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他又扫了眼炕桌上的茶壶酒杯、瓜子花生,皱眉道:“倒是你这边——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啊?是不是仗打得顺了,心就散了,忘了外头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在拼命?”
“没有的事!”李云龙连忙摆手,“我老李啥人品您还不知道?绝不干那忘本的事!”
“最好不是。”旅长语气稍缓,“那就把烟厂利润,规规矩矩交一半上来。”
“是!”李云龙啪地立正,转头立刻换上笑脸,“旅长,您午饭还没吃吧?”
“你说呢?”旅长翻了个白眼,“几百里路赶过来,脚还没站稳,你就想着让我饿着?”
“老王头!”李云龙扭头吼道,“赶紧加双筷子!对了,烧锅肉热一下,给我和旅长好好整一桌!”
碗筷刚摆上,王彦便自觉坐到了下手位置。
李云龙笑道:“旅长,这回打下河源县城,咱们缴了不少好酒,都是窖藏十年的汾酒,要不要尝一口?”
“酒就免了。”旅长摆摆手,“你也别总喝,以后还是少沾为妙。”
“自古以来,因酒误事的还少吗?咱们捌陆军里头也有前车之鉴。”
赵刚赶紧接话:“旅长您放心,我盯着老李呢。
今天破例,毕竟是打了胜仗,高兴嘛。”
“对对对,往后一定节制。”李云龙嘴上答应得痛快,心里却不以为然——好酒摆在眼前不喝,那不是糟蹋东西?
旅长夹了一筷子粉条送进嘴里,边嚼边问:“你们赵家峪那个卷烟厂,现在每月能出多少烟?利润怎么样?”
赵刚答道:“产量每月大概五千多条。”
“其中极品华厦五十条,精品华厦五百条,其余全是简装版。”
旅长默默算了起来:极品一条一百块大洋,精品十块,简装一块,粗略一合计,月入一万五千多块。
一半归公的话,七千五上下……似乎也不算太厚实。
他皱眉道:“华厦烟我抽过,味道确实不错。
这一路来晋西北,也见不少人抽,说明老百姓是认这个牌子的。
既然这么受欢迎,怎么不趁势把规模搞上去?”
“我们哪不想扩产?”李云龙摊手苦笑,“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卡在哪儿了?”旅长眉头紧锁,“设备不够?人手跟不上?还是别的问题?”
王彦摇头说:“机器是我们自己造的,运转没问题;工人也能快速培训,技术门槛不高。”
“真正的瓶颈在原料——晋西北本地烟叶供不上。”
“周边能收的都收光了,剩下敌占区的烟叶,鬼子封锁严,运不进来。
所以烟厂一直卡着脖子,上不了量。”
“而且眼下库存也快见底了,再这样下去,连现有产量都难维持。”
“原料的事我来解决。”旅长一拍桌子,“想靠封锁困死我们根据地?痴人说梦!绥远的烟叶我设法调过来。”
“要是还不够,陕西那边也想办法打通渠道。”
“你们只管一件事——给我把生产提上去!”
顿了顿,他又补了一句:“哦,还有,赚的钱一半要上交。”
“旅长您放心,这个忘不了。”李云龙点头,“不过说实话,这事真不好办。”
“怎么讲?”旅长伸出的筷子停在半空,目光一凝,“哪里难?”
王彦解释道:“眼下法币贬值得厉害,伪正府发的联银券又不敢用,现大洋流通量太少,边区票呢,老百姓手里不认。”
“所以我们跟烟商做生意,基本都是以物换物。”
“对方把玉米、高粱、红薯、小米,或者棉布一类的东西运进根据地,按市价折成款,再换走相应数量的华厦香烟。”
“也就是说,我们收到的根本不是钱,全是一堆物资。”
“原来如此。”旅长点点头,“没关系,总部拿了钱也是买粮购物资,你们直接交实物,反倒省了中间环节。”
王彦接着说:“旅长,既然说到这儿,我还有个想法。”
“哦?”旅长眼睛一亮,“你王彦向来不开空炮,说说看,什么主意?”
王彦道:“各地烟商送来的物资五花八门,零散得很,收进来要清点、分类、打包、搬运,费时费力。”
“不如干脆在根据地办个加工厂?”
“把收来的粮食统一做成干粮或熟食,既耐储存,又便于运输,还能减少损耗。”
“我们还能把粮食做成各式各样的干粮饼,运到部队后直接就能吃,不用生火做饭,这样一来,前线的补给效率就能上一个大台阶。”
“老李你明白,后勤跟得上,战斗力才稳得住!”
“要是粮食宽裕,还能拿来酿酒,提纯成医用酒精,消毒救命都用得上。”
“这么一来,战场上的伤员救治也更有保障,阵亡人数自然就降下来了。”
李云龙、赵刚,连同旅长都听得眼神发亮。
王彦这几句话,像是在他们眼前铺开了一幅从前只敢在梦里想想的图景——一个自给自足、生机勃勃的晋西北根据地。
李云龙忍不住问:“老王,这事真能成?”
“怎么不能?”王彦笑着答,“技术咱们有,人手不缺,原料也够,最关键的是,东西做出来根本不愁卖。
你说,还有什么理由干不成?肯定行!”
说白了,这就是搞点轻工业,门槛并不高。
真正难啃的是重工业,眼下想都不用想。
李云龙又皱眉道:“可老王,你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
“团长你是怕不安全吧?”王彦笑了笑,语气笃定,“其实真不必太担心。
这一回河源打完你就该看出来了,鬼子的劲头早就不如从前了。”
“三五年前那会儿,鬼子多狠?现在呢?连打个仗都拖拖拉拉。”
“这还只是兵员素质的问题,他们的物资供应更是每况愈下。”
“早前扫荡咱们太岳根据地时就有苗头了,这次围剿晋绥军358团,简直暴露得彻彻底底。”
“现在要动一个团,他们得准备小半年。”
“所以我敢断定,汕西的鬼子已经很难再发起大规模进攻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真集结起兵力,能不能打进咱们的地盘还另说;再退一步,就算真进了根据地,也不打紧——我们的机器和人员随时能撤、能藏,损失不了多少。”
最后,还是旅长拍了板。
“行。”旅长沉声开口,“那就办!食品厂、服装厂都给我建起来!往后386旅的后勤,就靠你们晋西北撑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