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 第77章 后世番外: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受了李渊的禅位后,登基为帝的李世民很忙。

曾经不理解杨广这个表叔为什么前面还挺英主,后面变了鬼一样,自己做上皇帝了,李世民更不理解。

虽然这些学阀很麻烦,但他们掌握的是家传知识,又不是大面积的土地。

因为汉天子当初六十年的政策,北方士族几乎已经全换了一批,虽然王田又变成私有土地,但谁家也没那么多的地了。

比起北方,南方破碎的地形更容易出大面积的土地拥有者,李世民推行分田政策时,北方平坦广阔的土地就是更好划分,地形如此,没有办法。

掌握知识的学阀麻烦归麻烦,但几百年大汉的印书活动,书籍虽贵,底层百姓难得,对有钱的人来说还是可以买得到的,那学阀不搭理,自己完全可以培养新的人才嘛!

只要最关键的土地没有大面积在人家手里,那别的都好说。

建个国子监,花点钱,花点时间慢慢来呗,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李世民也不明白,怎么杨广就那么着急,一点事办不成就崩了心态,连出昏招。

虽然现在李世民国库也穷得能跑马,但是没关系,钱嘛,攒攒总能有的。

不过这表叔也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暴君,倒也没做什么别的鱼肉百姓的事,就是一定要打高句丽,穷兵黩武,让不少中原儿郎丢了命,也没兵压制其他地方势力,搞得大隋二世而亡,他也成了隋炀帝。

作为大唐前面的王朝,大唐肯定是要充分汲取大隋经验的,就是越汲取,大家就越搞不明白杨广。

一个本来那么有明主之相,本身也有能力,甚至也不声色犬马的帝王,到底是为什么,把大隋搞崩了呢?

思来想去,大唐的人都觉得,可能还是杨广人生太顺风顺水了,所以遇到点挫折就崩溃,以及大隋那会儿天下不稳,杨广几年之内那么多大动作,大隋遭不住。

为此,李世民下定决心,他教育孩子,要挫折教育,不能让儿子李承乾也那么心态差。

由于杨广前期是大家有口皆碑的汉天子第二,所以大唐人对大汉历史也是有充分了解的,越了解,李世民本人就越是要拉着臣子们开会,想办法得让自己和汉天子一样有钱。

他们仔细分析过汉天子的生平,根据史书记录和民间诗文,发现汉天子第一桶金,来自垄断种子后,京兆士族对他的贡献。

垄断种子这事,大汉末期不少势力也有干,一直到大唐,现在一些有实力的人,可能家里用的都还是他们自己培育的种子。

大隋和大唐也有这里专门的农科项目组,朝廷也在研究种子,只是汉末那些灾病太出名了,现在没有人会冒天下大不韪,强制一地都用统一种子,生怕来个植物病导致大面积绝收。

现在的种子产量,已经比起大汉那会儿的记录又高了,但是相对应的人口也更多了,还是不够吃。

为了避免基因单一化,朝廷现在不太能统一发放种子,关中的种子也供养不了天下,只能鼓励不同州县自己培育自己要种的种子,大家多交流。

垄断种子的钱,大唐是挣不了了。

至于田税……

汉天子有垄断种子在手,能搞得清楚全国的土地,给不同面积土地按阶梯分档位来收税,但汉末这个体系就崩了。

现在都是按土地数量来收回,分不了档位,天下具体田数,朝廷还真没那个掌控力。

收田税致富,大唐还得等等。

当然,打天下的皇帝手里有兵就是有底气,李世民也准备等稳定之后就开始在全国量土地,就算不能分阶梯收回,能查出隐田来也是好的,这田税的钱,他一定要收。

除了田税,汉天子还能收商税和垄断矿产的税。

现在大唐刚安定没几年,等以后,这些税大唐也能全都收上来。

就是目前大唐还仰仗盐税,偏偏盐在大汉那是最便宜的东西。

来中原的胡商在农家借宿,都会惊叹大汉盐的便宜,目前大唐得要钱,没办法让盐太便宜。

汉天子除了收税,他还收租。

长安大半的房产都被他用各种手段买断了,然后趁着长安人口不多,疯狂扩建,后面拿着产权,不卖房,要么租,要么赏赐给心爱的官员住。

目前的李世民,能住全长安最大的房子,但手上都没有长安1\/3的房产,房租钱他眼馋得很,但没房让他收。

李世民也不是在长安没房,只是房产不多,收房租太不像样了。

汉天子手握长安大半房产,他当然能收,李世民这点房收房租,大舅哥都会跳出来阻止他,劝他这太有失皇帝体面。

房租钱也收不了,那就再看看汉天子还有什么赚钱的路子。

哦,他还卖酒卖琉璃卖瓷器,卖纸卖书来着,但是这些现在也都技术下放,官营转民营了。

瓷器琉璃这些,贵的便宜的都有,百姓也要买,不能收高税。

纸和书,他还要培养人才呢,也不能收高税。

朝廷倒是可以提高酒税,就他了,饮酒作乐也对社会风气不好,酒税,涨!

治病救人是大夫的活,但是药材朝廷也不是不能插手。只是插手药材了,那就等着被群臣谏吧。

而大汉中兴时候,是汉天子把不同郡县都划分了不同的生产任务,药材、粮食、丝织品,都是有特定区域集中生产的。

细数下来一看,汉天子的挣钱都是垄断钱。

大汉崩了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这些垄断的钱都挣不了了,技术流向了民间,到了大唐,这就更垄断不了。

挣钱无门的大唐只能先慢慢恢复内部生产,再图搞钱。

这会儿的李世民还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做皇帝的,当然要向以前的优秀皇帝看齐嘛,他甚至年纪轻轻,就已经开始想着以后也要死后不留谥号和庙号,就让后人叫自己唐天子了。

只是等到他的专属谏臣魏征考察完皇帝后,开始努力上进,李世民就开始听见“汉天子”三个字都烦人了。

和臣子们私下里喝点酒,弹琴跳舞,被魏征谏,说皇帝这是以亲疏远近区分臣子,对朝廷不好,汉天子就从不搞这种君臣私人圈子。

魏征以前是东宫的人,一直上朝就不积极,一下开始认真干活做起自己的臣子,李世民都没反应过来,甚至怼他:“汉天子宠诸葛武侯,天下尽知,此非亲疏远近?”

魏征一本正经回道:“汉天子宠爱武侯,乃是宠爱大汉重臣,汉天子从未荒废朝政,也从未有过只召集一部分臣子赴宴乐饮。”

李世民:“……”

我难道就荒废朝政了吗?

李世民被大舅哥拦着别冲动,只能勉强微笑:“……魏卿说的是,满朝都是朕的臣子,不利于团结的事朕不能做。”

屁!你怎么知道 汉天子自己不私下搞宴会只邀请身边人,就不能是他的史官没记录,或者大汉史书尊敬他,给他删了黑料吗?

一想起魏征今天一谏,会让这事进史书,李世民成功地发现了一个汉天子不为人知的小知识。

汉天子肯定和他的御史、起居郎关系特别好,不然怎么一点这样的记录都没在史书上有,总不能是他真的不私下办宴会吧!

一想御史大夫是杨修,一切都合理了。

处理朝政累了,被人送了一只极品鹞鹰,正玩着,看见魏征来了,躲不了又不想被他叨叨,就把鹞鹰,收起来了,结果这混蛋看出来,呈奏故意拖时间,搞得极品鹞鹰闷死了。

在拖时间的时候,魏征说汉天子一向该是什么时候办什么事,在未央宫就处理天下事,在稻田就务农桑,在太学就专心教导学生, 希望皇帝也可以做到。

李世民呵呵。

做皇帝就做皇帝,做皇帝有这么多的副业,这压根就不是个正经皇帝,也就是这人叫刘皓,给大汉直接中兴到顶峰的皇帝,换个人来干那么多副业早被骂死了。

魏征看出他的不爽,故意拖时间,有拿汉天子做由头,说他做什么副业那都是为国为民,不是为私人爱好和享乐,巴拉巴拉。

等到鹞鹰没了气息,这家伙还来劝谏李世民,说汉天子就有仁爱之心,从不会干这种会伤害生灵的事,陛下你要是不爱好这个,就没人给你送鹞鹰,你就不会有今天这出,鹞鹰,也不会死。

李世民这回真的怒了,让人把他拖走,本要直接贬去岭南,被长孙皇后出来一顿猛劝,消了一半的气,这才让人把魏征送出宫,他暂时不想再看见魏征了。

后来李世民就想看看自己的起居录,被史官拒绝,让房玄龄去跟史官说说。

结果这事魏征知道了,可想而知,那家伙真的是就差当场撞柱,也要让李世民收回成命了。

“昔汉家天子,未尝篡削史策,敕史官直书其事,勿饰微言,务存实录。虽灵帝昏悖,不讳其愆;袁氏构逆,犹称先世之德。陛下何不法汉天子之遗范乎?”

人家连亲爹都不帮着隐瞒,自己更是从不干预史官,你就不能学学他吗?

李世民:“……”

这事他就是不占理,所以他没法反驳,但是他内心在杠。

你魏征又不是大汉的人,你怎么知道?人家说不定是不需要自己干预,史官就自己给他改呢!

本来这事会挺大,但也不会那么大,李世民也知道自己想改史书的事,肯定是会让后人诟病。

但是魏征这么一谏,他知道自己彻底出了名了。

李世民思索:名都出了,史书内容还改吗?

他其实还是想改的,但是魏征差点撞柱这事闹的太大,已经是从几个人传到一堆人那儿去了,不好在私下办了。

痛失机会,并且丢了个大脸的李世民咬牙切齿,亲自扶起魏征,让这事就这么就过去了。

在魏征的努力下,本来也很想成为大唐“唐天子”的李世民,已经是到了听见“汉天子”就开始头疼跑路的程度了。

他深恨自己说什么“以史为镜”的话,搞得臣子们都爱去翻史书,连程知节和他一起喝酒,都能来一句“听说汉天子擅酿美酒”。

这真的是给李世民吓的啊。

惊吓过后,他还得一本正经跟程知节说汉天子酿酒,是为了大汉酿酒,顺便解决果园吃不完的水果,今天是程知节作为臣子主动找他喝酒,他这是体恤臣子才喝的酒,下次别这样了。

总之就是告诉程知节,理由他都给找好了,以后多来。

程知节很震惊,大汉已经是多到水果吃不完的程度了吗,如此富饶?

李世民跟他说说不清。

但事实上,只是程知节不想自己以后被魏征在朝堂上拿出来喷,所以就装没听懂。

要说李世民还有什么是自信胜过汉天子的,那就是他是亲手打天下的,军事能力笑傲前面的皇帝,当然,光武皇帝可以勉强出来和他比一比。

除了这个,他的皇后和儿子也都很好,不像汉天子,孤零零的,太子还是养了好几茬孩子选出来的宗室子弟。

只是又过了几年,李世民就完全不这样想了。

皇后去世了,太子李承乾也因为他一直以来的挫折教育搞崩了心态,出去巡视不小心摔了腿。

请了不少名医来,结果大家都说太子身体没问题,因为长期焦虑导致的躯体跛行。

配合治疗也治不了李承乾的心病,跛足之后,他整个人都开始变阴郁狂躁了,又和李泰兄弟不和,李泰似乎也有点其他心思……

废了太子之后的李世民心力交瘁,自己身体也不好了,开始彻底明白,汉天子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他一辈子无病无恙,年轻时候就给大汉挑储君,从二十岁挑到五十岁,在一堆的汉室宗亲里找到了他要的那一个,一点也不用操心孩子们兄弟阋墙的争储烦恼。

汉天子骑鹤归天的史书记录,让汉末道观发展迅速,也让丹药成为贵族们争相追捧的时髦,汉天子本人虽然留下的丹方有限,但架不住市面上贴牌假货多啊!

被风疾折磨的他本来也想试试丹药,但是又一想到汉天子是七十多了才退休修道,做皇帝时候从不碰这些玩意儿,他就忍住了,还是安心吃药。

选中了李治作为储君,李世民来到地府,和妻子相见,执手相看泪眼。

也顺便看见了一点不想看到的亲爹、亲哥,还有大隋的老杨家亲戚们。

李世民终于可以问问杨广那个问题了:“表叔,你到底为什么后期如此不爱惜大隋江山?”

脸色僵硬的杨广:“……”

我一开始压根就不爱惜啊!

只是亲爹杨坚在边上,他说不出来。

认了熟人之后,李世民左看右看,问道:“汉天子呢,他们大汉皇帝都不在吗?”

他还想下来和前辈好生交流交流职业感悟的。

杨广脸色更难看,而且还憋屈道:“人家是天帝,在天宫,你尊敬点。”

李世民:“……啊?”

杨广懂他。

杨广下来以后,也看见了一些前朝皇帝,有的皇帝排队投胎中,有的在受刑,有的做鬼差鬼仙。

一问汉天子呢,鬼仙们立刻严肃起来,让他注意点,天帝陛下日理万机忙得很,不要烦到他。

本想找汉天子大吐苦水的杨广霎时间脸色比鬼还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