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量牲畜的到来,让洛阳人又小小地调整了 一下分工。

城民们都是之前给不同士族豪强干活的,原本就有照顾牛羊经验的人,优先挑出来,让他们继续照顾牲畜。

牛,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是为了下个月的春耕,因此这是重中之重。

剩下的鸡鸭羊猪,都作为未来城市新鲜蛋白质来源,也得好好照顾,为此小白最近晚上还都会开半小时新课,就讲动物习性状态和卫生状态,还有如何科学给公鸡公猪进行阉割。

狗在先秦和秦汉时期,还是主要肉食来源之一,目前正处于慢慢被猪肉和羊肉取代的时期,送过来的数量也不多,里头还有猎犬,小白干脆都拿去给韦和,再丢给他一本警犬训练资料,让他培养去。

几千人都能养得起,几百头动物,他当然也还养得起。

二月底的时候,马家也来人了。

马应他们的父亲马篙风尘仆仆而来,带着两千百姓和十几个送过来干活的马家子弟,还给小白带来了一个消息——长安在调兵遣将。

“那蓟州的石勒,到底是南匈奴,多少还知道劝课农桑,长安的刘曜为北匈奴……正是春寒料峭,那边估计想来洛阳。”

东汉末年,南匈奴被曹操安置在山西、河北等地,胡汉杂居,也在逐渐汉化,但北匈奴那可就不一样了,统治阶层高度保留游牧军事传统。

他们在长安,政权成立的原因依赖于对汉人和其他胡族的军事威慑,刘渊、刘聪倒是尝试推行汉化,但是到了刘曜,他忙着和石勒搞对抗呢,精力都放在军事上,没空,也没这个能力在长安搞农业。

现在又是冬天还没结束,春天还没来的时候,长安那边去年抢到手的粮食估计也吃的差不多了,能啃下的坞堡也都去围了,现在正是缺粮的时候。

洛阳作为现在天下人尽皆知的不缺粮的地方,又是他往东出兵的必经之地,那边从什么角度看,都会想要出兵试探一二。

马应听了,对小白道:“先生,那边就算来洛阳,调遣的兵卒想来也不会超过一万。”

洛阳起码在别人眼里,也就三千人。

如果这里真的是神仙庇护之地,来多少人都没有用,还会丢人丢大发,自己给洛阳送名声;如果神仙是假的,一万足够解决三千,好好抢一波粮食,占据这里了。

韦和自信道:“胡人若敢来,我们洛阳也不是好惹的!”

他训练的巡逻士兵兵器和体能都是一等一的,虽然平时主要任务是注意外边动向,但是有先生在,这些事情都是不需要操心的。

他们只需要把大部分的力量都放在用来劳动上即可,安全问题,先生会解决。

不是韦和不居安思危,而是所有人看见洛阳高高燃起的火焰,都会选择相信他们洛阳的管理者。

马篙也道:“石勒那边不来,想来是他们也要等春耕结束,还有南边的祖逖将军在牵制。”

韦家的位置更隐蔽些,可躲藏替换的坞堡也更多,上次拜年的时候,马篙甚至发现韦家的精英护卫都装备上了铁甲,武装力量俨然提高不少。

韦家哪来的这些钱,在来了洛阳之后,马篙已经知道了,但他们马家没韦家这样的武装力量,位置也不如韦家隐秘,不是很想被东进的胡兵围住。

盯着韦家的仆人半个月前又来报,说韦家集体去了一趟洛阳,带上了数不尽的牲畜,马篙一想这不行,等到他们回来以后,和韦喆关起门详谈了一晚,知道了他们韦家现在都不惧怕天花的事,也赶紧把自己过年后又搜罗出来的人口带上,顺带又加了几个马家孩子,赶紧送来洛阳。

一为加码,二为疫苗,三为族中子弟未来。

两千的人口,小白欣然接纳,给出承诺:“马公不必忧虑,我既然带着众人来到洛阳,就不会让他们再受胡兵侵扰。”

至于邀请别人带着全部身家来洛阳定居的话,他没说,但马篙如此支持新洛阳的建设,为了表示一番自己对这种行为的报答,小白让马应带着他父亲去神都市场逛一逛,顺便去卫生帐篷打一针疫苗。

其实但凡来到洛阳的人,他都不介意免费来一针疫苗的,高危疾病一旦传播开,对天下没有什么好处,不过目前也没什么不熟的人来洛阳,来洛阳的熟人似乎都觉得他们站队了才有的疫苗福利。

礼都收了,小白也就随他们想去了。

马应:!

这意思,就是允许马家也可以用金银来兑洛阳币,在洛阳市场购买物资了!

马应立刻笑着道:“是,先生,应定会带着父亲好好逛逛!”

大仓库很好建,建筑就位了各种货架和物品也就能摆上,韦家估计这两天就会过来采买一批物资,这两天马敬在疯狂登记入库中。

马篙被儿子带着打完针也没能去逛超市,因为他儿子忙起来了。

他就看着儿子安排完新来的两千百姓,安排人去老带新,教他们洛阳城规和基础卫生知识,去杂货店领了物资,亲自督促大家去洗澡换衣接种疫苗,给他们做好分组,从他之前带的队伍里选出新的小组长来管理新人,带着他们搭帐篷分住宿点。

一直到了晚上,马篙甚至都也跟着去神火广场一起听夜课,看洛阳人学习都分了不少小组,不同进度和不同专业晚上学不同内容。

晚上微生小白安抚新人,自己授课之余,还会当众开会,问洛阳城内各种不同部门的工作进度和学习进度,定下后面工作内容。

作为扶风豪强,坞堡主人,和遭受中原秩序崩坏的汉人,他看见这样井然有序在实行的洛阳规章制度,看见洛阳对待百姓的仁德之举,心里是又激动又微妙,复杂的不行。

他现在能理解,为什么韦喆那老小子,送儿子送侄子,送人送牛羊,也不还是不全家搬过来了。

洛阳,是没有私产存在的。

洛阳周边的土地不管名义上还有没有主人,现在只要没人出来认领,都是现在洛阳的了。

这也能理解,乱世里武力之上,他能占据洛阳那这一片就自然是他的地方。

但他所有的地和房都不私有,这就稍微有点惊悚了。

还有现在这给百姓无私普及知识的行为。

大兴文教,教他们识字懂礼,遵守基本道德规则,这当然是无上的仁义,值得称颂,但教的也不是传统的儒道知识,传统的礼法也只教孝悌仁义,互相友爱。

这里当然是北方乱世里能庇护百姓,给他们地种,给他们粮吃,让他们能穿衣住房的乐土,但看看管理者也并不一定就比劳动者高的工分,再想想微生小白非人的身份……

神仙眼里,众生平等,权贵和平民百姓又有何区分?

怪不得韦喆不全家投奔过来呢!

韦家不干脆全家投奔,除了有马篙思考的以上原因,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守着获得到的三千盐铁,这点非韦家核心人员就无从得知了。

儿子们也在洛阳一起租了个房,马篙就去跟儿子们睡了,至于那十来个堂兄弟和外甥侄儿们,几兄弟咬咬牙,一起凑工分,先帮他们也租个房,让他们先安顿下来。

第二天,马庆去负责安排这些新来的人,马应和马敬带着亲爹去逛神都市场。

巨大的仓库采光也做的很好,里头所有的货物都分门别类,贴着有名字和价格的标签,让站在门口的任何人一眼看过去都会无比震撼。

富裕,太富裕了,这一个新建的神都市场,里头的货物就已经比他们马家还要富裕。

光是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布料,都直接有一大片的货架来摆放,更别说那些成衣、棉被,生活卫生用品了。

还有那些塑料制成的锅碗瓢盆,极细又极利的铁针,各种各样的丝线……菜刀是没有的,城内居民能买的搪瓷铸铁产品这里也没有,粮食没有,点心糖果限量购买,还都要预定,各自有保质期。

除了生活必需品,还有特意摆出来的,装在一个个漂亮容器里的面霜、口脂、眉笔、化妆粉……马篙是不爱敷粉的,但不妨碍他看的出来这些东西对南边的人有多大的吸引力。

这些东西拿去南边的东晋,绝对能让那些的士族买红了眼。

市场的东西要么便宜的离谱,要么贵的离谱。

针线布匹和衣物这些,便宜的能按斤称,贵的直接是普通丝衣的三倍,而那些美容产品则是各个都能按黄金来算重量了。

但是没事,南边的男人们喜欢,他们会买的。

把这里都逛了个遍的马篙意犹未尽,听儿子说了洛阳币兑换规则后,立刻表示他要换个两百金,但是现在身上钱不多,先换五十金的,把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给他包起来。

马应让他爹先别太激动,跟他去兑换所登记一下。

马敬让大伯也稍等一下,目前这仓库的东西,除了固定的样品,剩下的大半都是韦家伯父订的,他估摸着这两天就要来拿了。

而且我们这里人手都要跟着先生搞城建,没有配送服务。

想带着很多东西走的马篙:“那我就在这里住两天,和韦喆见一面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