问题...”

张飞:“客户都搞定了...”

诸葛亮:“等等,云长你的季度报表第三页有个数据对不上,翼德你答应客户的售后跟进记录呢?”

众人:(冷汗直流)

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把控,让蜀汉这个先天不足的创业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四、诸葛亮的“长期主义”思维

最让人佩服的,是诸葛亮的长期主义视角。

在所有人都盯着眼前利益时,他已经在布局十年后的市场。《隆中对》就是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从产品定位到市场拓展,从合作伙伴到最终目标,条理清晰、步骤明确。

这就像今天:

别的团队还在为季度KpI发愁,诸葛亮已经规划好了未来十年的技术路线图和市场战略。

北伐中原,在很多人看来是吃力不讨好,但对诸葛亮而言,这是在执行最初的商业计划——哪怕机会渺茫,也要坚持愿景。这种坚持,让蜀汉的存在有了超越成败的意义。

五、诸葛亮的“个人品牌”打造

诸葛亮还是个人品牌打造的鼻祖。

羽扇纶巾的形象设计,空城计的心理战术,木牛流马的产品创新,甚至临终前还要演一出“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戏码。这些操作放在今天,就是顶尖的个人Ip运营。

想象一下如果诸葛亮开社交媒体:

不晒加班,不晒业绩,偶尔分享个发明创造,偶尔发条“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朋友圈。

看似低调,实则每个动作都在强化“智谋担当”的人设。

这种个人品牌的影响力,甚至让对手都成了粉丝。司马懿那句“天下奇才也”,相当于竞品cEo在朋友圈为你点赞,这广告效果直接拉满。

六、诸葛亮的“现代职场启示录”

诸葛亮的职业生涯,给今天的职场人提供了另一种成功范式:

第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拒绝曹操,选择刘备,这不是简单的职业选择,而是价值观的选择。

第二,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有《隆中对》这样的宏大战略,也有木牛流马这样的细节创新。

第三,个人品牌是最硬的通货。

实力很重要,但让人知道你有多重要同样关键。

第四,坚持是最大的竞争力。

在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最初的理想。

第五,把工作当成作品。

每一件事,无论大小,都要做成精品。

七、假如诸葛亮穿越到现代

如果诸葛亮穿越到今天的职场:

场景一:面试现场

面试官:“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普通人:“公司平台好,发展空间大...”

诸葛亮:“这是我为贵公司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和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面试官:(立即起身)“您请坐,我们老板马上到。”

场景二:项目攻坚

同事A:“这个项目不可能完成!”

同事b:“客户要求太变态了!”

诸葛亮:“我做了三个方案,这是可行性分析,需要的话我可以协调外部资源。”

老板:(热泪盈眶)“年终奖您看着拿!”

场景三:团队管理

下属A:“工作太多了做不完!”

下属b:“各个部门都不配合!”

诸葛亮:“这是优化后的工作流程和跨部门协作机制,试行一个月,效率提升30%。”

团队:“跟对人了!”

结语:致当代的“诸葛亮”们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诸葛亮这样的理想主义实干家:

他们可能是那个坚持做难而正确的项目的产品经理;

可能是那个拒绝高薪跳槽、坚守初创公司的技术总监;

可能是那个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的运营专员。

他们或许会被嘲笑“太理想”,被质疑“太较真”,但正是这些人,在推动着世界一点点向前。

在这个人人追求“速成”的年代,或许我们可以偶尔学学诸葛亮:

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长远思考;

少一点投机取巧,多一点脚踏实地。

毕竟,真正的成功,不是赶上每一个风口,而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风口。

这大概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