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话说自从贾元春那天游览大观园后返回皇宫,她便下令将那日所作的所有诗词题咏,让探春逐一仔细抄录并整理好,再由她自己编排次序,评定优劣,并且吩咐要在大观园内刻石留念,以此作为流传千古的风雅之事。

于是,贾政指派人手四处物色技艺高超的石匠,准备在大观园内磨石雕刻这些诗词。贾珍则带领贾蓉、贾萍等人负责监督工程进展。

由于贾蔷同时还负责管理文官等十二个女戏子以及其他重要事务,分身乏术,所以贾珍又叫来了贾菖、贾菱来协助监工。

某一天,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动手雕刻,用红蜡涂字,打点标记。这些具体的操作过程就不多赘述了。

话说玉皇庙与达摩庵这两处地方,总计十二名小沙弥与十二名小道士,如今被安排从大观园迁出,贾政正考虑着要将他们分派到各个寺庙居住。

不料,住在后街的贾芹之母周氏,正打着算盘,想为儿子在贾政这边谋求个差事管理,也好从中捞些银钱补贴家用。

恰巧此时,她得知了这个消息,便立即坐着轿子前来求见凤姐。凤姐见周氏平日里并不张扬跋扈,便答应了下来,并想好了说辞。

凤姐回复王夫人道:“这些小和尚道士可不能随便打发到别处,万一哪天娘娘(指元春)有需求,需要他们应承差事,一旦散了,再用时可就麻烦了。依我看,不如直接把他们送到咱们自家的铁槛寺去,每月只需派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些柴米就行了。需要用时,一声令下就能叫来,多省事儿啊。”

王夫人听后,便与贾政商量此事。贾政一听,笑道:“你倒是提醒了我,就这么办。”随即唤来贾琏安排此事。

当时,贾琏正与凤姐共进午餐,忽听外面有人呼唤,虽不明所以,但仍放下碗筷匆匆欲去。凤姐连忙伸手拽住他,笑道:“你先别急,听我说两句。如果是别的事情,我才懒得管,但要是关于那些小和尚的事,你得按我说的办。”接着,凤姐详细地给贾琏交代了一番应对之策。

贾琏听后,笑道:“我不知道你还有这等能耐,你去试试吧。”

凤姐一听,眉头一挑,筷子一搁,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盯着贾琏问:“你这是认真的还是开玩笑呢?”

贾琏笑道:“西廊下五嫂子家的儿子芸儿,已经求了我好几次,想谋个差事。我答应他了,让他等着机会。这不,好不容易有了这事儿,你又给抢去了。”

凤姐笑道:“你放心,园子东北角那里,娘娘已经吩咐过,要多种些松柏树,楼下的空地也要种上花草。等这件事定了下来,我保证让芸儿来负责这个工程。”

贾琏道:“如果真的能这样安排,那倒也罢。只是昨晚,我不过是想换个花样,你却推三阻四的。”

凤姐听了,扑哧一笑,向贾琏轻轻啐了一口,随即低下头继续吃饭。

贾琏笑着离开了,走到前面见到了贾政,果然是为了小和尚的事情。贾琏便按照凤姐的主意,说道:“现在看来,芹儿倒是大有长进了,这件事就交给他去处理吧。就按照里面的规矩,每月让芹儿去领取费用好了。”

贾政本来也不太过问这些琐事,听贾琏这么说,就答应了。贾琏回到房里告诉凤姐,凤姐立刻派人去通知了周氏。贾芹随即来拜见贾琏夫妇,感激不尽。

凤姐又故意做出一副求情的样子,央求贾琏先预付三个月的费用,并让贾芹写了领条。

贾琏批了字、画了押,立刻发了对牌出去。银库按照数目发出了三个月的供给,足足有二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

贾芹随手拿了一块银子递给管秤的人,让他们喝茶。然后吩咐小厮把银子拿回家,和母亲商量。

接着,他立刻雇了一辆大脚驴骑上,又雇了几辆车,到荣国府角门前,叫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一路往城外的铁槛寺去了。当下没有其他可以说的了。

现在来说贾元春,她在宫中亲自为大观园编写题咏之后,忽然怀念起大观园中的美丽景致。想到自己有幸游览过后,父亲贾政定会小心翼翼地封锁起来,不允许任何人进去打扰,这样一来,园子岂不会显得冷冷清清?

再者,家中现有几位擅长诗词的姐妹,何不让她们搬进去住,这样既能避免佳人感到落寞,也能让园中的花草树木依旧焕发生机。

接着,她又想到宝玉从小在姐妹们的环绕中长大,与其他兄弟不同,如果不让他也进去,恐怕他会感到孤单,心情不愉快,这样一来,祖母贾母和王夫人也难免要担忧。因此,最好是也让宝玉搬进园里居住。

想到这里,她便吩咐太监夏守忠前往荣国府传达旨意,允许宝钗等人自由地在园中居住,不得加以限制或封锁,同时命令宝玉也一同进去继续读书。

贾政和王夫人接到这道旨意后,等夏守忠离开后,便去向贾母禀报,并派人到各处去收拾打扫,安装窗帘帷幔和床铺。

其他人听到这个消息还好,只有宝玉听了这旨意,高兴得不得了。

他正和贾母商量着要准备这个,弄那个,突然丫鬟来报:“老爷叫宝玉。”

宝玉一听,好像挨了一记响雷,立刻兴致全无,脸色都变了。他拉着贾母,像扭麻花一样缠着她,死活不肯去。贾母只得安慰他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在呢,他不敢欺负你。再说,你最近又写了那篇好文章。想是娘娘想让你进去住几天,他只是吩咐你几句,不让你在里面淘气。他说什么,你好好答应着就是了。”

一边安慰,一边叫了两个老嬷嬷来,吩咐她们“好好带着宝玉去,别让他父亲吓着他。”老嬷嬷答应了。

宝玉不得不前去,脚步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迈不过三寸之地,慢吞吞地蹭到了那边。

恰巧贾政正在王夫人的房间里商量事情,而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一众丫鬟都站在廊檐下。她们一看见宝玉走过来,都憋着笑,嘴角上扬。

金钏儿赶紧拉住宝玉,压低声音,俏皮地说:“我刚涂了香浸胭脂在嘴上,这回你还要不要吃啊?”

彩云一把推开金钏儿,笑着说道:“人家心里正烦着呢,你还打趣他。趁着现在气氛好,赶紧进去吧。”宝玉只好硬着头皮往里走。

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屋呢,赵姨娘正掀着帘子,宝玉低着头,恭恭敬敬地走了进去。只见贾政和王夫人面对面坐在炕上交谈,地下摆着一排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宝玉一进门,只有探春、惜春和贾环站了起来。

贾政抬眼望去,只见宝玉站在自己面前,神情飘逸,气质出众,令人眼前一亮;再瞧瞧贾环,模样猥琐,行为粗俗。忽然间,他又想起了已故的贾珠,再转头看看王夫人,她膝下就只有宝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平日里疼爱得如同掌上明珠,而自己的胡须也已然斑白。

想到这些,平日里对宝玉的不满和厌恶,不觉间已消退了八九分。

过了好一会儿,贾政开口说道:“娘娘有旨意,说你近来天天在外游玩,日渐懒散,所以现在命令你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你姐妹们一起在园子里读书写字。你得好好用心学习,倘若再不安分守己,你可要小心了!”

宝玉连忙连声答应了几个“是”。王夫人便拉着宝玉在自己身旁坐下,探春、惜春和贾环三人依旧如常坐下。

王夫人抚摸着宝玉的脖子问道:“前几天给你的药丸都吃完了吗?”

宝玉回答说:“还剩下一颗。”

王夫人说:“明天再去拿十颗来,每天晚上睡觉前,让袭人伺候你吃了再睡。”

宝玉说:“自从太太吩咐后,袭人每天晚上都会提醒我,让我服下。”

贾政好奇地问:“袭人是谁?”

王夫人解释道:“是个丫鬟。”

贾政皱眉道:“丫鬟叫什么名字都行,怎么会起这么刁钻的名字?”

王夫人看到贾政有些不悦,连忙为宝玉开脱说:“是老太太给起的名字。”

贾政疑惑地说:“老太太怎么会知道这样的名字,肯定是宝玉的主意。”

宝玉见无法再隐瞒,只好站起来回答说:“因为我平时读书时,记得古人有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因为这个丫鬟姓花,所以我就随口给她起了这个名字。”

王夫人连忙又对宝玉说:“你还是回去把这个名字改掉吧。老爷也别为这点小事生气了。”

贾政思考片刻后说:“其实也无伤大雅,何必改呢。只是由此可见宝玉不专心于学业,净在这些华丽辞藻上下功夫。”说完,他严厉地喝道:“你这个孽障,还不快出去!”

王夫人也赶紧催促道:“快去吧,快去吧,只怕老太太正等着你吃饭呢。”

宝玉应了一声,缓缓地退了出去,朝金钏儿吐了吐舌头,带着两个老嬷嬷飞快地离开了。

刚走到穿堂门口,就见袭人靠着门站在那里。她一看到宝玉平安无事地回来,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问道:“叫你出去做什么了?”

宝玉回答她说:“没什么大事,就是怕我进园子里淘气,特地嘱咐了几句。”说着,宝玉一边和袭人交谈,一边回到了贾母身边,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贾母。

这时,林黛玉也在场,宝玉便问她:“你觉得住在哪里比较好呢?”

林黛玉心里正琢磨着这件事,突然听到宝玉问她,便微笑着回答:“我觉得潇湘馆挺好的,喜欢那里几竿竹子遮掩着的一道弯曲的栏杆,比其他地方更显得幽静。”

宝玉听后拍手笑道:“正合我意,我本来也想让你住那里呢。我就住在怡红院,咱们两个既近又都安静。”

两人正商量着,贾政就派人回来向贾母禀报:“二月二十二日是个好日子,哥儿、姐儿们可以搬进大观园了。这几天会派人进去分配和整理房间。”

于是,薛宝钗住进了蘅芜苑,林黛玉住进了潇湘馆,贾迎春住进了缀锦楼,探春住进了秋爽斋,惜春住进了蓼风轩,李纨住进了稻香村,而宝玉则住进了怡红院。

每个地方都增派了两个老嬷嬷和四个丫鬟,除了各自带来的奶妈和贴身丫鬟之外,还有专门负责整理和打扫的人员。

到了二十二日这一天,大家一同搬了进去,顿时,园子里花团锦簇,彩带飘扬,柳枝轻拂,香风阵阵,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冷清了。

闲话少说。只说贾宝玉自进入大观园后,心中感到十分满足,再没有其他奢望。他每天与姐妹们、丫头们在一起,或是读书学习,或是练习书法,或是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乃至剪纸绣花、玩斗草簪花的游戏,轻声吟唱,拆解字谜,各种乐趣无不涉及,过得非常快乐。

他写过几首即事诗,虽然算不上佳作,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描绘了当时的真实景象。这里略记几首: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大意为:

精美的丝绸帷幔随意铺展,

隔巷传来的蛙鸣声隐约难辨。

枕边透着轻微的寒意,窗外细雨绵绵,

眼前的春色却让我梦见了心念之人。

烛光盈盈,仿佛在为谁默默垂泪?

点点花瓣也似因我而含愁带怨。

小丫鬟一向娇惯慵懒,

裹着被子不耐我频繁的笑语和言谈。

夏夜即事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大意为:

疲倦的绣娘在幽深的梦境中沉醉,

金笼里的鹦鹉轻声呼唤着准备茶汤。

明亮的窗边,月光映照着打开的宫镜,

室内烟雾缭绕,品味着珍贵的御香。

琥珀杯中倾泻出如荷露般滑润的美酒,

玻璃栏杆外,柳风轻拂带来丝丝凉爽。

水亭处处,轻摇着洁白的齐纨扇,

朱楼之上,卷起帘幕,结束了晚间的梳妆。

秋夜即事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

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大意为:

在绛芸轩中一片寂静,没有丝毫喧哗之声。

月光如桂魄之光,温柔地洒在淡红色茜纱窗。

石阶上覆盖着青苔,石纹隐约可见,仿佛一只睡鹤正安然其上。

井边桐树的露珠随风飘落,打湿了栖息的乌鸦羽毛。

侍女抱着锦被走来,那被子上的金凤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倚靠在栏杆边的人归来时,头上的翠花发饰轻轻落下。

夜深人静,我却因饮酒而口渴难眠,于是重新拨动沉香,点火烹茶来解渴。

冬夜即事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鹔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大意为:冬夜琐事

已是深夜时分,梅花的幽香与竹林的梦境仿佛交织在一起,

我裹着华丽的锦被和珍贵的鹔鹴绒毯,却依然辗转难眠。

庭院中,松树投下长长的影子,只能看见孤独的鹤儿徘徊,

地面上落满了如梨花般洁白的雪花,却听不到黄莺的啼鸣。

女儿身着翠绿的衣袖,怀揣着清冷的诗意,似乎也被这寒夜所感染,

公子披着金色的貂裘,尽管酒意微醺,却也难以抵挡夜的寒意。

幸好贴身侍女体贴入微,知晓我此刻想品茗取暖,

她赶紧清扫起新落的雪花,及时将热茶烹煮起来。

当时有一批趋炎附势的人,得知这些诗作出自荣国府一位年仅十三四岁的公子之手,便纷纷抄录下来,四处传颂。

还有一些轻佻浮华的年轻人,被其中那些风流妩媚的词句所吸引,也将它们题写在扇面上、墙壁上,不时吟诵赏玩,赞不绝口。

这样一来,竟有人特地前来寻找诗作、索求字画,或是请宝玉为画作题诗。宝玉因此更加得意,整天忙于这些杂事。

不料在平静之中却生出了烦恼。有一天,宝玉突然感到心情不畅,对这也不满意,对那也不顺心,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闷闷不乐。

园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天真烂漫的少女,正处于无忧无虑、纯真无邪的年纪,她们起坐卧行不加避讳,嬉笑打闹毫无心机,哪里能懂得宝玉此刻的心思。

宝玉心里不畅快,便懒得在园子里待着,总是在外面闲逛,一副神思恍惚的样子。

茗烟见他这般模样,便想逗他开心,左思右想,那些宝玉玩腻了的把戏都不能让他提起兴致,唯有一样东西,宝玉还没见过。想到这里,茗烟便跑到书店里,买了许多古今小说以及赵飞燕、赵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等人的外传和一些传奇剧本回来,拿给宝玉看。

宝玉哪里见过这些书,一见到就如获至宝。

茗烟又再三叮嘱他:“千万别把这些书带进园子里去,要是被人知道了,我可就倒霉了。”

宝玉哪里舍得不把书带进园子,犹豫再三后,只挑选了几套文字细腻、情节紧凑的带进房间,藏在床顶上,趁没人的时候偷偷阅读。那些语言粗俗、内容露骨的书籍,则被他藏在了外面的书房里。

有一天,正值三月中旬的一个洗涤衣物的日子,早饭后,宝玉拿着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的桃花树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他打开《会真记》,从头开始细细品读。正读到“落红成阵”(意思为:落花如阵雨般洒落)的情节时,忽然一阵风吹过,将树上的桃花吹落了大半,花瓣落得满身都是,书上、地上也铺满了。

宝玉想把身上的花瓣抖落,但又怕脚步会踩到它们,于是捧起收集的花瓣,走到池塘边,轻轻地把它们抖落到池水里。那些花瓣在水面上漂浮着,随波逐流,最终漂出了沁芳闸。

回来后,只见地上还有很多落花,宝玉正犹豫着该怎么办,突然听到背后有人问道:“你在这儿干嘛呢?”

宝玉一回头,原来是林黛玉来了,她肩上扛着一把花锄,锄上挂着一个装花的袋子,手里还拿着一把花扫帚。

宝玉笑着说:“好,好,你来了正好!帮我把这些花扫起来,扔到水里去。我刚才已经扔了好多在那里了。”

黛玉却说:“扔到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虽然干净,但一流出去,到了有人家的地方,和那些脏的臭的混在一起,花还是会被糟蹋的。那边角落里我有一个花坟,咱们现在把这些花扫了,装进这个绢袋里,拿土埋上,时间久了花就会随着土化掉,这样岂不是更干净。”

宝玉听后,满心欢喜,笑着说道:“等我先把书放下,来帮你一起收拾。”

黛玉好奇地问:“什么书?”

宝玉一听这话,慌忙想要把书藏起来,随口答道:“不过是《中庸》和《大学》罢了。”

黛玉笑着戳穿他:“你又在我面前耍滑头了。快些拿来给我看看,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宝玉恳求道:“好妹妹,要是你的话,我就不怕了。你看过之后,千万别告诉别人。这真的是好文章!你看了,说不定连饭都不想吃了呢。”

说着,就把书递了过去。黛玉放下手中的花具,接过书来,从头开始看,越看越入迷。只用了一顿饭的时间,就把十六出都看完了,她觉得文辞精彩绝妙,仿佛口中还留有余香。虽然看完了书,但她依然沉浸在书中,心里默默地背诵着那些精彩的段落。

宝玉笑着说:“妹妹,你觉得怎么样?”

黛玉笑着回应:“确实挺有意思的。”

宝玉接着笑道:“我就是那个‘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的人’,而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美人’。”

黛玉听了,脸颊和耳朵一下子变得通红,立刻皱起了那双似蹙非蹙的眉毛,瞪大了似乎半睁半闭的眼睛,脸颊微微泛起怒意,面上带着薄怒,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胡说八道什么!好好的,把这些轻浮的词曲拿来,还学这些混账话来欺负我。我要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二字时,眼眶已经泛红,转身就要走。

宝玉急忙上前拦住,恳求道:“好妹妹,这次就饶了我吧!是我说错了。如果我真的有心欺负你,明天我就掉到池塘里,让癞头鼋吞了我,变成个大乌龟,等你将来成了一品夫人,年老去世的时候,我到你的坟上给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这番话说得黛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一边揉着眼睛,一边笑着说:“你也就会吓唬人,还胡言乱语。‘呸!原来是苗而不秀(中看不中用),是个银样镴(蜡)枪头’。”(注:这句话是黛玉背诵的《会真记》里面的句子。)

宝玉听了,笑道:“那你这个呢?我也要去告诉别人。”

黛玉笑着反驳:“你说你能过目不忘,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吗?”

宝玉一边收拾着书籍,一边笑着说:“咱们还是赶紧把花埋了吧,别再提那件事了。”

于是两人开始整理落花,刚把花妥善掩埋好,袭人就走了过来,说道:“我到处找你呢,原来你在这儿。大老爷身体不舒服,姑娘们都过去请安了,老太太让我来告诉你,让你也赶紧过去。快回去换衣服吧!”

宝玉听后,连忙拿起书,跟黛玉打了个招呼,便跟着袭人回房换衣服去了,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此刻,黛玉见宝玉离去,又闻听其他姐妹也不在自己的房中,心中顿感郁闷。正打算返回自己房间时,刚走到梨香院的墙角附近,就听见墙内传来悠扬的笛声和婉转的歌声。黛玉立刻意识到,这是那十二个女孩子在排练戏曲呢。

只是黛玉平日里对戏曲兴趣不大,因此并未多加留意,继续往前走去。

然而,偶然间有两句唱词清晰地飘入耳中:“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黛玉听后,竟也深感触动,情绪缠绵,于是停下脚步,侧耳细听。紧接着,又听到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完这两句,黛玉不禁点头自叹,心中暗自思量:“原来戏曲中也有如此美妙的文章。只可惜世人只知道看戏,未必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韵味。”想到这里,她又后悔自己不该胡思乱想,耽误了欣赏这美妙的曲子。

当她再次侧耳倾听时,只听得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林黛玉听闻这两句话,心中不禁泛起涟漪,情感摇曳。接着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词句,更是沉醉其中,仿佛失了魂魄,站立都变得艰难,于是顺势蹲下,坐在一块突兀的山石上,细细品味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八个字的深意。

突然间,她又忆起之前读过的古诗中“水流花谢两无情”的句子,以及词作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表述,再加上刚才在《西厢记》中看到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描写,所有这些诗句与词句,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交织在一起。她细细思量,不禁心痛难当,神思恍惚,眼眶中泛起了泪花。正当她陷入无尽思绪,无法自拔之时,忽觉背上被人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正是: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

大意为:早晨精心梳妆晚上刺绣已不再挂心,面对明月清风心中却充满了遗憾。

编者注:为了避免影响阅读,所以将戏曲和诗句里面的意思在最后解释一下:

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原来那些绚烂多彩的花朵开得到处都是,如此美景却都交付给了荒废的枯井和倒塌的矮墙。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此美好的时光与景色却无人欣赏,让人感到无奈,那些令人愉悦的事情,究竟会发生在谁家的庭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因为你有着如花般美丽的伴侣,以及如流水般逝去的年华。

你在幽闺自怜:你独自在深闺中自怜自艾。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花般美丽的女子,年华却如水般流逝。

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与落花都是无情之物。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落花带走了春天,人间与天界都为此哀愁。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花瓣随水漂流染红水面,闲愁万种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