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成炮灰后我靠烤串称霸古代 > 第232章 产融促升级 共生谱新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产融促升级 共生谱新篇

星落谷的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四界各地的协作试验田上 —— 距离规模化扩张启动已过去三个月,青山平原、星湖盆地、雾林洼地、绿洲边缘的试验田均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首批区域特色跨域作物进入采收期。青山平原的抗冻小麦亩产达 500 公斤,星湖盆地的耐雨水稻品质优良,雾林洼地的耐阴油菜出油率提升至 40%,绿洲边缘的耐旱蔬菜供不应求。今天,四界共生理事会将召开 “跨域农业产融协同推进会”,推动跨域农业与文旅、加工、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升级四界协作机制,让跨域共生从农业领域延伸至更广阔的经济生态。

“小光斑,先汇总各区域试验田的运营数据!” 灵汐坐在四界协同指挥中心,面前的全息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试验田的生产、销售、民众反馈数据。数据显示,各区域试验田的作物成活率均超 95%,农产品销售额较星落谷试点初期增长 3 倍,其中青山平原的抗冻小麦面粉、绿洲边缘的生机蔬菜礼盒成为爆款产品,复购率达 65%。小光斑叼着 “区域运营分析报告”,用爪子在屏幕上标注出数据亮点与待优化项:星湖盆地的水稻加工品种类单一,雾林洼地的油菜文旅体验项目参与度不足。它轻触屏幕上的 “文旅融合” 模块,示意团队重点关注产业协同的新方向。

上午 9 点,产融协同推进会通过共生记忆玉召开,四界政府代表、农业企业、文旅机构、科研团队共同参会。灵汐在会上提出 “跨域农业三产融合计划”:“第一产业聚焦特色作物规模化种植,第二产业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第三产业开发农业文旅与研学项目,形成‘种植 - 加工 - 体验’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建立四界产业协同基金,支持跨域农业创新项目。” 会议确定了四大融合方向:青山平原打造 “冰雪农业研学基地”,星湖盆地建设 “水乡稻作文化园”,雾林洼地开发 “魂息油菜观光带”,绿洲边缘构建 “沙漠生态农业体验区”。小光斑作为 “产业协同观察员”,将随团队前往各区域,协助推进融合项目落地。

青山平原 “冰雪农业研学基地” 的建设,以冬季抗冻作物种植为核心,开发了 “本源保温棚探秘”“低温作物培育体验”“跨域面粉手工制作” 等特色项目。玄门团队在基地内搭建了 “透明种植馆”,游客可通过玻璃观察抗冻小麦的生长过程,还能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操作本源能量检测仪。小光斑成为了基地的 “研学向导”—— 它带领游客参观保温棚,用爪子轻触能量控制面板,展示本源能量如何调节棚内温度;在手工制作区,它协助游客称量面粉、揉制面团,偶尔用翅膀轻拍操作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寒假期间,基地接待了四界 2000 余名学生,玄门学生王乐乐在研学日记中写道:“第一次知道小麦能在冬天生长,本源能量太神奇了!以后我也要学习跨域农业技术,让更多作物在寒冷地区扎根。”

星湖盆地 “水乡稻作文化园” 则结合当地多雨的自然环境,打造了 “星光稻田栈道”“水稻加工体验馆”“水乡农事节” 等项目。天蛊团队在稻田中铺设了透明栈道,栈道下方安装了星光感应灯,夜晚点亮后,灯光与稻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 “星光稻海” 景观;加工体验馆内,游客可体验从稻谷脱粒、磨米到制作米酒、米糕的全过程,还能带走自己制作的稻作产品。小光斑协助维护星光栈道的设备,它用检测仪定期检查感应灯的亮度,发现故障灯时,立刻用爪子轻触维修按钮,通知技术人员及时更换;在农事节上,它跟着农民一起插秧,虽然动作笨拙,却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成为文化园的 “网红打卡点”。

雾林洼地 “魂息油菜观光带” 的核心是 “弱光环境下的农业景观创新”—— 幽冥团队在油菜田周边安装了 “魂息光影装置”,白天装置收集雾林中的魂息能量,夜晚释放出柔和的紫色光影,与金黄色的油菜花形成梦幻对比;同时开发了 “魂息油菜精油制作工坊”,游客可亲手提取油菜精油,感受魂息技术在加工中的应用。小光斑帮忙引导游客游览观光带,它用翅膀轻指光影装置的能量收集口,向大家讲解魂息与油菜生长的协同原理;在精油工坊,它协助技术人员称量油菜籽,确保提取比例精准。观光带开放首月,接待游客 1500 余人,幽冥雾城的游客李女士反馈:“在弱光环境下能看到这么美的油菜花,还能亲手制作精油,这种体验太特别了!”

绿洲边缘 “沙漠生态农业体验区” 聚焦 “沙质土壤改良与生态保护”,开发了 “生机固沙植物认养”“沙质土壤种植体验”“沙漠农产品市集” 等项目。妖域团队为游客准备了 “生态种植包”,包含生机改良剂、耐旱蔬菜种子、种植工具,游客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在沙质土壤中种植蔬菜,体验农业劳作的乐趣;市集上,摆放着绿洲边缘生产的生机蔬菜、沙漠果干、生机藤编织品等特色产品,供游客选购。小光斑协助游客认养固沙植物,它用爪子轻刨土壤,示范如何正确种植沙棘苗;在市集上,它还会帮摊主整理商品,用翅膀轻拂产品包装,确保展示美观。体验区运营两个月,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额增长 40%,还吸引了不少环保组织前来考察学习。

产业融合推进的同时,四界协作机制也迎来升级。理事会在原有技术共享、资源调配机制基础上,新增 “跨域产业人才交流计划”:每年选派 100 名农业技术人员、文旅策划师、企业管理者在四界间交流学习,促进人才流动与理念碰撞;建立 “四界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各区域的种植数据、市场需求、消费反馈,为产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设立 “跨域农业创新奖”,奖励在技术研发、产业融合、生态保护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团队与个人。小光斑作为 “人才交流联络员”,参与了首批技术人员的对接工作,它通过共生记忆玉,向交流人员介绍各区域的环境特征与产业重点,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傍晚,四界协同指挥中心召开 “产融协同阶段性总结会”。灵汐汇报了融合成果:“跨域农业三产融合已初见成效,四大区域融合项目共带动就业 500 余人,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50%,文旅收入突破 100 万魂晶(四界通用货币),同时培养了一批跨域产业复合型人才。” 会议决定,下一步将扩大融合项目规模,在四界更多区域复制成功模式;同时,探索跨域农业与科技产业的深度合作,研发智能种植机器人、区块链溯源系统等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跨域农业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

夜幕降临,各区域的融合项目仍热闹非凡 —— 青山平原的研学基地内,学生们在保温棚中观察夜间作物生长;星湖盆地的星光稻海栈道上,游客们欣赏着灯光与稻田的美景;雾林洼地的油菜观光带,光影装置释放出柔和的紫色光芒;绿洲边缘的沙漠体验区,市集上的摊主仍在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产品。小光斑坐在协同指挥中心的窗边,通过共生记忆玉看着各区域的热闹场景,翅膀轻轻颤动着。它想起跨域农业从星落谷试点到四界规模化,再到产业融合的全过程,心中充满成就感。

灵汐走到小光斑身边,轻轻抚摸着它的翅膀,轻声说道:“产业融合让跨域农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协作机制升级则为共生体系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探索,让跨域共生融入更多领域,惠及更多民众。” 小光斑对着灵汐轻轻叫了两声,像是在回应:它会继续陪伴团队,在跨域共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见证更多精彩时刻。

灵汐知道,跨域农业的产融升级之路仍有挑战 —— 产业融合中的利益分配需要更公平的机制,跨域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科技与农业的结合还需突破更多技术瓶颈。但看着各区域蓬勃发展的产业项目、民众脸上满意的笑容、团队坚定的创新决心,她心中充满信心:只要四界始终坚持 “产业协同、人才互通、科技赋能”,跨域共生体系必将不断完善,为四界民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书写更精彩的共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