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59章 檐下晒枣待冬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阳把檐下的青石板晒得发烫,哑女蹲在竹匾前,正把红枣里的核一颗颗挑出来。枣子是前几日从后山摘的,红得像小灯笼,沾着点山泥,得用软布擦三遍才肯放进匾里。

“核儿别扔。”小虎扛着扁担从院里过,见她把枣核往竹篮里拾,便停了脚,“留着开春种在墙根下,说不定能长出小枣树。”

哑女抬头看他,手里的枣核泛着油亮的红,她挑了颗最圆的,塞进他手心。小虎攥了攥,枣核的尖儿硌着掌心,像颗小小的念想。他刚从镇上换盐回来,布袋里的粗盐粒蹭着裤腿,沙沙地响。

“够吃一冬了。”他蹲下来帮她挑核,指尖碰到她的,她像被烫着似的缩了缩,却又偷偷把竹匾往他那边推了推。这筐枣晒透了能装两陶罐,够拌红糖蒸糕,够泡酒,还能留一把给守岁时当零嘴——她记得去年除夕,小虎就着炭火啃干枣,笑得像个孩子。

“这颗虫蛀了。”小虎捏出颗瘪枣,枣肉上有个针尖大的洞,隐约能看见里面蜷着的虫蜕。他抬手要扔,被哑女拦住,她用指甲小心翼翼抠出虫蜕,把没蛀的部分掰下来,塞进嘴里嚼得香甜。

“你呀。”小虎无奈地摇头。去年她也是这样,烂了一角的苹果舍不得扔,霉了边的饼子要刮掉硬皮吃。他那时总说“咱不缺这点粮”,她却只是拍他手背,把好的那半递过来。如今他懂了,她不是抠门,是把好东西都往他跟前推惯了。

日头爬到正顶时,匾里的枣子铺得匀匀的,像层红绒毯。哑女搬来竹凳,两人坐在匾边歇脚,小虎从怀里摸出块麦芽糖,是换盐时顺道买的。糖块裹着油纸,揭开时黏得能拉丝,他掰了一半给她,自己含着另一半,甜香混着枣的蜜味,在舌尖漫开来。

“等枣子晒透了,”小虎含着糖说话,声音含混不清,“咱蒸枣泥糕,给张婶送两块去。”哑女点头,想起张婶上次送的那筐山楂,酸得人眯眼,却熬成酱格外开胃。

檐角的蛛网沾着金闪闪的光,哑女忽然指着东边的菜园,那里的萝卜缨子绿得发黑。小虎顺着看过去,笑道:“想拔萝卜了?再等半月,霜打了才甜。”她却起身往菜园跑,回来时手里攥着颗樱桃番茄,是夏天没摘净的,红得发紫,她往他嘴边送,自己则捡了颗青的啃,酸得皱起鼻子。

“酸不?”小虎咬了半颗番茄,甜汁溅在下巴上,被她伸手擦掉。她的指尖带着枣的甜香,擦过他皮肤时,像落了片羽毛。他忽然抓住她的手,往她掌心放了枚铜板:“攒着,开春赶庙会,给你买糖画。”

哑女把铜板揣进围裙兜里,那里已经躺着三枚了,是前几日卖野栗子换来的。她低头继续挑枣核,阳光透过枣肉,在青石板上映出细碎的红影,像撒了把火星子。

傍晚收匾时,枣子的甜香浸了满身。哑女数着竹篮里的枣核,一共五十八颗,她用棉线串起来,挂在屋檐下,风一吹叮当作响。小虎说像串小铃铛,她却觉得像串小红灯笼,照着冬夜回家的路。

“等第一场雪来,”小虎帮她把晒软的枣子装进陶罐,“咱围着火炉煮枣茶,放姜片和红糖。”哑女用力点头,往罐底铺了层细沙——张婶教的,说这样枣子不发霉,能存到开春。

陶罐盖合上时,发出“咚”的一声轻响,像把秋天的甜,稳稳锁进了罐子里。檐下的枣核串还在晃,哑女摸了摸兜里的铜板,指尖的甜香,混着期待,在暮色里慢慢沉下来,成了最踏实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