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样巨大的前景摆在眼前,谁能不动心?

于是,他立刻表态,语气诚恳而坚决:

“李国务,您放心,您的战略思路,正是当前汉东最需要的方向。

我们这个地方,就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契机。

现在房地产带来的经济拉动效应,恰恰就是突破口。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代表省韦,一定全力支持您的决策,绝不含糊!”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当然,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我们会同步完善环保机制,制定配套政策,确保在发展的过程中,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这番话,沙瑞金早已在心中反复推敲过多次。

因为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工作讨论,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

他必须牢牢抓住,无论如何都不能松手。

否则,未来将毫无保障。

在他看来,单靠一个赵立春的关系网,还不足以让他真正走到台前。

要想往上走,两条路缺一不可:一是背景人脉,二是实打实的发展成绩。

少了任何一项,都难以突破那层无形的天花板。

这就是官场的规则,无人可以例外。

此时,李国务微微点头,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的目光缓缓移向高育良,这才是今天这场饭局真正的重点。

他之所以特意约见高育良,正是因为整个计划离不开这位省掌的支持。

作为主管全省民生事务的一把手,许多关键事项必须由他拍板。

中央的意图再明确,若地方主官不配合,执行起来也会大打折扣。

毕竟在实际操作中,有个词叫“因地制宜”。

无论政策还是法规,到了地方层面,总要结合实际情况做些调整。

否则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导致上下脱节、执行走样。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直在提要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

就是为了防止上级脱离实际,一纸命令下来,下面疲于应付,反而影响大局。

因此,李国务此刻最关心的,是高育良的态度。

这场饭局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

至于之前对高小凤的那番暗示,不过是敲山震虎,想让高育良明白自己的立场,乖乖配合。

可惜事与愿违,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此刻,李国务望着高育良的眼神里,多了一丝隐忧。

高育良在汉东深耕多年,岂会看不懂对方的心思?

房地产确实是个引擎,能快速拉动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它也像一把双刃剑。

邻国韩国的教训就在眼前,过度依赖地产最终引发社会失衡。

如何在发展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的是执政智慧。

正因为如此,高育良不敢轻率回应。

他沉稳开口:“李常务,关于这个方向,我个人认为还需要深入调研,摸清本地居民的真实需求。

您也知道,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一套房子往往耗尽半生积蓄。

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必须做足前期功课,掌握真实数据。

否则一旦失控,整个区域的经济结构都会受到深远影响。”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

“另外,关于退耕还林这项工作,我也希望更加稳妥地推进。

有些农户全家就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不能因为我们一句口号,就让他们失去饭碗。

这方面,我会尽快牵头拟定一份实施方案,先选点试点,探索替代路径,确保平稳过渡。”

比如从其他用途的地块中调整一些出来,尽量不让基层百姓受到影响,我们正府多担待些就是了。

具体怎么操作,稍后我会向您详细汇报。”

沙瑞金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态度诚恳。

可话里的意思,却耐人寻味。

李国务对这两件事,并未明确应承,只是含糊其辞地听着。

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但李国务脸上始终带着笑意,端起酒杯轻轻一碰,仿佛高育良方才所言,正中他心意一般。

一时间,宾主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市韦大院,李达康办公室门口。

孙连城站定片刻,深吸一口气,抬手敲了三下门。

此时的孙连城,比起从前已然大不一样。

虽仍任区长之职,尚未升迁,但因上次正府会议上,高育良一句不经意的提点,让他在位置上稳如磐石,再无人能轻易动摇。

没被调去少年宫“观星”,也算是时运相助。

其实那日高育良不过心血来潮,想借孙连城敲打一下李达康,随口提了一嘴他的名字。

可这一句话,却让孙连城整个人都变了。

省掌记得我?记得我的付出?

这可不是寻常小事,而是一次翻身的契机,一次逆流而上的机会。

在官场上,这种机遇千载难逢。

孙连城牢牢抓住,不敢有半分松懈。

他知道,光靠这点恩宠远远不够,必须趁势而上,再进一步。

像他们这样的主官,最渴望的就是破格提拔——

若能得到高育良赏识,一步跨入更高层级,甚至有机会与李达康并肩共事。

这不是空想,而是真实可能发生的事。

因此,孙连城拼尽全力,决心干出点名堂。

他本就能力不俗,否则也坐不到区长的位置。

可此前书籍丁义珍联手那位爱养花草的副市长,几乎把光明区大小事务全都攥在手里,寸权不让。

他只能被动配合,眼睁睁看着土地一块块被卖光。

后来又出了大风厂事件,李达康甩手不管,只拿钱压事,善后烂摊子全落到了他头上。

无奈之下,孙连城只得亲自出面。

毕竟高育良刚在会上点了他名字,他必须表现。

哪怕拉下脸面,也得把事情摆平。

最后硬是凭着一张老脸,说服开发商接手大风厂那片地,这才筹出资金,勉强收场。

没错,李达康躲开发改委追责的背后,其实是孙连城在默默扛事。

在外人眼里他是“躺平干部”,可真要干事,效率和手段一点不含糊。

正因如此,他才得以继续被重用。

这一次,他又来了。

原因依旧是因为李达康一道不合规矩的指令。

这次李达康一反常态,命令他将大风厂那块工业用地,直接变更为住宅性质。

这一改,地价瞬间翻了十倍不止。

这事非同小可。

城市的土地规划,早在建城之初就已定下框架。

擅自变更用途,无异于踩钢丝。

没人查也就罢了,一旦有人较真,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降级调岗,重则身陷囹圄。

此类前车之鉴,比比皆是。

当年丁义珍为赵瑞龙改地,都不敢明目张胆,只能采取置换方式,拿别的住宅用地跟山水集团调换,确保全区用地结构不失衡,才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