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下旬,“宝安军工产业园”。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机场跑道旁的指示灯在朦胧中闪烁着冷峻的光芒。一架庞然大物静静地卧在跑道尽头,流线型的飞翼布局赋予它一种超越时代的星际美感,黝黑的智能蒙皮在晨曦中仿佛能吸收所有光线。这正是即将进行首次试飞的“玄龙”战略轰炸机01号原型机。
观礼台上,军部的李将军、黄将军,空军的刘将军,海军的陈将军,以及项目总负责人尤继武、技术骨干张晓明、绿峰等人早已就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架沉默的巨鸟身上。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
“继武,”黄将军指着远处的“玄龙”,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这大家伙真能飞到5.8马赫?还能躲过所有的雷达?”
尤继武胸有成竹,脸上带着技术掌控者的从容:“黄老,数据是不会骗人的。“炎阳”发动机提供的推力是颠覆性的,全频谱隐身涂层和飞翼构型,确保了它在雷达波下的隐形。今天就是验证这一切的时刻。”
刘将军更关心实际运用,他看向尤启明,“启明,你是行家,也是今天的首席试飞员。感觉如何?”
尤启明穿着一身特制的抗荷飞行服,身姿挺拔。他融合了前世顶尖飞行器专家的知识和系统赋予的顶级驾驶技能,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冷静:“刘将军,我已经和它交流过了。它的状态很好,您就等着它撕破长空,告诉全世界,什么是新的规则。”
李将军沉稳地点头,声音不高却极具分量:“开始吧。让我们亲眼见证历史!”
尤启明向众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玄龙”。地勤人员完成了最后的检查,巨大的舱门缓缓关闭。
“塔台,“玄龙”01准备就绪,请求滑出。”尤启明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清晰而平静。
“允许滑出。祝你好运,“玄龙”01!”
随着指令下达,“玄龙”机身轻微一震,2台“炎阳”核聚变发动机启动了。没有传统喷气发动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一种低沉而蕴含无限力量的嗡鸣,仿佛巨兽苏醒前的呼吸。轰炸机开始平稳地滑出跑道起点。
“这动静……也太安静了。”观礼台上,陈将军忍不住低语。
张晓明接口,语气带着自豪:“核聚变动力,能量直接转化,效率自然不是化学能可比。”
“玄龙”在跑道尽头稳稳停住,短暂的蓄力后,下一秒,它如同被无形的巨手猛地推出,机身后方空气因瞬间的高温高压而剧烈扭曲、电离,发出幽蓝色的辉光!没有滚滚浓烟,只有一道近乎透明的热浪波纹。
加速过程快的超乎想象!仅仅滑跑不到500米,这架重达数百吨的庞然大物,便以一个极其优雅的姿态昂首离地,刺入苍穹。起飞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报告,起飞正常,各系统参数稳定,正在爬升。”尤启明的报告依旧平稳。
观礼台上的将军们,不约而同地举起望远镜,追踪着那个迅速缩小的黑点。雷达屏幕上,“玄龙”的信号若有若无,时断时续,充分证明了其卓越的隐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