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年(4064年),六月丙午日(初一),发生日食,白天昏暗。
己酉日(初四),张士诚被围困已久,想要突围决战。他窥探城左边,看到敌军队列严整,不敢进犯,于是派徐义、潘元绍悄悄潜出西门,企图偷袭我军。他们转到阊门,准备袭击常遇春的军营。常遇春察觉敌军到来,分兵前往北濠切断其退路,然后派兵与敌军交战。战斗持续很久,不分胜负。张士诚又派参政黄哈剌把都率兵千余人支援,并亲自出兵山塘作为后援。山塘道路狭窄堵塞,无法前进,只好下令稍稍后退。常遇春拍着王弼的背说:“军中都说你是猛将,能替我拿下此敌吗?”王弼应道:“遵命!”当即驱驰铁甲骑兵,挥舞双刀冲杀过去,敌军稍稍后退。常遇春趁机率部乘势进攻,张士诚军队大败,人马淹死在沙盆潭的很多。张士诚有一支勇猛的军队,号称“十条龙”,成员都是运粮夫出身、擅长偷盗的人。张士诚经常厚赏他们,让他们身披银甲,穿着锦衣,率领部众出入战阵,令人莫测高深。这天“十条龙”也战败了,淹死在万里桥下。张士诚坐骑受惊落水,差点淹死,坐着轿子逃回城中,心绪纷乱,无计可施。
当时降将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形势危急,想劝他归顺,便派门客到张士诚门前紧急求见。张士诚召他进来问:“你想说什么?”门客说:“我讲的是关乎您兴亡祸福的大计,希望您静心听一听。”张士诚问:“什么计策?”门客说:“您知道天命吗?从前项羽叱咤风云,百战百胜,最终却在垓下战败,天下归了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呢?这是天命啊。您当初率十八人进入高邮,元军百万围城,那时如同老虎落入陷阱,危在旦夕。一旦元兵溃败,您就率领孤军乘胜出击,向东占据三吴,拥有千里土地,数十万甲兵,南面称王,这就是项羽当年的气势啊。若真能在那时不忘记高邮之危,苦心励志,招揽豪杰,量才任用,安抚百姓,训练军队,驾驭将帅,有功必赏,败军必罚,使号令严明,百姓归心,那么不仅可保三吴,天下也可夺取。”张士诚说:“你当时不说,现在说还来得及吗?”门客说:“我当时即使说了,您也听不到。为什么呢?您的子弟、亲戚、将帅,遍布您的朝廷内外,锦衣玉食,歌妓舞女相伴,日夜宴饮。穿的是天下最美的服饰,吃的是天下最好的美味,还不满足。带兵的都自比韩信、白起,谋臣都自比萧何、曹参,傲视天下,目中无人。那时您深居内宫,军队战败不知,土地丢失不闻,即使知道了也不过问,所以才有今日之败。”张士诚说:“我也非常悔恨,但已来不及了。那么现在该怎么办?”门客说:“我有一策,只怕您不能听从。”张士诚说:“不过是死罢了。”门客说:“如果死有益于国家,有利于子孙,死固然应该;如果不是这样,只是白白受苦罢了。况且您没听说陈友谅吗?他占据荆楚,拥兵百万,与江东(朱元璋)军队在姑孰交战,在鄱阳湖激战。陈友谅放火想烧江东战船,天却反风烧了他自己的船,陈友谅兵败身亡。为什么呢?天命所归,人力无法改变。况且现在敌军进攻更急,您曾指望湖州援兵,湖州失陷;指望嘉兴援兵,嘉兴失陷;指望杭州援兵,杭州又失陷。如今独守这尺寸之地,誓死抵抗。但我私下担心物极必反,会突然发生内部变故。那时您想死不能,想活无路。所以我私下认为不如顺应天命,自求多福,派一名使者火速赶往金陵,表达您归顺义军、拯救百姓的心意。打开城门,束起头发(表示不抵抗)等待处置,还不失为万户侯,何况(朱元璋)曾许诺效仿窦融、钱俶的先例呢?况且您的土地,就像赌博赢来的东西又输掉了,有什么损失?”张士诚仰头沉思良久,说:“你先休息,容我仔细想想。”但他最终犹豫不决。
壬子日(初七),张士诚又率兵从胥门冲出挑战,来势凶猛。常遇春率军抵御,部队稍稍后退。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正在城楼上督战,急忙大喊:“士兵们疲惫了!停!停!”于是鸣金收兵。常遇春趁势奋力反击,大败敌军,追到城下,攻城更急,又修筑营垒逼近城池。从此张士诚再无法出城。张士信在城上搭起帐篷,坐在银椅上,与参政谢节等人一起吃饭。左右刚送上桃子,还没尝,突然飞来炮弹击碎他的脑袋而死。
甲寅日(初九),裁撤参议府。
壬戌日(十七),扩廓帖木儿的部将李守道前来归降,朝廷下令让他住在会同馆。
癸亥日(十八),升指挥傅友德为江淮行中书省参政,赏赐他彩缎、布帛各十匹,随征千户各赏三匹,百户、镇抚各赏二匹,军士每人赏盐二十斤,以表彰他在陵子村立下的功劳。
乙丑日(二十),赏赐羽林、虎贲、天策、骁骑各卫指挥、千户、百户、镇抚中的有功人员不同数量的彩缎布帛,军士每人赏盐二十斤,阵亡者加倍。
戊辰日(二十三),下大雨。在此之前,皇上(朱元璋)因久旱,每日减膳吃素,宫中也都如此,等下雨后再恢复膳食。雨后,群臣请求恢复膳食。皇上说:“大旱成灾,实在是因我德行不够所致。如今虽得雨,但禾苗庄稼焦枯受损必多,纵然吃肉食,又怎能觉得味美?”廷臣答道:“从前周武王克商后,连获丰年,诗人赞颂说:‘安定万邦,屡获丰年。’主上平定海内,拯救生灵,上顺天心,下慰民望,且忧劳勤勉,感动上天降此甘霖,丰年之兆已现。”皇上说:“人事切近,天道幽远,得民心就是得天心。如今想消弭灾祸,只应谨于修身,诚心爱民,或许可报答上天眷顾。”于是下诏免除百姓当年田租。
癸酉日(二十八),下令从今以后凡朝贺典礼不用女乐。参知政事张昶因谋反被杀。
张昶是北平宛平人,在元朝任户部尚书,奉命出使而来。皇上(朱元璋)与他交谈,起初他沉默,后来见他才思敏捷,便留用,多次升迁至参知政事。张昶外示忠诚,内怀阴谋,与杨宪、胡惟庸等人交好。张昶有才辩,见识明敏,熟悉前代典章制度,国家许多建置制度多出自他手,裁决事务迅速果断。张昶常因自己身为元臣却失节,认为必有人议论,心中常常郁郁寡欢。当时扩廓帖木儿兵力尚强,元都未下,张昶曾私下对亲信说:“我若能回归元朝,仍不失富贵。”他暗中派人上书称颂朱元璋功德,劝他及时行乐。皇上对太史令刘基说:“这是想当赵高啊。”刘基说:“确如圣上所见,定有人指使。”皇上不想深究,只斥责了他,烧掉奏书。后来他又劝皇上加重刑法,打击豪强兼并,多次提出盘剥百姓的方法,想使皇上失去人心,暗中为元朝谋划。皇上均未听从。张昶恐惧不安。当时元主以为张昶已死,追赠官职谥号,提拔其子。恰逢平章李文忠攻下杭州,将元朝平章长寿丑的等人押至京师,皇上释放了他们,让他们回元朝。张昶便暗中托付长寿丑的带表章给元主,并寄信给儿子询问情况。恰逢张昶卧病,杨宪前去探望,偶然在他卧室内发现书信草稿,便上奏。皇上命大都督府审问,张昶在供状上写八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皇上起初爱惜其才,还想保全他。等见到他所写的供词,说道:“他决心反叛了,不可赦免。”于是伏法被杀。
甲戌日(二十九),皇上对司法官员说:“任用官员不当,则政事无法治理;施用刑罚不当,则无辜受害。好比薅草,用锄头不谨慎,必伤好苗;惩治奸恶,论罪不当,必伤良善。所以用刑不可不慎重。把人置于刑讯之下,百般折磨,何事不招认?何供得不到?古人用刑,实属不得已。悬挂法令于宫门,使人知晓而不触犯。好比水火能烧人淹人,亲近则受害,远离则无害。水火能养人也能杀人。刑罚本为使人向善,并非为杀人。若不查清实情而轻率用刑,被冤枉的人就多了。所以‘钦恤’二字,是用刑的根本。”
秋七月乙亥日(初一),此前下令挑选俊秀道童充当乐舞生,这时才召集齐。皇上亲临戟门,召学士朱升及范权带领乐舞生入见,安排雅乐进行检阅。皇上亲自敲击石磬,命朱升辨识五音。朱升不能准确辨别,将宫音认作徵音。皇上说:“朱升常说能审音,到辨石磬音时,怎么竟将宫音作徵音?”起居注熊鼎答道:“八音之中,石声最难调和。古时只有后夔能和磬声,所以《尚书》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皇上说:“石声固然难和,但音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和谐,八音自然和谐。”于是命乐生登台歌唱一曲。皇上又感叹:“古时作乐是为和民心,感通神人,与天地共和谐。近世儒者少有懂音律的,想使音乐和谐,岂不难?”熊鼎又答道:“乐音不需求于外,实在系于君主一心。君主心平气和,则天地之气也和;天地之气和,则乐无不和。”皇上深表赞同。
丙子日(初二),任命郡县官员二百三十四人,制定赏赐及路费标准。赏赐知府、知州、知县彩缎四匹、绢六匹、罗二匹、夏布六匹,其父同等,其母、妻及长子减半。府、州、县副职官员按正职一半赏赐,各府经历、知事同副职,州县吏目、典史按副职再减半,父母、妻、子也按相应比例。路费:知府五十两白银,知州三十五两,知县三十两,同知为知府的五分之三,治中为知府的一半,通判、推官为知府的五分之二。州同知比照府通判,经历及州判官比照府同知减半,县丞、主簿比照知县再减半,知事、吏目、典史均为十两。定为法令。
此前,皇上对中书省大臣说:“新任郡县官多出身平民,到任之初,有的向人借贷,有的侵害百姓。不设法培养其廉洁,要他们奉公守法就难了。”所以赐予路费。
丁丑日(初三),各郡县官受赏后入宫谢恩。皇上告谕道:“自古百姓众多,必立君主统治。否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纷争吞并,永无宁日。然天下之大,君主不能独治,必设百官分理,铲强扶弱,奖善惩恶,使百姓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尽力耕作,丰衣足食,缴纳赋税以资国用。我今命你们为牧民之官,百姓所纳租赋就是你们的俸禄。你们应勤于政事,尽心为民。百姓有诉讼,应为其辨明是非曲直,切勿尸位素餐,贪赃枉法,自陷法网。你们前去就任,务必谨慎。”
戊寅日(初四),皇上晓谕诸将:“军队是用来平息暴乱的,不是制造暴乱的。若借军队逞私欲,是仁者不为的。过去元末战乱,群雄角逐,倚仗武力欺凌的何止一人?其中有因贪财而凶残的,有因好色而淫暴的,有因私仇而报复的,有因愤怒而滥杀的。率军作战,只求一时快意,却不知伤人害物,荼毒生灵。朕每每行军作战,必申明号令,约束贪暴。你们从事征讨,应体会此意。像曹彬(仁将)、曹翰(暴将)的事例,足以为戒。我曾以此告诫徐达,为将之道,虽重威严,但根本在于得士卒爱戴。徐达能听我言,攻城略地,不滥杀无辜,可称良将。你们应努力效仿。”
庚辰日(初六),命指挥华云龙调取海州驻军,军队抵达后,又下令召回。
甲申日(初九),丞相李善长等人劝朱元璋即皇帝位,朱元璋没有同意。
李善长等人极力请求说:“殿下从濠梁起兵,没有尺寸土地作根基,就成就了大业。四方群雄几乎削平殆尽,远近之人无不归心。这确实是天命所归,希望您早日登上帝位,以慰藉臣民的期望。”朱元璋说:“我考虑自己功业尚未遍及天下,德行尚未使万民信服,天下统一的形势尚未形成,四方道路尚不通畅。如果仓促称帝,恐难服众。自古帝王拥有天下,即使明知天命已归,人心所向,尚且谦让不敢当,等待有德者(其实是指自己时机成熟)。我常笑陈友谅刚得一隅之地,就妄自称尊,志骄意满,终致灭亡,为后世所讥笑。我岂能再蹈他的覆辙?若天命在我,自有水到渠成之时,不必急于求成。”
乙酉日(初十),思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田仁智派五寨副长官戴允中进献表章,贡奉马匹和地方特产。
己丑日(十四),雷电击中宫门上的兽吻装饰物,得到一件形似斧头的石质器物。朱元璋命人将其收藏起来,出行时派人背负在御驾前;临朝听政时则将其放置在几案上,以示敬畏上天的警示。于是下令赦免朝廷内外的囚犯。
庚寅日(十五),设置徐州卫和济南卫。方国珍当初投降时,约定杭州城被攻克后,就献出土地归顺朝廷。
等到朝廷大军攻克杭州,方国珍依然占据着自己的地盘,时常派遣间谍窥探我方虚实,又联络福建(的陈友定),企图形成掎角之势。朱元璋闻讯大怒,派使者责令方国珍缴纳贡粮二十三万石,并写信晓谕道:“你当初归降,声称杭州城破即献土来归,这是你左右之人共保富贵的良策。岂料你心怀奸诈,阳奉阴违,屡次愚弄于我。张士诚与你接壤,攻取你很容易,他之所以不敢加兵于你,全因我能牵制他,你才能安居海隅,坐享三郡之富,这是我给你的大恩庇佑。你却不自珍重,背信弃义,时常派奸细窥探我方动静,暗中勾结陈友定,图谋互相支援。他(陈友定)自救尚且不暇,岂能救你?你为何如此糊涂!今明确告知于你:我军攻下姑苏(苏州)后,即挥师南下取温州、台州、庆元(宁波),水陆并进,无人能挡。你趁此时机,改过归顺,恪守以小事大之义,尚可保富贵传子孙及下属。如若不然,集结三郡之兵与我一决胜负,也算大丈夫所为。再不,则舍弃三郡之民,扬帆入海苟且偷生。但我担心你的子女玉帛反成拖累,舟中自生内乱,徒为天下豪杰耻笑。额外的恩宠不会常有,你应慎重思量!”书信送达,方国珍大为恐惧,召集弟侄及将领谋士商议对策。其郎中张本仁说:“江东军队正围攻姑苏,姑苏(张士诚)是劲敌,国富兵强,城高池深,怀必死之志,胜负难料。他们怎能轻易跨越千里来攻打我们?”刘庸说:“江东军队多步骑,步骑利于平地,在我海滨之地,能奈我海船何?”方国珍的弟侄多赞同此见。唯有丘楠争辩道:“此二策皆非保全主公之福!唯有智慧能决断大事,唯有诚信能守护国家,唯有正直能指挥军队。一旦江东攻克姑苏,挥师南下,乘胜进军,责问我背叛之罪,师出有名,军威正盛,我孤立无援,必将一败涂地!不如遣使奉书,表明不敢背德,或可平息干戈,使公常保富贵,福泽子孙。否则,大祸临头!”方国珍素来愚昧不明,不能决断,只是日夜搬运珍宝,聚集巨舰,准备渡海逃亡。
辛丑日(二十六),设置太常司、司农司、大理司、将作司四司,均为正三品衙门。每司设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太常司下设典簿、协律郎(正七品)、博士(正七品)、赞礼郎(从八品)。司农司下设庸田署令(正五品)、典簿、司计(正七品)。大理司下设评事(正七品)。将作司下设左右提举(正六品)、同提举(从六品)、司程、典簿、副提举(正七品)、军需库大使(从八品)、副使(正九品)。任命杨思义为司农卿,刘诚、杭琪为司农少卿,单安仁为将作司卿。
本月(七月),朱元璋告谕群臣:“古代的贤君常忧虑如何治国,古代的贤臣也常忧虑如何辅佐君主。贤臣为君主分忧,君主常得安宁;明主为国事忧虑,天下常得太平。如今疆土日益广阔,百姓日益增多,而我心中未尝一日忘却忧虑,为何?实在是因为久经困苦的百姓尚未完全复苏休养,安抚他们的方法尚未尽善尽美。卿等能与我同忧吗?若能与我同忧,或许能感动上天之心,使祥和之气降临。如果只是尸位素餐,贪图俸禄,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最终祸败临头,将不可挽救。能不戒惧吗!”
八月,乙巳日(初一),朔日。
戊申日(初四),有一官吏受贿,被人告发,该官吏投井自杀。朱元璋闻知,告谕群臣:“他只知贪利的好处,不知贪利的害处;只知爱利,不知爱身。人的愚昧还有比这更甚的吗?君子闻义则喜,见利则耻;小人见利则喜,闻义不为。所以君子有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行为相反。这种人死了不足怜惜,但其事可为世上贪污者戒。”
癸丑日(初九),圜丘(天坛)、方丘(地坛)及社稷坛建成。
圜丘:位于京城东南正阳门外,钟山南麓。仿汉制建两层坛。第一层:宽7丈,高8尺1寸,四面出陛(台阶)。南陛9级,宽9尺5寸;东、西、北陛各9级,宽8尺1寸。坛面及基座砌琉璃砖,环以琉璃栏杆。第二层:坛面周围宽2丈5尺,高8尺1寸。南陛9级,宽1丈2尺5寸;东、南、北陛各9级,宽1丈1尺9寸5分。坛面、基座、栏杆制式同上。坛外十五丈处筑一圈矮墙(??),高8尺1寸,砖砌,四面设灵星门(棂星门)。南三门:中门宽1丈2尺5寸,左门1丈1尺5寸5分,右门9尺5寸。东、西门各宽9尺5寸。??外十五丈再筑外墙,四面设灵星门。南三门:中门宽1丈9尺5寸,左门1丈2尺5寸,右门1丈1尺9寸5分。东、西、北门各一,各宽1丈1尺9寸5分。四面正门外各有甬道,宽度同门。天库五间在外墙北(灵星门外,南向)。厨房五间(西向)、库房五间(南向)、宰牲房三间、天池一所在外墙东(灵星门外东北隅)。燎坛在内??外东南丙地,高9尺,宽7尺,顶开,南面有门。牌楼二座。
方丘:位于太平门外钟山北。两层坛。第一层:宽6丈,高6尺,四面出陛,各宽1丈,8级。第二层:四面各宽2丈4尺,高6尺,四面出陛。南陛宽1丈2尺,8级;东、西、北陛各宽1丈,8级。坛外十五丈筑??,高6尺,四面设灵星门。南三门:中门宽1丈2尺6寸,左门1丈1尺4寸,右门1丈6寸。东、西、北门各一,各宽1丈4寸。??外筑外墙,每边长64丈,四面设灵星门。南三门:门宽1丈6尺4寸,左门1丈2尺4寸,右门1丈2尺2寸。东、西、北门各一,各宽1丈2尺4寸。库房五间在墙外北(灵星门外,南向)。厨房五间、宰牲房三间(皆南向)。天池一所在外墙西(灵星门外西南隅)。瘗坎(埋祭品坑)在内??外壬地。
社稷坛:位于宫城西南,坐南朝北。社坛在东,稷坛在西,各宽5丈,高5尺,四面出陛,每陛5级。坛用五色土筑成(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覆黄土)。两坛相距5丈,坛南各植松树。两坛共围于同一??墙内,??每边长30丈,高5尺,砖砌。四面有门,各宽1丈。东门饰青色,西门饰白色,南门饰赤色,北门饰黑色。瘗坎在稷坛西南,砖砌,宽深各4尺。??外再筑围墙,开四门:南设灵星门三座,北设戟门五座,东、西各设戟门三座。东、西、北门皆列戟二十四杆。神厨三间在墙外西北方。宰牲池在神厨西。社主用石制,高5尺,宽2尺,上端尖锐,微斜立于社坛上,一半埋入土中,方向略偏南北。稷坛不设神主。
甲寅日(初十),命协律郎冷谦校定乐章声谱,让乐生练习。
乙丑日(二十一),刮大风。
丙寅日(二十二),朱元璋祭祀山川完毕,走出斋宫,将祭肉分赐群臣。将要回宫时,他对世子等人说:“人之常情,地位尊贵必生骄纵,生活安逸必忘劳苦,这是圣人警戒自满、谨防懈怠的原因。身处尊贵而不骄横,享受安逸而能知劳苦,思虑周详,体察民情,这才是为人君主的道理。天道向下施与才能成就岁时之功,人道勤勉敏捷才能德业显着。遍观古史,取法于上而教化于下,皆源于此。如今国家初定,百姓才得喘息,你们能体会他们的劳苦吗?能体察人情,就不至于骄惰。现在将士们半夜起身,护卫至此,都还未进食。你们可以步行回去,以体会劳逸之别,日后不至骄惰。”世子等人快步走出,卫士们闻听,无不感动心悦。
同日(丙寅),朱元璋写信晓谕沂州王宣父子:“我军去年攻取淮甸,你们父子派兵乘势占据海州,若非借我军威,岂能得手?你却不知感恩,纵兵烧我盐草,今春又犯我宿迁,此乃鼠窃狗偷之举,岂是大丈夫所为?事本微小,徒然挑衅。因此前次海州行动,不过略示警告。我若督师进攻,海州必不能保。兵临海州时,我忽想起你父子数年前来信说:‘虽在苍颜皓首之际,犹望阁下号召群雄,如诛秦王子婴于咸阳,戮商纣于牧野,以澄清华夏。’因不忘昔日盟誓之言,遂即命班师。现整军进取河南,已驻淮安。念及你昔日之言,故写信告知。若能速改旗号,奋然来归,合力平乱,岂非壮举?否则,未取河南,先伐沂州。到那时,纵想改弦更张,也来不及了。”
征召江西儒士颜六奇、萧飞凤、刘于等到京,欲授官职。三人皆以年老多病推辞。各赐布帛遣返。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