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 第61章 芒种闻麦,骨秤量新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章 芒种闻麦,骨秤量新仓

芒种时节,古玩街飘着新麦的清香。张奶奶的院里晒着刚收的麦粒,金黄的颗粒堆成小山,孩子们光着脚在麦堆旁跑,麦粒粘在鞋底,踏出串沙沙的响。陈默坐在听骨轩的门槛上,手里掂着杆老骨秤——秤杆是用牛骨磨的,秤星嵌着铜丝,是张爷爷年轻时给粮行收粮用的,如今被张奶奶找出来,说要称称今年的新麦有多重。

“素面馆蒸了新麦馒头!”疯和尚捧着个竹篮跑过来,馒头的热气透过竹篾缝隙往外冒,混着麦香扑人满脸,“老和尚说,芒种要吃新麦,叫‘尝新’,能沾点丰收的喜气。”他把馒头往骨秤上一放,秤砣滑到最末端,才勉强压平,“你看这馒头,实诚!”

苏清月正对着张奶奶的旧账本发呆,账本纸页泛黄,上面用毛笔写着“民国二十三年,收麦三石七斗”,字迹苍劲,竟与玄老笔记里的字迹有几分相似。“你看这账本的夹层。”她小心翼翼地抽出张纸片,是片麦壳,上面用骨针刻着个小小的“守”字,“跟甲骨上的守陵人符号一样!”

陈默捏起麦壳,骨秤的秤星突然泛起微光,与麦壳上的符号相呼应。他想起玄老笔记里的记载:“守陵人曾隐于粮行,以骨秤量麦,实则在记录各地的阳气——新麦饱满,阳气最盛,可镇阴邪。”

“难怪张爷爷总说,这秤能‘称良心’。”陈默恍然大悟,用骨秤称起麦粒,秤杆微微下沉,铜星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他大概早就知道这秤的来历,用它收粮时,多给农户半两,其实是在积攒阳气。”

快递员小张骑着摩托车过来,车筐里装着个麻袋,是阿木从茶山寄来的新米,袋口缝着片麦壳,同样刻着“守”字。“阿木说,茶山今年也试种了小麦,老族长说‘粮安则心定’,守骨人不光要守茶林,还得守着能填饱肚子的粮。”

陈默用骨秤称了称新米,刚好三斤七两。他想起账本上的“三石七斗”,突然觉得这数字像个约定——从民国到如今,从粮行到茶山,守陵人、守骨人、寻常百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仓廪实”的安稳。

疯和尚已经啃了两个新麦馒头,此刻正蹲在麦堆旁,用骨秤给孩子们称麦粒玩。“称称你有多重!”他把个胖小子抱上秤盘,秤杆“咚”地砸在地上,引得众人笑倒在麦香里。

夕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骨秤上,像给秤杆添了道新刻度。陈默收起骨秤,放进博古架的抽屉里,旁边是那片刻着“守”字的麦壳。他知道,这杆秤称过的不只是粮食,还有岁月里的良心与坚守,而那些藏在麦粒里的阳气,会像这芒种的阳光,年复一年,照亮烟火人间的仓廪与心房。

张奶奶蹲在麦堆旁,用手拢了拢被风吹散的麦粒,指腹蹭过饱满的颗粒,忽然叹了口气:“你张爷爷当年用这秤收麦,总爱多给农户秤头。有回遇着个带娃的寡妇,麦子潮了些,粮行掌柜要压价,你爷爷硬是按好麦的价收了,还偷偷在她布袋底塞了把新麦种。”

陈默摸着骨秤的铜星,秤杆上的牛骨纹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像藏着数不清的故事。他突然想起玄老笔记里的一段话:“器物有灵,因执而存。骨秤的灵,在‘多一分’的善意里。”

苏清月将那片刻着“守”字的麦壳夹进张奶奶的旧账本,刚好夹在“民国二十三年”那页。麦壳的金黄与纸页的泛黄相映,竟有种时光折叠的错觉。“你看这账本的最后一页。”她指着页脚的小字,是用铅笔写的,歪歪扭扭的像个孩子的笔迹,“‘麦收了,爹说要留三斗给后山的守林人’——张爷爷当年还接济过守林人呢。”

陈默的心轻轻一动。守陵人、守骨人、守林人,还有张爷爷这样守着粮行的普通人,原来“守护”这两个字,从来都不是某群人的专属,是藏在每个行当里的默契。

疯和尚不知从哪儿摸来个粗陶瓮,正招呼孩子们往瓮里装麦粒:“装满了给素面馆当口粮!”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捧着麦粒往里倒,麦粒从指缝漏出来,落在骨秤上,发出“簌簌”的响,像在给这杆老秤唱赞歌。

傍晚的风带着麦香吹进听骨轩,博古架上的凡骨罐仿佛也动了动。“老黄牛”的罐子前,不知何时多了把麦穗,是哪个孩子插进去的,穗粒饱满,在灯光下闪着金光;“流浪猫小白”的罐子旁,放着块揉碎的麦饼,想必是巷尾那只流浪猫的“贡品”。

陈默找出块红布,仔细包好骨秤,放进柜台最下层的抽屉里。抽屉里还躺着那片甲骨拓片,上面的“守”字与麦壳上的符号遥遥相对,像跨越百年的点头。

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张爷爷站在粮行的柜台后,手里掂着这杆骨秤,秤盘里放着的不是麦粒,是颗颗发亮的星子。玄老站在旁边,笑着说:“这秤称得出粮食的斤两,更称得出人心的重量。”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老槐树上的鸟鸣带着麦香。陈默走到院里,看着张奶奶已经在翻晒麦粒,晨光落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层新麦的粉。他突然明白,骨秤量的从来不是粮食,是岁月里沉甸甸的念想,是烟火中攒下来的温暖。

这些念想与温暖,会像麦粒落地生根,年复一年,在古玩街的土地上,长出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