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54章 客至暖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年这天的雪下得软绵,像天上撒下来的棉絮,把村道铺得白茫茫一片。李二柱家的烟囱早早冒起了烟,烟柱在风里打了个旋,慢悠悠地融进云层里。春杏正站在灶台前揉面,面团在她手里转着圈,渐渐变得光滑,案板上已经摆好了几排剂子,等着擀成饼坯。

“娘,我去村口接他们吧?”小禾背着书包在院里转圈,蓝布棉袄上沾着雪,像落了只白麻雀。他昨天收到同学的信,说今天晌午准到,心里头早盼得像揣了只小兔子。

“再等半个时辰,雪下得紧,路不好走。”春杏往灶膛添了把柴,火光“腾”地窜起来,映得她眼角的笑纹都亮了,“我把贴饼子的面发得软乎点,他们城里来的,怕是吃不惯太硬的。”

李二柱扛着梯子从西屋出来,梯子上捆着捆红绸子:“我去把门框上的旧对联撕了,换上新的,让城里娃看看咱村的年味儿。”他踩着雪往门口走,棉鞋踩在积雪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在哼支轻快的调子。

刚把红绸子系在门楣上,远处就传来了铃铛声——是村头王大叔的驴车,车篷上落着层厚雪,像盖了床白被子。小禾眼尖,隔着雪雾就看见车斗里的人影,蹦着高喊:“是他们!我同学来了!”

驴车“咯噔咯噔”到了门口,三个穿着校服的少年跳下来,拍着身上的雪,冻得直跺脚。“叔,婶,我们来啦!”领头的高个少年笑着喊,手里还拎着个网兜,里面装着苹果和橘子,“小禾总说婶做的贴饼子香,我们可是慕名来的!”

春杏赶紧往屋里让:“快进来暖和暖和,炕刚烧好,热乎着呢!”她接过少年手里的网兜,往桌上一放,苹果的清香混着屋里的面香,让人心里敞亮。

李二柱把驴车上的行李搬下来,是几个鼓鼓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换洗衣裳和几本书。“西屋的炕烧得烫,你们晚上睡那儿,保准冻不着。”他笑着说,往炉膛里添了根粗柴,火舌舔着锅底,把屋里的寒气赶得一干二净。

贴饼子刚下锅,就“滋滋”地冒起了油花,玉米面的香混着锅底排骨的肉香,引得几个城里少年直咽口水。小禾拉着他们去看菜窖,掀开棉帘,一股混着白菜和红薯的清甜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我娘腌的酸菜,能吃到开春;那筐是蜜薯,烤着吃比糖还甜!”他指着角落里的坛子,“里面是腊鱼腊肉,我爹说等过几天蒸了,给你们带点回县城。”

高个少年蹲下来,摸了摸码得整齐的白菜,眼睛亮晶晶的:“我们在书上见过冬储菜,可没见过这么讲究的!这白菜码得跟金砖似的,叔婶太会过日子了!”

李二柱站在窖口笑:“庄稼人就靠这个过冬,不讲究点,开春就得饿肚子。”他往少年手里塞了个蜜薯,“拿着,刚从窖里取的,甜着呢。”

晌午吃饭时,炕桌上摆满了菜:贴饼子金黄焦脆,排骨炖萝卜冒着热气,腊鱼蒸笋干泛着油光,还有春杏拌的酸菜,酸得人眯眼睛。几个少年吃得直咂嘴,高个少年举着半块贴饼子说:“这饼子比城里的面包还香!带着麦香呢,我爷爷总说他小时候吃的麦子就是这味儿,现在终于尝到了!”

春杏往他们碗里夹排骨:“多吃点,下午让小禾带你们去看麦田,雪盖着的麦子,来年准是好收成。”

饭后雪停了,阳光把雪地照得晃眼。小禾带着同学往地里走,李二柱扛着锄头跟在后面,说是要给麦子松松土。“这是我爹试种的杂交麦,穗子比普通麦子大一半,去年在省里农展会上还得奖了!”小禾指着雪地里露出的麦尖,眼里满是骄傲。

高个少年蹲下来,扒开薄雪,仔细看着麦叶:“这麦叶厚实,抗病性肯定强!叔,您是咋育种的?我们农科课正学这个呢!”

李二柱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都是小禾寄回来的书上学的,他比我懂。”他看着远处的水渠工地,“开春要修水渠,到时候引活水过来,种水稻,你们要是有空,来帮叔参谋参谋?”

“来!肯定来!”几个少年异口同声地说,高个少年掏出本子记着,“叔,您这地的土壤酸碱度得测测,我带了试纸,明天咱就测!”

夕阳把雪地染成了橘红色,一行人往家走,脚印在雪地里连成串。李二柱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又看了看身边的小禾,突然觉得这雪地里的脚印,就像日子里的盼头,一步一个印,踏踏实实的,总能走到春天。

晚饭时,春杏给每个孩子缝了个暖手袋,用新弹的棉花填的,外面绣着小小的麦穗。“拿着,夜里看书冻手。”她笑着说,把烤好的蜜薯放在桌上,“刚从灶膛里扒出来的,热乎着呢。”

屋里的油灯亮堂堂的,映着孩子们看书的身影,也映着李二柱和春杏的笑脸。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轻轻的,像在为这暖融融的屋子,唱支安安稳稳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