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北风刮得像是鬼哭。

村外乱葬岗方向忽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夹杂着铁甲碰撞声。

家家户户紧锁门窗,大气不敢出。

只有新来的知青小王不信邪,扒着门缝往外看——

只见一队穿着破旧古代盔甲的士兵,面无表情地穿过村庄。

为首军官忽然扭头,黑洞洞的眼窝看向小王:

兄弟,有干粮吗?

第二天,小王高烧不退,嘴里反复念叨:

他们都饿坏了...胸口有个大洞...

而村头土地庙的供桌上,摆着半个发霉的窝头。

---

好,咱这第十七夜,讲个年头久远、带着沙场戾气的邪乎事——阴兵借粮。

这事儿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村里来了群城里的知青。腊月二十三,小年夜,按说是祭灶、准备过年的日子。可那晚邪性,北风跟鬼哭狼嚎似的,卷着雪沫子,砸得窗户纸哗哗作响。天擦黑后,村里老辈人就觉得不对劲,早早催着各家紧闭门户,吹灯歇下,嘱咐谁也不准出声。

老支书敲着铜锣在村里喊话:“都听着!今晚不管听见啥动静,都当没听见!不准点灯!不准扒窗户看!老老实实在炕上躺着!”

为啥这么紧张?老辈子传下来,说咱村外那片乱葬岗,古时候是个战场,埋了不知多少兵将。赶上特定的年月,特定的天气,那些战死的阴魂不散,会集结成队,出来“借粮”。

知青点里,别的小年轻都被这阵势吓住了,缩在被窝里不敢动。唯独那个叫王小军的小伙子,城里来的,念过高中,胆子大,性子倔,最不信这些“封建迷信”。他听着窗外风声鹤唳,村里又这般如临大盗,心里直撇嘴,觉得老乡们太愚昧。

“我倒要看看,是什么妖魔鬼怪!”他悄悄披上棉袄,蹑手蹑脚地挪到门边,把眼睛凑到门板的缝隙上,往外窥视。

这一看,他浑身的血都凉了半截。

只见清冷的月光混合着雪地的反光,把村中土路照得一片惨白。一队人影,正迈着极其整齐、却又异常沉重的步伐,悄无声息地穿过村庄。那些人影穿着破破烂烂的古代盔甲,上面沾满了泥泞和暗红色的污渍,手里似乎还握着锈蚀的刀枪。他们个个面色青灰,毫无表情,眼神空洞,就像……就像从坟里爬出来的死人!

队伍前面,有个骑着高头大马(那马也是骨架嶙峋,眼冒绿光)的军官,头盔歪斜,甲胄破损得更厉害。

就在队伍经过知青点门口时,那马上的军官,毫无征兆地,猛地一扭头!

他那张腐烂了一半、露出森森白骨的脸上,黑洞洞的眼窝,直勾勾地“盯”住了门缝后的王小军!

王小军吓得魂飞魄散,差点瘫软在地。紧接着,他听见一个沙哑、干涩,像是两块破石头摩擦的声音,直接在他脑子里响起:

“兄弟……有干粮吗?”

那声音带着一种穿越数百年的饥饿和疲惫。

王小军“呃”了一声,脑子一片空白,下意识地就在身边摸索,摸到晚上吃剩的半个玉米面窝头,想也没想,就哆哆嗦嗦地从门缝塞了出去。

外面再没动静。他瘫坐在地,过了好久才敢再往外看,那队阴兵早已消失不见,雪地上,连个脚印都没留下。

第二天,王小军就起不来炕了,发起了高烧,浑身滚烫,嘴里反复说着胡话,眼神里充满了恐惧:

“他们都饿坏了……一个个……胸口……胸口都有个大洞……咕嘟咕嘟冒血……”

村里老人听了,连连叹息,说那是被战场上的死气冲撞了,那些阴兵,多半是当年被长矛箭矢穿胸而死的。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有人发现,村头那座破旧土地庙的石头供桌上,不知被谁,端端正正地摆着半个又干又硬、已经发霉长毛的玉米面窝头。

正是王小军昨晚塞出去的那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