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83章 柜子里的十四号档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3章 柜子里的十四号档案

凌晨四点,寂静被镇招待所地下室里风扇的低沉嗡鸣切割成碎片。

三维建模的幽蓝色光影投射在墙上,勾勒出镇政府配电房冰冷的骨架。

红外探测仪的热成像图与老旧的建筑图纸叠合,一处致命的异常被精准锁定。

“找到了。”技术组的组长推了推眼镜,指向屏幕上一个不应存在的暗色方块,“墙体夹层,高一点二米,深一点八米。入口被伪装成通风管道的检修口,需要特殊钥匙开启。”

林晚秋的目光凝固在那块代表着虚无的暗色区域上。

童年时模糊的记忆碎片,在此刻被电流击穿般骤然清晰——父亲曾在饭后闲聊时提过一句,“老镇府大楼有暗格,是以前战争年代留下存档用的,坚固得很。”她当时只当是乡野传说,一笑而过。

她快步回到自己的临时房间,从行李箱最底层翻出一个用绒布包裹的小木盒。

里面是父亲的遗物,一串沾染着岁月锈迹的旧钥匙。

它们形态各异,沉默地躺在盒中,像是凝固的时光。

林晚秋将它们全部取出,指尖的冰凉仿佛能触碰到父亲当年的体温。

她没有丝毫犹豫,带着钥匙串和陈秘书,在夜幕的最后掩护下,再次潜入镇政府大院。

配电房内,一股陈腐的机油味混杂着尘埃的气息。

那处伪装成检修口的铁板与墙面融为一体,布满灰尘,若非有精准的定位,肉眼几乎无法分辨。

锁孔细小而刁钻。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将钥匙串上的钥匙逐一尝试。

第一把,太大。

第二把,齿形不对……当第七把样式古朴的黄铜钥匙插进锁孔时,一种严丝合缝的阻滞感传来。

她轻轻转动手腕,一声微不可闻的“咔哒”声,在死寂的室内宛如惊雷。

那扇尘封了至少十年的铁门,在她掌心下,沉重地向内开启。

一股被囚禁已久的、纸张霉变的气味,混杂着钢铁的冷香,扑面而来。

上午七点,天光大亮。

外围警戒的林小禾已经就位,她以检查周边线路安全为由,在配电房外围不动声色地游走。

夹层内部,林晚秋没有亲自进入,而是让一名身形瘦削的技术员持微型内窥摄像头探入。

实时画面传输到平板电脑上,狭窄逼仄的空间内,十余个牛皮纸档案盒整齐码放,仿佛一列沉睡的士兵。

每个档案盒侧面都贴着手写的标签,是年份与字母的组合。

一个标签因反复的触摸而边角磨损,在昏暗中却格外醒目——“L14(原件)”。

L,林。14,2014年。

林晚秋戴上白手套,亲自将那个盒子取了出来。

盒体不重,却像压着一整座山的罪恶。

她揭开盒盖,预想中的厚重批文并未出现。

最上面,只有一张单薄的手写便笺,是父亲那熟悉而刚劲的字迹。

“周德海暂代审批流程,待补全手续——林建国(署期:2014.9.17)”

字迹是真的,每一个顿挫、每一处连笔,都与她记忆中父亲的手迹分毫不差。

但那语气,那内容,却透着一种诡异的违和感。

这根本不是一份正式的授权书,更像是一张在胁迫之下留下的、无声的权力交接凭证,一个证明自己曾被迫“失位”的证据。

她瞬间明白了。

父亲不是同谋,他是第一个被架空、被顶替的受害者。

上午九点,陈秘书主持的现场证据封存程序正式开始。

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L14”号档案盒内的所有物件被一一清点取出。

除了那张便笺,还有七份虚假搬迁户的身份证复印件,上面干净得连一枚指纹都没有;三张盖着青禾镇政府真实公章的空白审批表,像是等待填入罪恶的通行证。

以及,一本黑色的硬壳笔记本。

林晚秋翻开笔记本,一股刺鼻的廉价墨水味袭来。

里面是周德海那潦草而充满算计的笔迹,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笔肮脏的资金流转。

一串串数字触目惊心,而其中两行字,像两根毒针,狠狠扎进林晚秋的眼中。

“林建国资助款20万——封口费(分期)。”

“赵大山抚恤金截留——抵债。”

原来,父亲当年收到的那笔用以“资助她上大学”的“组织奖励”,竟是周德海用以堵住他嘴的封口费!

而草根举报人赵大山,甚至连死后的抚恤金都被他们侵吞,用以填补贪腐的亏空。

翻到最后一页,只有一行字,仿佛一句来自地狱的诅咒,墨迹比前面的更深,显然是近期所写:

“只要林晚秋不回来,这事就永远是秘密。”

林晚秋的指尖控制不住地微颤,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腾。

她稳住心神,将笔记本的每一页都用高精度相机完整拍照,加密后,直接上传至省级监察专网的绝密通道。

中午十二点,技术组的紧急报告送达:通过对笔记本纸张纤维老化程度和墨水渗透率进行光谱分析,确认其书写时间横跨2014年至2023年,最近一笔的墨迹尚未完全氧化。

结合此前境外云盘诱饵被访问的记录,结论只有一个——周德海的罪行,从未停止。

“立即签发拘传令!”林晚秋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向省公安厅申请对周德海实施二十四小时动态技术监控。”

她没有停歇,立刻调阅了承安集团近五年来所有与青禾镇相关的工程结算单。

很快,一笔刺眼的名目跃入眼帘——“青禾镇基础设施优化咨询费”,总额高达四百八十七万元。

收款方,是一个注册地址在邻县农贸市场的空壳公司,“禾源农产”。

傍晚五点,夕阳如血。

林晚秋独自一人站在父亲的墓前。

风吹过松林,发出呜咽般的回响。

她从口袋里拿出一页稿纸,那是父亲生前未写完的一篇关于“基层干部廉政建设”的文章。

她轻轻将稿纸折好,塞进墓碑前的一道石缝里。

“你说罪在人心,”她对着冰冷的墓碑低语,像是在回答一个横亘了十年之久的问题,“可若无人执剑,恶便永无止境。”

归途中,车内的通讯器响起,是陈秘书急切的声音:“晚秋同志,目标动了!周德海今晨试图乘坐一辆私人轿车离开青禾镇,在通往省城的高速卡口被我们的人成功拦截。”

林晚秋的心猛地一紧:“人控制住了?”

“控制住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他的车载储物格里,搜出了一枚U盘。”陈秘书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里面的文件已经破译,其中一份名为《应急预案——林晚秋应对策略》的ppt,信息量巨大。”

林晚秋握着方向盘的手指收紧,指节泛白。

她看着前方被暮色吞噬的道路,眼神比窗外的夜色更加冰冷。

最后一局,原来对方也早已为她布下。

这场对决,从她踏入青禾镇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单纯的调查与被调查,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绞杀。

清晨五点四十分,高速卡口截获的那枚U盘,在联合调查组的加密终端中被缓缓打开。

屏幕上,一个进度条在幽暗的房间里闪烁着绿光,正一点一点地加载着那个为她量身定制的“地狱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