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239章 蚕眠待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蚕室的竹匾里,桑叶已经被啃得只剩叶脉,像层镂空的绿纱。二眠的蚕宝宝长得比蚁蚕时胖了三倍,白胖的身子泛着珍珠似的光,正懒洋洋地趴在匾底,有的蜷缩成小月牙,有的则伸直了身子,一动不动——这是要三眠了,得赶紧把匾里的蚕沙清理干净,换上新桑叶,不然秽气重了,会影响蜕皮。

“轻着点刮,”小虎拿着竹制的蚕刮子,小心翼翼地把蚕宝宝挪到干净的篾席上,“去年刮蚕沙时太急,刮伤了好几条蚕,你心疼得用棉花把伤蚕裹起来,结果还是没活成,掉了好几滴泪。”他的动作轻得像拈绣花针,竹刮子碰着匾底,发出“沙沙”的细响,怕惊着沉睡的蚕。

哑女蹲在旁边,用细毛刷把粘在蚕身上的碎桑叶扫掉。蚕宝宝的皮肤嫩得像凝脂,毛刷扫过,它们微微动了动,又沉沉睡去。她看着这些白胖的小生命,忽然想起张婶说的“蚕眠三次,蜕壳成丝”,就像过日子,总得熬过几次辛苦,才能换来甜。去年三眠时,蚕室温度没控制好,有半匾蚕迟迟不蜕皮,她守在竹匾旁添了三回炭火,直到后半夜蚕开始蠕动,才靠着墙打了个盹。

清理出来的蚕沙堆在竹筐里,黑褐色的颗粒带着股淡淡的草香——这是好东西,晒干了能装成枕头,清热安神,去年攒的蚕沙枕头,小虎枕着说“睡得比以前沉”。哑女把蚕沙摊在筛子里,打算拿到院里晒干,竹筛晃动时,蚕沙“簌簌”作响,像在唱支细碎的歌。

“新桑叶得选最嫩的。”小虎从外面抱来一筐桑叶,叶片上还沾着晨露,绿得发亮,“三眠后的蚕吃得凶,得保证叶够鲜够嫩,去年用了些老桑叶,蚕蜕皮后长得慢,吐的丝都比别家的细。”他把桑叶铺在新换的竹匾里,铺得匀匀的,像层柔软的绿绒毯。

哑女把篾席上的蚕宝宝轻轻挪到新桑叶上。白胖的身子落在绿毯上,像撒了把碎玉。有几条醒得早的,已经开始小口啃食桑叶,“沙沙”的声响在安静的蚕室里格外清晰。她忽然发现有条蚕的头部泛着淡淡的青,知道这是要蜕皮的征兆,赶紧用棉花把它围起来,像护着块稀世的玉。

蚕室的陶瓮里,温水还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温度,透过瓮壁散出的热气,让室温始终维持在不冷不热的档口。哑女往瓮里添了点热水,指尖触到温水,暖得心里发沉。她想起前几日给蚕室换窗纸,小虎特意选了透光好的绵纸,说“光线匀了,蚕蜕皮更齐整”,如今看着竹匾里安静的蚕宝宝,觉得这份细致没有白费。

“张婶说,三眠后得给蚕喂点熟桑叶水。”小虎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往灶房走,“去年忘了喂,蚕蜕皮时总有些蜕不干净,留着旧皮影响长个儿。”他端来一碗晾温的桑叶水,用小勺轻轻往桑叶上洒,水珠落在叶面上,像撒了层碎银。

哑女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这些蚕宝宝真像被宠坏的孩子,要干净的窝,要新鲜的食,还要适宜的温度,一点不周到都不行。可转念一想,哪样好东西不是熬出来的?就像这蚕,要经过四次蜕皮,啃无数桑叶,才能吐出亮晶晶的丝,日子不也一样?得一分分地照料,一点点地熬,才能酿出甜。

日头爬到窗棂时,所有竹匾都换了新桑叶,蚕宝宝们或睡或食,在绿毯上安安稳稳。小虎直起身,捶了捶发酸的腰,哑女赶紧递过块布巾让他擦汗。蚕室里弥漫着桑叶的清香和蚕宝宝的气息,混着陶瓮散出的暖意,像个被小心呵护的梦。

“等它们蜕了这层皮,”小虎望着竹匾里的蚕,眼里的光比瓮里的温水还暖,“就该长得跟小手指一般粗了,到时候得再加两排竹匾,不然挤得慌。”

哑女点点头,往灶房走去,想煮点绿豆汤解暑。路过院角的桑树苗,见新栽的小苗已经抽出了嫩叶,心里忽然盼着它们快点长高,明年就能多采些桑叶。她知道,这蚕眠待蜕的日子,看着平静,却藏着看不见的生长,就像这白胖的蚕宝宝,在沉睡中积蓄力量,等着蜕壳的那一刻,长出更结实的身子,吐出更绵长的丝。

午后的阳光透过绵纸窗,在蚕室里投下柔和的光斑。哑女坐在竹匾旁,看着蚕宝宝们渐渐开始蠕动,有的已经顶破了旧皮,露出更洁白的新身子。小虎则在旁边编新的竹匾,篾条碰撞的“哒哒”声混着蚕食叶的“沙沙”声,把这寻常的日子,织得像匹温润的绸,藏着静水流深的暖,和对未来的无限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