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 第21章 归尘,骨纹里的烟火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归尘,骨纹里的烟火气

回城市的火车上,陈默靠窗坐着,手里摩挲着小和尚给的木鱼。木头的纹路里还带着秦岭的松香,敲一下,声音清越,能压下心底的躁动。窗外的田野飞速倒退,金黄的麦浪里藏着零星的坟头,幽冥戒偶尔会微微发烫——那是土地深处的老骨头在打招呼。

“在想什么?”苏清月递过来一瓶矿泉水,瓶盖已经拧开了。她的脖子上多了条红绳,串着半块轮回骨镜的碎片,阳光照在上面,能映出细小的光斑。

“在想玄老。”陈默拧开瓶盖,喝了口水,“他年轻时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跑遍大江南北?”

“肯定比我们狼狈。”苏清月笑了,从包里翻出本泛黄的相册,“这是我在玄老铺子里找到的,你看这张。”

照片上的玄老还是个青年,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站在古玩街的老槐树下,手里举着个缺角的陶罐,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旁边站着个穿旗袍的女子,眉眼温柔,手里拿着支骨笛——像极了疯和尚现在用的那支。

“是槐婆婆。”陈默的心跳漏了一拍。原来玄老和槐婆婆年轻时就认识,那些藏在旧物里的情愫,早被岁月腌制成了醇厚的酒。

火车到站时,疯和尚带着素面馆的伙计来接站,伙计手里捧着个保温桶,掀开盖子,镇魂草的香气扑面而来:“刚熬好的,加了新采的忘忧草,喝了解乏。”

回古玩街的路上,陈默发现听骨轩的门楣上多了块新招牌,是疯和尚写的“骨事无忧”,笔锋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憨劲。铺子里重新摆过了,凡骨罐摆在最显眼的博古架上,每个罐子前都放着张小卡片,写着里面骨头的来历:“后山老黄牛,活了二十年,善耕田”“流浪猫小白,总在铺子门口睡觉,享年三岁”。

“都是些有故事的骨头。”疯和尚蹲在柜台后,用布擦拭着那半块木鱼,“老和尚说,记着它们的好,比记着怨气强。”

陈默看着卡片上的字,突然明白玄老为什么要留下这间铺子。不是为了藏什么惊天秘密,只是想让后来人知道,骨头里不只有怨恨,还有烟火气。

日子渐渐慢了下来。陈默每天坐在铺子里,修复顾客送来的旧物。有次一个老太太拿来只断了弦的古筝,琴身上刻着“相思”二字。陈默用骨胶粘合时,“骨视”能力看到一段画面:年轻的老太太坐在月光下弹琴,穿军装的青年站在窗外听,手指在窗台上敲出相同的节奏。

“修好啦。”陈默将古筝递给老太太,琴弦换了新的,是用陨骨谷的冰蚕丝做的,玄老留下的存货。

老太太试弹了一下,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是这个声音……他当年就是听着这个调子走的。”

陈默没说话,只是递给她一张纸巾。有些执念不需要化解,记着,本身就是种温柔。

偶尔也会有不速之客。比如有天半夜,铺子里的凡骨罐突然集体发烫,幽冥戒的绿光映亮了墙角——那里蹲着个穿肚兜的小骨灵,手里攥着块糖纸,是上个月埋在老槐树下的流浪儿的。

“想吃糖?”陈默从柜台下摸出颗水果糖,剥开糖纸递过去。小骨灵怯生生地接过,塞进嘴里,绿光渐渐淡了,化作一道青烟钻进土里——那里有棵刚栽的小树苗,是用他的骨灰种的。

苏清月在铺子里开了个小隔间,摆满了玄老留下的古籍,偶尔会有守陵人来抄录。她研究出了新的镇骨符,用朱砂混着镇魂草的汁,画出来的符纸带着淡淡的香气,贴在门上,能招来路过的蝴蝶。

疯和尚的素面馆越做越大,开了家分店,就在听骨轩隔壁。新推出的“骨汤面”成了招牌,汤里加了菩提骨磨的粉,喝一口,心里的烦心事都能淡几分。有回林野的旧部想来捣乱,刚走到门口,闻到汤香,突然蹲在地上哭了——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做的面。

入秋时,陈默在老槐树下埋了个新的凡骨罐,里面装着块小小的指骨,是秦岭古刹那个小和尚送的,说是他圆寂的师父留下的,“师父说,守着烟火气,比守着空庙强”。

埋骨那天,苏清月、疯和尚,还有古玩街的街坊邻居都来了。老太太们带来了刚蒸的馒头,孩子们拿着风筝,疯和尚吹着骨笛,调子是玄老年轻时爱唱的歌谣。

陈默蹲在树下,用青铜匕首挖坑,泥土里的老骨头轻轻震动,像是在鼓掌。他将骨罐放进去,填上土,浇了杯镇魂草汤——就像给老朋友敬杯酒。

起身时,他摸了摸胸口的骨纹印记,那里温热,像揣着颗小小的太阳。幽冥戒安安静静地戴在手指上,绿光柔和,不再像从前那样锋芒毕露。

远处的昆仑山脉藏在云层里,守陵人的骨哨声顺着风飘过来,轻轻巧巧的,像句晚安。

陈默知道,只要这尘世的烟火还在,他的守护就不会停止。那些藏在骨头里的故事,那些缠在旧物上的念想,都会被好好记着,酿成岁月里最温柔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