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 > 第26章 星火燎原与新土永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星火燎原与新土永续

新土纪年六年夏,一场盛大的“绿洲节”正在新家园举行。观沙台被装点得格外热闹,青丘部落的族人用鲜花编织成拱门,溪谷部落的妇人在石板路上撒满花瓣,红石部落的工匠打造了一座巨大的“绿潮雕塑”——雕塑主体是缠绕着锁沙藤的“方舟”模型,底座刻着各族群的图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林野站在雕塑旁,看着陆续赶来的客人——有来自南方“碧水营地”的渔民,他们带来了新鲜的鱼干和水上航行技术;有来自北方“雪岭部落”的猎人,他们带来了耐寒的兽皮和雪山草药;还有从“黑石城遗址”来的勘探队,他们发现了前文明的“能源储备库”,正邀请新家园的机械师共同研究。

“林首领,这是我们营地的‘水纹图’,”碧水营地的首领递来一卷羊皮地图,上面标注着沙海边缘的河流与湖泊,“有了它,我们可以开通水上运输线,以后物资往来就更方便了。”

林野接过地图,心里满是感慨——六年前,新家园还只是矿道里一群挣扎求生的流浪者;如今,它已成了沙海边缘的文明中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族群前来结盟。他看向不远处的传承学院,孩子们正围着雪岭部落的猎人,好奇地触摸着耐寒兽皮,眼里闪烁着对世界的向往。

“林哥!能源探测队传回消息,前文明的能源储备库保存完好,里面的‘冷凝能源块’还能使用!”赵虎快步走来,他如今已是“对外联络部”的负责人,常年奔波在各个营地之间。他手里拿着一块泛着银光的能源块,“这种能源块能为气候调节仪提供更持久的动力,还能驱动大型机械,我们以后开垦土地的速度会更快!”

林野接过能源块,指尖能感受到它蕴含的稳定能量——这正是修复“方舟”深层功能的关键。他立刻召集机械师与红石部落的工匠,制定研究计划:“先提取部分能源测试,确保安全后,再用于气候调节仪和新机械的研发。”

绿洲节的最后一天,新家园举行了“同盟誓约”仪式。来自七个族群、十二个营地的代表,共同在《新土同盟公约》上签下名字,约定共享资源、共研技术、共守家园、共抗沙暴。仪式结束后,所有人围着篝火跳起了传统舞蹈,不同族群的歌谣交织在一起,像一曲跨越地域的文明赞歌。

接下来的半年,新家园迎来了飞速发展。在冷凝能源块的驱动下,气候调节仪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一百公里,沙海边缘的降水量持续稳定,曾经干涸的河流重新焕发生机;机械师们研发出“自动播种机”和“智能灌溉系统”,新土平原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两倍,不仅能满足自身需求,还能向周边营地提供粮食援助;红石部落的工匠则打造了“防风列车”,能在沙海边缘安全行驶,大大缩短了各营地之间的距离。

这年冬天,新家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来自“东海部落”的老者,他带来了一本传承了千年的“航海日志”,上面记载着前文明时期“东海”的位置。“传说中,东海有永不干涸的水源,有肥沃的岛屿,”老者抚摸着泛黄的日志,“我听说新家园能驯服沙海,便想来请你们帮忙,寻找失落的东海。”

林野看着日志上的航海图,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这不仅是寻找一片新的土地,更是探索前文明的历史,延续人类文明的脉络。他立刻组织“远航筹备队”,整合各族群的优势:碧水营地的渔民负责打造船只,雪岭部落的猎人负责储备干粮,红石部落的工匠负责制作航海设备,机械师们则研发“海上导航仪”。

新土纪年七年春,“远航号”在新开辟的“新月港”启航。林野站在船头,看着渐渐远去的新家园,心里满是不舍,却也充满了期待。风启站在码头,挥动着青丘部落的“引路旗”,高声喊道:“带着新土的火种,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等你回来!”

远航的日子充满了挑战——他们穿越过狭窄的“海峡峡谷”,避开过危险的“暗礁区”,抵御过突如其来的“海上沙暴”。但每当遇到困难,船员们都会想起新家园的支持,想起同盟的约定,一次次克服难关。

三个月后,“远航号”终于抵达了东海——一片蔚蓝的大海出现在眼前,海面上漂浮着零星的岛屿,岛上长满了绿色的植物,远处的海鸟在天空翱翔。船员们激动地欢呼起来,老者更是泪流满面:“找到了!我们终于找到了失落的东海!”

林野登上一座岛屿,看着肥沃的土壤和清澈的水源,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立刻派人返回新家园报信,同时组织船员搭建临时营地,开始勘探岛屿资源。在岛屿的深处,他们发现了前文明的“海洋观测站”,里面保存着完整的海洋生态数据和航海技术资料。

半年后,林野带着丰硕的成果返回新家园。他不仅带回了东海的地图和资源数据,还带回了新的农作物种子和航海技术。新家园的人们早已在码头等候,阿雅抱着一本新编写的“新土地理志”,兴奋地说:“我们把东海的故事写进了地理志,以后孩子们都会知道,我们的家园不仅有绿洲,还有大海!”

接下来的几年,新家园开启了“海陆双拓”的新时代。一方面,继续推进沙海治理,绿色屏障延伸至两百公里,更多的沙海变成绿洲;另一方面,开拓东海航线,在岛屿上建立新的定居点,将新土的文明火种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新土纪年十年秋,林野站在新建成的“文明博物馆”里,看着玻璃展柜中陈列的文物——从矿道里带出的第一块金属片,穿越沙海时用过的罗盘,开垦新土时的第一把铁犁,远航时的航海日志……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中土文明的记忆。

“林爷爷,这就是‘方舟’吗?”一个年幼的孩子指着展柜中的模型,眼里满是好奇。

林野笑着点头,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是啊,它曾经带着我们穿越沙海,寻找新的家园。现在,它成了文明的象征,提醒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头,目光转向墙上的“新土文明发展图”——从一个小小的定居点,到广阔的新土平原,再到东海的岛屿,绿色的区域不断扩大,文明的脉络清晰可见。

林野走到博物馆的顶层,俯瞰着整个新家园。远处的新土平原麦浪翻滚,东海的航船往来如梭,传承学院的钟声悠扬回荡,各族群的人们在田地里、工坊里、课堂上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想起了老陈,想起了风启,想起了所有为新土文明付出过的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曾经的火种,如今已燎原成势;曾经的梦想,如今已成为现实。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新家园的每一个角落。林野握紧手里的金属牌——这是他从烬土带到新家园的唯一信物,如今已成为新土文明的象征。他知道,新土的故事还会继续,文明的火种会永远燃烧,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直到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