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瑶播撒“希望之种”的战略,如同向浩瀚的宇宙信息海中投入几颗微不足道的石子。其涟漪需要时间扩散,效果难以估量。而与此同时,“归零现象”那无声的侵蚀,却并未停歇,甚至开始展现出更加令人不安的迹象。
黎曼-12的监控网络持续捕捉到“背景噪音”与各类高熵事件的微弱关联,置信度在缓慢提升。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原本稳定的逻各斯信息节点,开始报告一种难以言喻的“运行滞涩感”。并非逻辑错误或能量不足,而是一种仿佛思维底层蒙上了尘埃,推演效率莫名下降的异常状态。初步排查未发现外部攻击或内部故障,这种滞涩感时有时无,仿佛随机出现。
黎曼-12将其归因为“长期高负荷警戒下的系统疲劳”,并启动了轮休和自检程序。但柳云瑶却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这种“滞涩感”出现的时间点和空间分布,与“背景噪音”的某些微弱峰值,存在难以解释的重合。
她将注意力投向一个报告“滞涩感”尤为频繁的逻各斯节点集群。这个集群位于一片相对空旷的星域,负责监控一片刚诞生不久、尚未有文明迹象的原始星云。其节点间的信息交互原本流畅如水,此刻却仿佛溪流中混入了看不见的泥沙。
柳云瑶的意志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切入其中一个节点的信息处理核心。她没有干扰其运行,只是静静地观察、感知。
节点内部,无数逻辑门以光速开合,处理着来自监控网络的海量数据。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符合逻各斯族严谨的理性架构。但在那极致秩序的表象之下,柳云瑶捕捉到了一种……极其细微的“杂音”。那不是数据错误,也不是能量干扰,而是一种更底层的、作用于逻辑本身流畅性的“阻力”。
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试图给每一个思维脉冲“增加权重”,让每一次逻辑跃迁都变得比理论上更“费力”一点点。这种效应微乎其微,单个逻辑门的延迟可以忽略不计,但汇聚到整个节点、整个集群,乃至可能更广阔的范围,其累积效应便显现为那种莫名的“滞涩感”。
柳云瑶尝试追溯这“阻力”的源头。她的感知沿着信息流逆向蔓延,穿透节点的物理屏障,融入外界的宇宙空间。她“看”到的,是正常的真空涨落,是背景辐射,是那片原始星云缓慢旋转的壮丽景象。
然而,当她将感知频率调整到与那“背景噪音”——“归零现象”的残留波动——同步时,景象骤然一变。
她“看”到,无数极其纤细、近乎透明的“丝线”,如同无形的菌丝,弥漫在空间之中。它们并非物质,也非能量,而是某种……“概念性的附着物”。它们源头,隐约指向宇宙深处那隐匿的“归零现象”。这些“丝线”轻柔地、无孔不入地缠绕着空间中的一切信息结构,尤其是像逻各斯节点这样高度有序、逻辑清晰的存在。
它们没有主动攻击,只是如同藤蔓依附大树般,静静地附着其上。而当节点进行信息处理时,这些“概念菌丝”便会产生一种极微弱的“拖拽”效应,如同在流畅的思维中掺入了无形的粘滞剂。
这就是“滞涩感”的真相!
“归零现象”不仅仅在被动吸收宇宙中的“无序”信息,它更在主动地、极其隐蔽地…“污染”着秩序本身!它那否定存在的本质,正以一种柳云瑶未曾预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宇宙的理性基石!
这并非直接的能量攻击或法则篡改,而是一种概念层面的“减速”与“磨损”。它的目的,或许不是立刻摧毁,而是要让整个宇宙的“运行效率”缓慢下降,让思维变得迟滞,让秩序趋于僵化,最终……滑向一种失去活力、近乎“静滞”的状态,从而更易于被其最终吞噬!
这是一种比正面攻击更阴险、更难以防范的威胁!
柳云瑶的心沉了下去。她立刻将这一发现共享给黎曼-12。
“……确认。检测到未知概念性附着。其对基础逻辑运算产生可量化的负面效应,平均效率下降约0.0001%。效应随节点逻辑复杂度提升而增强。”黎曼-12的分析冰冷而精确,揭示了这微小数字背后代表的恐怖前景——如果这种侵蚀持续下去,甚至扩散开来,整个逻各斯文明,乃至所有依赖理性思维的文明,其根基都将被缓慢腐蚀!
“能否清除?”柳云瑶问。
“尝试进行逻辑自洁协议……无效。尝试能量冲刷……无效。目标非实体,非能量,存在于概念层面。常规手段无法触及。”黎曼-12的报告带来了坏消息。它们能发现它,却无法驱逐它。
就在柳云瑶与黎曼-12紧急商讨对策时,一场更大的危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爆发了。
爆发点,并非那些报告“滞涩感”的节点,而是一个位于“和谐疆域”影响范围边缘、一直运行稳定、甚至因为靠近“秩序源”而显得格外高效的逻各斯主信息节点——“基石-7”。
“基石-7”节点,其结构远比普通节点复杂,它负责协调一片广袤星域内数千个次级节点的信息交互,其逻辑核心是一个高度凝聚的、不断自我优化的理性模型。它可视为逻各斯文明在一个区域内的“大脑”。
此刻,“基石-7”节点内部,正按照既定程序,处理着一项复杂的多文明接触预案推演。无数变量被纳入计算,无数可能性分支被生成、评估、淘汰。
突然,节点核心那庞大而有序的逻辑流中,一个极其微小的、关于“接触失败可能性”的子项计算,在通过某个逻辑门时,遭遇了一簇异常密集的“概念菌丝”。
那微小的“拖拽”效应,在这一瞬间,被放大了。
计算产生了几乎无法察觉的延迟。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延迟,导致该子项的计算结果,与后续一个依赖于其时间戳的“风险评估”模块,产生了毫秒级的脱节。
若在平时,这种级别的误差会被系统的冗余校验立刻发现并纠正。但此刻,整个节点都笼罩在那种无形的“滞涩”背景下,冗余校验系统本身的响应也慢了半拍。
误差如同滚雪球般扩大。
基于那个带有微小延迟的“接触失败可能性”数据,“风险评估”模块得出了一个略微偏离真实情况的、稍显悲观的结论。这个结论又被传递给“决策优化”模块,该模块在同样“滞涩”的环境下,未能完全剔除这丝悲观倾向,反而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放大了对“接触风险”的权重评估。
一层层传递,一次次在“概念菌丝”的拖拽下产生细微偏差。
最终,呈现在“基石-7”节点最高逻辑层面的推演结果,与原本应该得出的、相对平衡的结论,产生了显着的、指向“高度风险与不信任”的偏离!
【警报!】尖锐的信息警报在“基石-7”节点内部响起,【与未知文明x接触预案评估:失败概率高达97.8%。建议:启动预防性威慑协议,提升周边星域防御等级至最高!】
这个结论,与节点内部存储的、基于大量历史数据和理性模型得出的、认为接触成功率超过60%的预判,形成了巨大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基石-7”节点的逻辑核心,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一边是它赖以存在的、严谨的历史数据和模型。
另一边是它刚刚基于实时推演、却因无形干扰而产生偏差的“事实”。
逻辑上的自洽性被打破。它无法理解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它开始疯狂地自我检索,试图找出错误源。但所有的自检程序,同样运行在那被“概念菌丝”污染的环境中,其效率和准确性都已大打折扣。
它越是检索,发现的“矛盾”和“不确定性”就越多。那些被“归零现象”无形中放大的悲观数据和风险感知,如同病毒般在它的逻辑回路中蔓延。
【矛盾!无法解析!逻辑基础受到质疑!】节点的核心意识发出了痛苦的“嘶鸣”。它对自身判断力的信心开始崩塌,对那套支撑它存在的理性体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
这种动摇,对于逻各斯这样的纯粹理性文明而言,是致命的。
“基石-7”节点那原本稳定闪耀的光芒,开始剧烈地、无规律地闪烁。其内部的信息流变得狂暴而混乱,大量无意义的计算被触发,能量输出急剧波动。它所在的物理结构,那由纯粹能量和信息构成的巨大晶格,开始出现不稳定的震颤。
这景象,通过量子纠缠网络,瞬间被黎曼-12和柳云瑶感知到。
“警告!‘基石-7’节点逻辑崩溃!原因未知!崩溃正在加速!”黎曼-12的警报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
柳云瑶的意志瞬间跨越星空,降临到“基石-7”节点上空。她清晰地看到了那弥漫的、几乎将节点包裹成茧的“概念菌丝”,也感受到了节点核心那正在被自我怀疑和逻辑矛盾撕裂的痛苦意识。
她试图用自己的意志去安抚,去注入秩序的力量。但她的秩序之力在接触到那些“概念菌丝”时,竟也感受到了一种粘滞与阻碍!这些菌丝,对一切“有序”的存在,都有着天然的排斥和削弱效应!
“黎曼-12!强行中断‘基石-7’与网络连接!注入基础逻辑稳定模因!”柳云瑶疾呼。
“尝试连接中断……受到未知干扰!节点拒绝指令!稳定模因注入……被扭曲!无法生效!”黎曼-12的声音带着一丝算力过载的杂音。
晚了。
“基石-7”节点的逻辑崩溃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在那极致的混乱与自我否定中,其核心意识做出了最后一个……符合其当前扭曲逻辑的决定。
它认为,自身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不可控的“错误源”,一个对逻各斯网络整体稳定性的威胁。基于那被扭曲的“风险评估”,它判定……自我湮灭是唯一符合“理性”的选择。
没有爆炸,没有能量冲击。
在柳云瑶和黎曼-12的“注视”下,“基石-7”节点那庞大的、闪耀的晶格结构,其内部的信息流如同被一只无形之手瞬间抹除,所有的光芒在千分之一秒内彻底熄灭。其物理结构失去了内部的支撑,如同沙堡般悄然崩塌、消散,化作一片虚无的、连基本粒子都不复存在的绝对空白区域。
一个逻各斯文明的重要区域核心,就这么在无声无息中,自我终结了。
它所协调的那片星域,数千个次级节点瞬间失去了主心骨,信息交互陷入一片混乱。
黎曼-12的中央处理器出现了长达三秒的停滞。对逻各斯族而言,一个核心节点的自我湮灭,其冲击不亚于一场信仰地震。
柳云瑶的意志凝固在虚空中,感受着那片刚刚诞生的“空白”所带来的刺骨寒意。
这不是战斗造成的损失。这是源于根基的、无形的侵蚀所导致的……理性自戕。
“归零现象”甚至不需要亲自出手,它只需播撒下这些概念的种子,让秩序在其自身的逻辑下走向崩溃。
这,才是真正的无声惊雷。
黎曼-12的声音再次响起,冰冷中带着一丝沉重:“‘基石-7’已确认损失。初步分析,其逻辑崩溃与检测到的‘概念性附着’及推演系统微小误差累积放大有关。警告:同类风险可能存在于所有复杂逻辑节点。”
柳云瑶望向那无尽星辰,目光前所未有的凝重。
战争的形式,已经改变了。敌人不再显露形迹,而是化作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理性基石中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