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79章 手工雕出“芯”希望!(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9章 手工雕出“芯”希望!(上)

高纯硅的成功炼制,如同在研究所里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质疑声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惊叹与好奇的目光。

“雏鹰小组”那间破旧实验室的地位水涨船高,资源调配也变得顺畅起来。

然而,秦念没有丝毫松懈。她清楚地知道,炼出“高纯硅”只是基础,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这珍贵的硅片上“雕刻”出微米级的电路——光刻。

这对拥有精密光刻机的研究所来说都是难题,对几乎一无所有的他们而言,更是如同徒手攀登悬崖。

“没有光刻机?难道要用绣花针刻吗?”张海洋看着那些宝贝硅片,愁容满面。

李文军也觉得这任务近乎天方夜谭。

秦念的目光却异常坚定:“机器没有,但我们有手,有脑子。外国人用自动化,我们就用‘手动挡’!回归最原始的办法:手工做掩膜,土法来曝光!”

她提出了一个疯狂到极点的计划:自己动手,在超薄金属箔上手工雕刻出电路图案,再寻找能感光的替代材料涂在硅片上,用紫外灯甚至阳光进行最原始的接触式曝光!

这个想法让李文军和张海洋目瞪口呆,这简直是把精密科技拉回到手工业时代!

但看着秦念眼中不容置疑的火焰,他们骨子里的不服输被点燃了——硅都炼出来了,还怕刻东西吗?

挑战是超乎想象的。 张海洋负责雕刻掩膜,在薄如蝉翼的铝箔上刻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线条,力度轻了刻不透,重了直接撕毁。

他整天趴在显微镜前,手腕悬空,眼睛布满血丝,失败品堆成了小山,手指被刻刀划破无数次。秦念负责攻克最难的“土法光刻胶”,试遍了能找到的所有感光材料,不是没反应就是一团模糊,刺鼻的化学味道终日弥漫。

李文军则不停计算、记录、分析每一次失败的数据,试图找到那渺茫的规律。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过程枯燥到令人绝望,掩膜刻废了一张又一张,硅片牺牲了一片又一片。外界刚刚升起的期待仿佛又变成了无声的质疑。

但三人小组却在这巨大的压力下磨砺得更加坚韧。有了炼硅的成功打底,他们相信秦工的“直觉”和判断。

每一次失败后,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曝光过了”、“胶预烘久了”、“掩膜没贴紧”……他们就像最耐心的工匠,在废墟上一次次重建。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绝望的尝试后,转折点终于到来。

那天,张海洋又一次完成显影操作后,习惯性地拿起显微镜准备接受失败。但下一秒,他猛地揉了揉眼睛,发出了一声变调的、几乎破音的尖叫:“出来了!线!清晰的线!”

秦念和李文军瞬间冲了过去!显微镜下,硅片上清晰地显现出虽然边缘粗糙,但确确实实独立存在的线条图形!

“测量!快测量!”秦念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

数据很快出来:线宽几十微米,远远谈不上精密,但这是一个从0到1的史诗级突破!它证明了一条看似绝无可能的路,真的能被人的双手和智慧趟出来!

“我们做到了!我们真的刻出来了!”张海洋激动地一把抱住李文军,两个年轻人又跳又笑,几乎要喜极而泣。

但这还不是终点。接下来又是一轮轮的腐蚀工艺攻关。当第一片完成了全部流程——从涂胶、曝光、显影到最终腐蚀成型——的硅片放在显微镜下时,整个实验室安静了。

硅片的表面,清晰地呈现出凹凸不平的沟槽!它们粗糙,不均匀,但真实无比地构成了设计的图形!

“土法光刻”,这条由秦念划出的、看似荒谬的道路,真的被他们走通了!

巨大的成就感和狂喜席卷了三人。

所有的疲惫、挫折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加倍的补偿。

秦念看着那粗糙的“作品”,眼中闪烁着无比明亮的光芒。

她平静却有力地说:“记录所有参数,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雕刻的,不再是小练习。”

她拿起一片崭新的、光洁的硅片,语气斩钉截铁,充满期待:

“我们要开始制作,属于我们‘争气芯’的第一套手工掩膜版!”

手工雕刻集成电路!这个任务听起来如同神话,但此刻,李文军和张海洋眼中只有无比的兴奋和坚定的信念。

“是!秦工!”

希望,在他们手中,一寸寸地被雕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