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 第26章 槐下新骨,旧识新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槐下新骨,旧识新缘

入秋后的第一个周末,古玩街格外热闹。老槐树下摆起了跳蚤市场,街坊邻居们把家里的旧物翻出来摆摊,有掉漆的搪瓷缸、缺角的瓷碗,还有孩子们玩旧的铁皮青蛙。

陈默搬了张竹椅坐在听骨轩门口,看着人群里穿梭的身影,手里转着那支小和尚给的木鱼。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他手背上,暖洋洋的,骨纹印记偶尔轻轻跳一下,像在打节拍。

“陈哥,帮我看看这个!”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跑过来,手里举着个锈迹斑斑的铜铃铛,“我在奶奶的樟木箱里找到的,摇起来没声音。”

陈默接过铃铛,指尖拂过锈迹,“骨视”能力悄然展开——他看到三十年前的夏夜,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这只铃铛,追在卖冰棍的自行车后跑,铃铛“叮铃铃”响个不停,惊醒了巷口打盹的老猫。

“里面卡了点东西。”他从柜台下找出根细铁丝,小心翼翼地伸进铃铛缝里,勾出一小块暗红色的碎布——是当年系在铃铛上的红绸子,时间久了粘在了里面。

“试试。”陈默把铃铛递给小姑娘。

“叮铃——”清脆的响声在巷子里回荡,小姑娘眼睛一亮,蹦蹦跳跳地跑回奶奶身边,举着铃铛喊:“奶奶!铃铛响了!像你说的那样!”

陈默笑着摇头,刚想回屋,就见疯和尚领着个穿中山装的老者走过来。老者头发花白,背着手,目光落在听骨轩的博古架上,眼神里带着怀念。

“这位是顾老,以前在这附近住,今天特地来看看。”疯和尚介绍道,“顾老懂骨相,年轻时跟玄老打过交道。”

顾老走到博古架前,手指轻轻点过那些凡骨罐,最后停在“流浪猫小白”的罐子前:“这猫当年总蹲在玄老的窗台上,玄老每次修东西,都要给它留半块馒头。”

陈默心里一动:“您认识玄老?”

“何止认识。”顾老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他年轻时偷拆了我家祖传的花瓶,被我追着打了三条街,最后还是用这手艺赔我的——”他指了指陈默手里的木鱼,“跟你现在修东西的样子,一模一样。”

三人坐在槐树下,听顾老讲过去的事。原来玄老年轻时性子跳脱,总爱琢磨些古物的秘密,顾老则是个严谨的老学究,两人常常为了一块骨头的年代争得面红耳赤,转头又凑在一起喝二锅头。

“他总说,骨头里藏着人的精气神,修旧物,其实是在修人心。”顾老望着老槐树,语气里带着感慨,“后来他去了昆仑,就再也没见过。”

陈默从屋里拿出玄老的相册,翻到那张青年玄老和槐婆婆的合影。顾老看到照片,突然红了眼眶:“这是那年庙会拍的,他刚帮槐丫头修好了她娘留下的骨梳,高兴得像个孩子。”

夕阳西下,跳蚤市场渐渐散了。顾老要走时,陈默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空的凡骨罐:“顾老,这罐子您拿着。里面是空的,但您要是有想记着的人或事,就对着它说说话,它能听见。”

顾老接过罐子,像捧着件稀世珍宝,点了点头:“好,好。”

看着顾老的背影消失在巷口,疯和尚往槐树下埋了点什么。陈默凑过去看,是块小小的指骨,泛着温润的光。

“是老和尚圆寂前留下的。”疯和尚拍了拍手上的土,“他说,埋在这槐树下,能听着街坊邻居的笑声,比埋在庙里强。”

陈默蹲下来,轻轻将土压实。老槐树的根须在地下蔓延,会带着这缕骨殖的气息,融进每一寸土地,每一阵穿堂风里。

夜幕降临时,听骨轩的灯亮了。陈默坐在柜台后,修复着白天收来的旧怀表,齿轮转动的“咔哒”声,和窗外的虫鸣、远处素面馆的锅铲声,混在一起,成了这人间最安稳的调子。

他知道,只要这盏灯还亮着,只要老槐树还在,只要还有人带着旧物来诉说故事,他的守护,就永远不会结束。

而那些藏在骨头里的记忆,那些散落在烟火里的温暖,终将像这老槐树的年轮,一圈圈,写满岁月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