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浮世离歌 > 第270章 踏上征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续几日不绝于耳的打铁声,在这个黎明时分终于彻底停歇。荒村的村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激动、伤感与决绝的凝重气氛。晨雾像一层薄纱,尚未被初升的太阳完全驱散,湿润地沾染在每个人的肩头发梢。

几十名自愿跟随铁心前往西南的荒村青年已然列队站好。他们换上了浆洗得最干净的粗布衣裳,背上打着补丁却捆扎结实的行囊,手中紧握着这几天在铁心指导和亲自挥锤下,赶制出的崭新腰刀或长矛。兵器上还带着烟火淬炼过的痕迹,刃口在熹微的晨光中闪烁着寒光,映照着他们年轻而坚毅的脸庞。虽然装备依旧简陋,甚至有些粗糙,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异常明亮,胸膛挺起,仿佛一夜之间褪去了青涩,有了战士的模样。

铁心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张统领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匹性格温顺结实的驮马,马鞍经过了加固,以便他残疾的左腿能够借力。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袍子,没有披甲,与身后那些精神抖擞的年轻人相比,甚至显得有些寒酸。然而,那柄用粗布重新仔细包裹、只露出乌沉金属剑柄的无锋重剑,此刻却沉重而醒目地横在了马鞍之前,无声地宣告着他的身份与决心。他左手牵着缰绳,右手则依旧拄着那根伴随他多年、已被手掌磨得光滑的木拐杖。

老村长带着全村的老幼妇孺都聚集到了村口,为这支即将远行的队伍送别。女人们强忍着哽咽,偷偷用衣袖擦拭眼角,孩子们则紧紧拽着母亲的衣角,或趴在父亲的肩头,睁着懵懂又带着一丝不安的大眼睛,望着这群平日在村里一同劳作玩耍、如今却要奔赴远方的父兄子侄。离别的愁绪像晨雾一样,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石娃走到自己年迈的母亲面前,扑通一声跪下,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抬起头时眼圈已经红了,声音却努力保持着镇定:“娘!儿跟着铁师傅去西南!去干正经事!您在家里,一定保重身体,等儿回来!”他的母亲早已泪流满面,嘴唇颤抖着,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结实的臂膀,一切叮嘱与牵挂都在这无言的动作之中。

铁心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饱经风霜或稚嫩的面孔,这些面孔曾在他最灰暗的岁月里给予他一丝平凡的温暖。最后,他的目光越过村庄,遥遥望向村后那个草木葱茏的山坡,墨言的衣冠冢静静立在那里。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告别。然后,他转过身,面向老村长,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村子,就托付给您和各位乡亲了。记住我交代的话,守住后山隘口,日常多加谨慎。”

老村长用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铁心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光:“铁师傅……您就放一百个心去吧!村里有俺们这些老骨头在,一定守住这个家!您……您这一路上,千万保重!俺们……俺们盼着你们都平平安安地回来!”声音已然哽咽。

铁心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用力回握了一下老村长的手。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晨雾和泥土气息的清凉空气,将拐杖在地上拄稳,右腿发力,借助臂膀的力量,有些艰难地、甚至能让人感觉到他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地翻身上马。整个动作并不流畅,带着残疾带来的滞涩和显而易见的痛楚,但当他终于稳稳坐在马背上,调整好重剑的位置时,那平日里因伤痛而微微佝偻的背脊,却不由自主地挺得笔直,宛如一棵历经风霜却依旧扎根深厚的苍松。初升的阳光恰好穿透了薄雾,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和花白的鬓角,那双沉寂了太久、古井无波的眼睛,此刻望向西南方向,锐利的光芒仿佛能刺破远山的迷障。

他没有再回头多看村庄一眼,只是轻轻一抖手中的缰绳。温顺的驮马打了个响鼻,迈开稳健的步子,蹄声嗒嗒,踏上了村外那条蜿蜒伸向远方的泥土路。

“全体都有!出发!”张统领见状,翻身上马,沉声下令。他带来的护卫们齐刷刷地跨上马背。石娃等年轻后生们最后深深地望了一眼熟悉的村庄和含泪的亲人,仿佛要将这一切刻在心里,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过身,迈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紧紧跟在了铁心的马后。杂沓却有力的脚步声、清脆的马蹄声以及兵器偶尔碰撞的轻响混杂在一起,彻底打破了荒村黎明最后的宁静。

村民们涌到村口,踮着脚尖,久久不愿离去,目光追随着那支逐渐融入晨雾与远方山影中的队伍。

队伍的最前方,那个骑在马上、腰背挺直、与木拐和粗布包裹的重剑为伴的沉默身影,在越来越亮的晨曦中被拉出一道长长的、坚定的影子。

他们心中都隐隐有一种预感:这位在他们村中沉寂隐忍了许久的瘸腿铁匠,此去西南,就像一柄被岁月尘埃覆盖、锈迹斑斑却未曾断裂的古老神兵,正被命运的洪流重新推回烈焰熊熊的熔炉与杀声震天的战场,此一去,必将在这动荡的乱世中,再掀波澜。

队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了天地交界处一列移动的黑点,彻底消失在道路的拐弯处,只留下官道上被马蹄和行人踏出的痕迹,以及远方渐渐沉降的淡淡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