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91章 檐下纳鞋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春的风带着暖意,卷着院角石榴花的甜香,扑在檐下的青石板上。哑女坐在竹凳上,怀里抱着块浆好的棉布,顶针在指间泛着银光,针线穿过布面时发出“嗤嗤”的轻响,把层层叠叠的布纳成紧实的鞋底。

“这针脚比去年匀多了。”小虎抱着捆新割的艾草从门外进来,草叶上的露珠打湿了裤脚,带着清苦的香。他把艾草靠在篱边,蹲下来看她手里的鞋底,针脚像排整齐的小梯子,密密麻麻爬满布面,“张婶说,纳得密才耐穿,你这手艺,快赶上她了。”

哑女抬头,鼻尖沾着点棉布的白絮,是浆布时蹭上的。她没说话,只是把针线往指缝里顶了顶,顶针硌得指节发红——这是给小虎做的棉鞋底,他冬天总说脚冷,去年的旧棉鞋鞋底磨薄了,她攒了三个月的碎布,浆了六层棉布,打算纳得厚实些。

檐下的竹匾里晒着去年的梅干,红得发亮,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影子,落在她的蓝布围裙上。她想起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纳鞋底,针脚歪歪扭扭,线还总打结,小虎却抢着说“这样才独一无二”,结果穿了没两个月,鞋底就磨出个洞,他却依旧舍不得扔,说要留着当念想。

“前儿去镇上,见布铺新到了批灯芯绒,”小虎忽然说,手指无意识地划着石板上的纹路,“藏青色的,做鞋面正好,耐脏还厚实。”他见她低头纳鞋没应声,又补了句,“不贵,我攒的钱够买两尺。”

哑女手里的针顿了顿,抬头看他。他的耳根有点红,像小时候偷吃了糖被撞见的模样。去年冬天他说要给她买锡酒壶,后来却换了支木簪;前几日说要买画着桃花的茶罐,此刻又惦记着做鞋面的布。他总把好东西往她这儿匀,自己的褂子肘部磨破了洞,却只让她补补继续穿。

她放下鞋底,从竹篮里拿出块麦饼递过去——是早上烙的,掺了点芝麻,香得很。小虎接过来,掰了半块塞回她手里:“你也吃,纳鞋底费力气。”

麦饼的焦香混着艾草的清苦,在嘴里漫开来。哑女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忽然觉得这檐下的时光,这纳着的鞋底,还有身边人的傻气,都是日子里最实在的暖。她拿起针线,往鞋底的中心纳了个小小的“福”字,针脚藏得极深,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是张婶教的,说纳个福字在里面,能保平安。

日头爬到竹篱顶上时,鞋底已经纳了大半。哑女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小虎赶紧搬来个棉垫垫在她身下:“歇会儿,别累着。”他拿起纳好的部分摸了摸,厚实得像块小石板,“冬天穿这个,保准冻不着脚。”

院门外传来张婶的笑声,她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蒸的槐花糕:“闻着麦饼香就过来了,给你们送点新蒸的糕。”她凑过来看鞋底,眼睛一亮,“这针脚比去年的强十倍!小虎有福气,穿得上这么好的棉鞋。”

小虎挠着头笑,往张婶手里塞了块麦饼:“您尝尝,哑女烙的,比您家的差不了多少。”

张婶笑着嗔他:“就你嘴甜。”又转头对哑女说,“等鞋做好了,我给你剪双鞋样,比这方头的俏些,配你新做的青布衫正好。”

风卷着槐花的甜香穿过檐下,把针线穿过布面的轻响都染得发甜。哑女低头继续纳鞋,针尖刺破布面时,仿佛能听见日子在里面扎根的声音——不声不响,却一针一线都透着盼头,把寻常的日子缝得严严实实,暖得像灶膛里的火。

夕阳斜斜照进来时,鞋底终于纳完了。哑女把它平放在竹匾里,让晚风慢慢吹着,去去布浆的硬气。小虎蹲在旁边,像看宝贝似的盯着鞋底,忽然说:“等冬天穿上它,我就带你去后山看雪,踩在雪地里准不冷。”

哑女看着他眼里的光,忽然觉得这纳好的鞋底,就像他们过的日子,看着普通,却藏着攒了许久的碎布,纳了千遍的针脚,还有藏在中心的那个小福字,把所有的暖都裹在里面,等着寒冬来时,一点点焐热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