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81章 老磨坊的最后一盘豆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1章 老磨坊的最后一盘豆腐

晨雾还没漫过磨坊的石碾时,老周已经蹲在灶前烧火了。干硬的玉米芯在灶膛里“噼啪”炸开,火星溅在他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他却浑然不觉,眼睛直勾勾盯着灶上的铁锅——锅里正煮着泡了整夜的黄豆,白沫子顺着锅沿往下淌,像谁在锅边镶了圈雪边。

“周伯,今儿还磨豆腐不?”院门口探进个脑袋,是邻村的虎子,手里攥着半袋新收的绿豆,“我娘让我来换块嫩豆腐,说你这老石磨磨出来的浆,点出来的豆腐能嫩得掐出水。”

老周从灶膛里抽出烧红的火钳,在地上敲了敲火星:“磨,最后一盘了。”他声音哑得像被石磨碾过,“这磨坊啊,明儿就拆了,开发商要盖楼,说咱这破磨坊碍着他们的‘城市规划’了。”

虎子愣了愣,手里的绿豆袋“啪”地掉在地上,绿珠子滚得满地都是:“拆?好好的磨坊拆它干啥!我打小就吃你磨的豆腐,城里超市卖的那些,一股子石膏味,哪有你这用卤水点的香!”

老周没接话,慢悠悠地把煮好的黄豆倒进石磨的漏斗里。磨盘转起来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那声音比老周的咳嗽声还老,像是在数着自己剩下的时辰。黄豆浆顺着磨盘的纹路往下淌,乳白的浆水映着老周佝偻的背,他一手推磨,一手时不时往漏斗里添豆子,每推一圈,脚步都在青石板上蹭出个浅痕。

“伯,我帮你推!”虎子扑过去抓住磨杆,年轻的胳膊上青筋暴起,磨盘转得快了些,豆浆淌得更欢,在木盆里聚成汪小小的湖。老周却摆摆手:“慢着点,慢工出细活。你这毛头小子,懂啥?”他用木勺撇去浆面上的浮沫,“这浮沫得撇干净,不然点出来的豆腐发苦,跟人生似的,啥滋味都得自己受着。”

正说着,磨坊的门被风撞开,涌进一群背着画板的学生。为首的姑娘举着相机,镜头对着石磨上的豆浆:“周爷爷,我们是美院的,听说您这磨坊是百年老物件,想来拍点素材。”老周瞅了瞅她们手里的画板,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旧相框——框里是三十年前的照片,年轻的他站在磨坊前,身边的媳妇抱着个胖娃娃,石磨在身后转得正欢。

“拍吧拍吧,”老周忽然笑了,皱纹挤成朵菊花,“等拆了,你们想拍都没地儿拍了。”他往磨盘里添了把新黄豆,“瞧见没?这磨盘上的沟沟壑壑,都是老辈人磨出来的记性。我爷爷推这磨的时候,还是清朝呢,那会儿磨的不光是豆子,还有军粮,养活过不少兵娃子。”

虎子蹲在地上捡绿豆,忽然喊:“伯,浆够了不?我娘还等着豆腐炒菜呢!”老周探头看了看木盆,浆水已经漫到盆沿,像片奶白色的云。“够了,点卤!”他从墙角拖出个黑陶坛子,舀出半勺卤水,手腕悬空停了停,像是在掂量分量。

卤水滴进豆浆里的瞬间,乳白的浆水开始凝结,像被冻住的云。老周盯着豆腐脑的变化,眼神比年轻时看媳妇织毛衣还专注:“这卤水啊,多一滴发老,少一滴散碎,跟过日子似的,得掐着量来。”

学生们的相机“咔嚓”响个不停,虎子却急得直跺脚:“伯,您倒是快点!”老周慢悠悠地铺上棉布,把凝结的豆腐脑舀上去,包好布,压上青石砖。“急啥?”他拍了拍虎子的后脑勺,“好东西都得等,你娘做的绿豆汤,不也得熬够时辰才甜吗?”

太阳爬到磨坊顶时,最后一盘豆腐终于成了。老周揭开青石砖,棉布掀开的瞬间,豆腐的清香混着晨雾漫出来,白嫩嫩的方块上还留着棉布的纹路,像印着片小小的云。他切了块给虎子,又给学生们每人递了一块,自己也拿起一块,咬下去时,豆香在嘴里漫开,混着点说不清的涩——那是石磨的味道,是岁月的味道,也是他这辈子的味道。

“记住不?”老周看着嚼得香甜的孩子们,“这豆腐啊,得用老石磨磨,用老卤水点,才叫豆腐。就像人,得有点老根,才站得稳。”

推土机的轰鸣声从村口传来时,老周正把最后一块豆腐装进虎子的竹篮里。石磨还在转,只是磨盘上的豆浆已经空了,只剩下磨齿间残留的豆屑,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像谁掉了一地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