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郡主三岁通兽语、精茶道、晓音律……此乃文曲星转世!】

【吾乃说书先生,立刻就编这个《燕园记》。】

【就我们小郡主这一抬头,一开口,那都是戏呀。】

【绝对火!】

【火爆全燕国。】

【对呀对呀,说书先生你要来这一段,那茶馆绝对是爆满爆满加沸腾。】

【哎哎哎,你们说,这“燕步”要是真成了课程……】

【想想看,将来咱们大燕的小孩上学,第一步先学“燕步”,那场面……啧啧,太有排面了!】

【说到课程,我觉得还得加上“象声课”。】

【让孩子们学学鸡叫鸭叫,学学风吹树叶的声音,多有趣!】

【说不定还能学茶盏相碰的清脆声,学面条滑进碗里的“滋溜”声。】

【哈哈哈,那可太有意思了!】

【哎,你们说,小郡主会不会把我们大燕的窝头也带到仙界去?】

【哎!如果有通道就好了,我觉得小郡主肯定会。】

【到时候,仙人尝了,说不定还得求我们出口呢!】

【哈哈,那可真是大燕窝头仙界走红!】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这可是我们小郡主带来的美食!”】

【说到美食,我突然想到,小郡主会不会在仙界开个“大燕小吃铺”?】

【卖窝头、卖面茶……】

【那生意绝对火爆!】

【我已经能想象到那画面了——】

【小郡主穿着漂亮的燕服,站在柜台后面,用甜甜的声音说:“欢迎光临!”】

【仙人排着队,就为了尝一口大燕的美食。】

【哈哈哈,这可太有趣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建议说书先生,把这些都写进《燕园记》里。】

【这样一来,不仅有“燕步”、有“象声”,还有“仙界美食篇”!】

【对对对!这样《燕园记》才能真正火爆全燕国,甚至传到仙界去!】

【到时候,说不定仙人也会来听我们凡间的说书呢!】

【哎哎哎!各位别做梦了,小郡主才得了一个小小的幼儿园状元,你们就这样风骚的找不着北了。】

【如果将来小郡主还有别的成就,你们是不是想到都去仙界享福了。】

【做你们的春秋大梦吧。】

【你们就飘吧!】

【那可是仙界!不是人间破瓦勺。】

【管天管地,管不住拉屎放屁,做梦都不允许做吗?我就是做。】

【仙界连诗仙都有。】

【也许我们去了就是一个梦仙。】

【对呀,说到这事,我是有话可说了。】

【仙界诗仙叫什么?李白李太白,这人得白成啥样,才如此大言不惭,叫这个名字呢?】

【这人很有名吗?】

【听仙界小仙童的意思还要学他的诗。】

【那自然是古圣先贤或当代大儒了。】

【不过你们也听到了,仙界并不以诗才论英雄。】

【否则也不会说,只有什么都不会的才诵诗。】

【想来在诗意并不鼎盛的仙界,这李白当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否则也不能进仙童学堂了。】

【对对对!就是不知道李白的静夜思,跟薛家大小姐的夜思。】

【哪个好了?】

【我也很好奇。】

【不是抬高我大燕人,贬低仙界。】

【我确实觉得,薛家大小姐的夜思,已是个中翘楚】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薛家大小姐此诗,真乃千古绝唱也!】

【其语浅近,然情韵深远。】

【短短四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信口拈来,自然天成,毫无雕琢之痕。】

【却将客居他乡之人,于夜深人静之时,见月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信口而成,妙绝古今。】

【诗中以“霜”喻月光,贴切而生动,营造出清冷孤寂之境,使人如临其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动作描写简洁传神,将内心的思乡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虽浅,然含蓄无限。】

【全诗浅白如话,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思,令人回味无穷,真可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也 。】

【我实在想象不出来,还会有何等诗,能超越此诗。】

【我觉得此诗定能与仙界诸诗一较高下。】

【就是不知道小郡主会不会吟诵了?】

【如果会的话,将又是一扬名之作呀。】

【我大燕才女之名,当响彻仙界。】

【那是!比窝头体面!】

……

天书之上,欢腾一片。

而此时的慈宁宫,安静得如同坟墓。

诡异得仿佛没有生灵。

其实,自打小郡主萧琳儿去了天上以后,慈宁宫就越来越安静了。

只是今天,连呼吸都轻轻的。

走路要低着头,弯着腰,悄么声的。

尤其要注意踮着脚,生怕脚步发沉,被主子们听见。

不开心的主子,最会借机发难。

“谁这么不长眼,走路跟坠着秤砣似的。”

“是不是吃的太饱?”

那就惨了。

主子们没心情吃饭,奴才们吃得太饱,想想还有什么好果子吗?

大概率得切了你的秤砣脚,或者饿个半死。

当然,又怕脚步声太轻快,让主子们敏感了。

主子们不开心?奴才脚步轻快,你是不是开心呀?

主子完全可以让你不再开心,不会开心。

撕了你的嘴都有可能。

所以,脚步不能沉重,又不能轻松。

同时也不能发出声音,这太考验奴才们走路的本事了。

好在奴才们都有点本事。

换上软底儿鞋,学着猫儿走路,蹑手蹑脚,心惊胆颤。

主要是慈宁宫太多事儿了,谁也不敢出半点差错。

知道今天各位皇子还有公主们要过来探望。

太后娘娘早早吩咐人起来收拾。

尤其是昨天傍晚,为了进慈宁宫,在门外又是打人,又是哭喊的,太后娘娘都知道。

这才允了他们过来请安。

这么闹腾,想来今儿定然来的早,尤其是皇后娘娘带着人。

皇后娘娘那是个没主意的,又怕自己的皇后威严受了质疑,所以每逢这种需要长脸的事儿,那绝对积极得很。

必须盛装打扮,前呼后拥,摆出一副母仪天下的样子。

太后娘娘知道她外强中干,成不了事。

所以也就由着她。

毕竟宫里需要这么个人,撑撑场面,逗逗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