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50章 红绸映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雪是后半夜落起来的,等哑女掀开窗帘时,院里的老槐树已经裹上了层白绒,青石板路被雪盖得严严实实,只在窗根下留着圈炭火盆烤出的深色印记。

“醒得早。”小虎从灶房探出头,鼻尖沾着点面粉,“我烙了油饼,就着雪水湃的咸菜吃。”

哑女没应声,转身往屋里跑,很快抱出个红布包,解开绳结,里面是件簇新的红棉袄,领口绣着圈金线缠枝纹,在雪光里亮得晃眼。这是她前几日赶制的嫁衣,针脚密得能数清,袖口还偷偷绣了对交颈的燕子。

“试试?”她把棉袄往小虎怀里塞,指尖抖得厉害。

小虎接住棉袄,红绸子在他掌心滑了滑,像捧住团跳动的火苗。他往身上套时,胳膊肘差点把盘扣崩开,惹得哑女慌忙上前帮他系,指尖碰着他的脖颈,两人都像被雪烫了下,猛地缩回手,脸上却热得能化雪。

“合身。”小虎看着穿衣镜里的自己,红棉袄衬得他肤色更黑,却精神得像换了个人。镜里还映着哑女的影子,她正低头绞着围裙,耳尖红得像熟透的山楂。

院门外忽然传来“砰砰”的敲门声,混着张婶的大嗓门:“小虎!哑丫头!吉时快到了,新被褥我给你们抱来了!”

哑女赶紧迎出去,张婶身后跟着几个婶子,怀里都抱着红布包,棉絮从布缝里钻出来,混着雪花飘成白花花的一片。“快看这背面!”张婶打开个包袱,里面是块鸳鸯戏水的红绸,“李大叔家小子连夜绣的,针脚比绣娘还细!”

婶子们七手八脚地铺床,红绸被面在炕上铺展开,鸳鸯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雪花晃悠悠的。哑女蹲在炕边帮忙理被角,忽然被张婶拽起来,往她头上盖了块红盖头——是用那块湖蓝缎子剩下的边角料染的,虽不那么鲜亮,却软得像云。

“盖头一盖,福气不跑。”张婶拍着她的手笑,“待会儿拜堂,可得稳稳当当的。”

盖头下的世界是片朦胧的红,哑女听见小虎在旁边咳嗽,听见婶子们的笑闹声,还听见雪花落在窗纸上的“沙沙”声。她的手被人轻轻握住,是小虎的手,掌心带着柴禾的粗粝,却暖得像灶膛里的火。

拜堂就在院里的老槐树下,雪已经停了,日头从云缝里钻出来,给红绸被面镀了层金。王婶充当司仪,喊着“一拜天地”,哑女跟着小虎弯腰,红盖头的边角扫过鞋面,碰到他新做的红布鞋——鞋面上绣着她亲手缝的并蒂莲。

“二拜高堂”时,小虎对着爹娘的牌位磕了头,哑女也跟着磕,额头碰到青砖的凉,心里却踏实得像落了雪的田地。她想起刚认识小虎时,他背着受伤的她去看村医,一路走得急,汗湿的后背烫得她心慌;想起他把唯一的糖块塞给她,自己舔着沾了糖渣的手指笑;想起无数个冬夜,两人围着炭火盆,他劈柴她缝衣,针脚里藏着说不出的暖。

“夫妻对拜”的话音刚落,小虎忽然伸手掀开了她的盖头。阳光刺得她眯起眼,看见他红棉袄上落了片雪花,正慢慢融化在金线绣的牡丹上。他的眼里映着她的影子,映着漫天的光,映着这红绸裹着的日子,亮得像藏了整个春天。

婶子们笑着起哄,把花生和红枣往他们身上撒,红的绿的滚了满地,混着未化的雪,像幅热闹的画。哑女捡起颗红枣,往小虎嘴里塞,他咬了半颗,又把剩下的半颗喂给她,甜汁在舌尖漫开,混着雪的清冽,像把日子嚼成了蜜。

午后的阳光把雪晒得发软,檐角滴下的水珠落在红绸被面上,晕开小小的圆点。哑女坐在炕边,看着小虎给婶子们倒米酒,红棉袄的袖子挽着,露出手腕上她编的红绳。他偶尔回头看她,眼里的笑像灶膛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却暖得人心里发涨。

她忽然想起张婶说的话:“日子就像这红绸子,刚看着鲜亮,得经着柴米油盐的磨,才会越洗越软和,越用越贴身。”

窗外的老槐树下,新踩的脚印里已经积了浅浅的水,混着融化的雪,像汪小小的湖。哑女摸着身上的红棉袄,指尖划过领口的金线,忽然觉得,这落雪的冬日,这红绸映雪的暖,不过是日子的开头。往后还有无数个晒秋的屋檐,无数个冬夜的炉火,无数双并排走在雪地里的脚印,等着他们一起,把这红绸般的日子,缝进岁月的针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