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 > 第217章 烛光里的妈妈(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烛光里的妈妈(一)

隔天中午放学后,班长游金彦快步走到正在收拾书包的詹晓阳身边,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压低声音说:“晓阳,好消息!周姨那边,我和汉文周六下午去找她谈过了,她……她答应了!”

詹晓阳正在整理笔记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语气依旧平静:“哦?周姨怎么说的?”

游金彦凑近些,详细说道:“一开始周姨很犹豫,觉得自家的事上不了台面,怕给人添麻烦,也怕……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女儿。我们跟她解释了很久,说是同学们想借母亲节的机会,表达对她的敬意,也是想用她的事迹来激励大家。她沉默了好久,最后才红着眼圈点了点头。”

游晓阳听完,沉默了片刻,心中百感交集。

他能想象到周姨做出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这其中包含了多少一位母亲复杂的情感——有尊严的坚守,也有为女儿未来可能获得一丝关怀而燃起的微弱希望。

他伸出手,用力拍了拍游金彦的肩膀,比了一个坚定的胜利手势:“班长,辛苦你了!汉文也辛苦了!这事成了大半!”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活动方案和广播稿!”游金彦也充满期待。

“放心,晚自习我就开始弄。”詹晓阳点点头。

整个下午的课程,詹晓阳看似在认真听讲,但思绪偶尔会飘向周末晚上即将到来的那场特别活动。他深知,一个好的方案和一篇打动人心的稿件,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傍晚,在食堂简单吃过晚饭后,詹晓阳早早来到了教室。

他没有立刻下笔,而是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让有些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

就在这短暂的静默中,前世的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毫无征兆地汹涌而至,瞬间将他淹没。

时光仿佛倒流,场景切换到了那个以西湖美景和龙井茶香闻名于世的城市——杭城。

那应该是在他重生前的某一年,具体年份已有些模糊,但那个名叫“邹姨”的女人和她的故事,却像用刻刀凿进他心里一般,清晰得令人窒息。

那时,他还在为生计奔波,销售一款据说有些效果的保健品。

杭城风景如画,但也并非处处是天堂。

邹姨和她丈夫,就是在这片富饶土地上,靠着自己的双手,从一株株茶苗开始,历经近十年的风霜雨雪,硬生生开辟出几百亩郁郁葱葱的茶园,经营起大大小小十几家茶庄的实干家。

他们本该苦尽甘来,享受奋斗的果实。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夺走了邹姨丈夫的生命,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家族内部争夺产业的滔天巨浪。

势单力薄的邹姨,如何抵得过那些虎视眈眈的亲戚?最终,她和她患有轻微精神障碍的独生女儿,被无情地扫出了她们亲手参与创建的家业,几乎净身出户。

那几年,邹姨唯一的寄托和精神支柱,就是她的女儿。

为了给女儿治病,也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这个倔强的女人,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

她带着女儿,回到乡下,去熟悉的茶农那里收来最普通的茶青,然后在自己租住的、位于杭城某个嘈杂混乱的城中村的狭小灶披间里,用最传统的方法,一锅一锅地亲手炒制茶叶。

炒好的茶,再由她用扁担挑着,走街串巷,或是在某个允许摆摊的街角,铺开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将茶叶分装在小袋子里,默默地售卖。

所有的辛酸与苦累,她都默默承受了,因为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个需要她终身守护的女儿。她常说:“我倒下了,我女儿怎么办?”

詹晓阳还记得那次去给邹姨送货收款的情形。那是怎样一个“家”啊?昏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廉价药味和淡淡的茶叶清香。

邹姨递到他手上的货款,厚厚的一沓,却几乎全是皱巴巴的十元、二十元面值的纸币。詹晓阳接过钱时手都有些颤抖。

他知道,这每一张钱币的背后,都是这个女人起早贪黑、日晒雨淋、一次次蹲守叫卖攒下的血汗。

他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那个让人喘不过气的地方,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那年的母亲节,或许是出于一种难以言说的同情,或许是被邹姨那种坚韧的母爱所震撼,詹晓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精心为邹姨母女策划了一场小范围的义卖活动。他拿出了自己当时代理的60盒保健品,承诺现场销售所得,分文不取,全部捐赠给邹姨。

他尤其记得活动开始时的两个表演节目。开场是一群志愿者表演的手语《感恩的心》,无声的动作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接着,是女主持人声情并茂的独唱——《烛光里的妈妈》。当“妈妈,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响起,灯光暗下,只有一束追光打在邹姨饱经风霜却异常平静的脸上时,现场许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邹姨在现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怨天尤人,她的语气甚至可以说是平淡的,仿佛在讲述别人的事情。

但正是这种平静,这种将巨大苦难轻描淡写的坚韧,让台下的听众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她说:“我今天来,不是来做乞丐的。我是想告诉大家,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你们保护好身体,就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60盒产品被抢购一空,现场的人们还自发进行了捐款。

邹姨一开始坚决不肯收钱,反复说“我不是来乞讨的”。最后,还是一位在场的老干部上前,握着她的手,动情地说:“邹大姐,这不是施舍,这是大家对你这位伟大母亲的一点心意,也是对你女儿的祝福。收下吧,让孩子能继续看病。” 邹姨这才颤抖着收下了那凝聚着三万多元爱心的善款。

回忆至此,詹晓阳发现自己的双眼已经一片朦胧,视线模糊。

他赶紧深吸一口气,用力眨了眨眼,将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逼了回去。

他重新将飘远的思绪拉回到眼前的稿纸上。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当下。

周姨不是邹姨,但那份深沉的母爱,那份面对苦难的坚韧,是何其相似!他要把前世的经验教训,把那份感动,融入到今生的策划中,让这次活动真正温暖到周姨母女,也教育、感动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他调整了一下坐姿,握紧钢笔,眼神变得坚定而专注。笔尖落在稿纸顶端,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标题:

《烛光里的妈妈——95口腔班母亲节特别活动方案》

接着,他开始条理清晰地罗列活动框架:

? 一、活动主题: 感恩母爱,致敬坚韧——母亲节特别活动

? 二、活动时间: 1996年5月8日(星期三)晚上 19:30

? 三、活动地点: 潮城卫校 95级口腔班教室

? 四、参与人员: 95级口腔班全体同学、班主任蔡老师、特邀嘉宾周姨母女、校广播站负责人(特邀)

? 五、活动主持人: 许汉文(班级团支书,口才好,富有感染力)

? 六、活动流程:

1. 19:30 - 19:35 活动开场,营造氛围

? 主持人许汉文简短开场,介绍活动背景和主题。

? 全场熄灯,点亮预先准备好的蜡烛(确保安全前提下),营造温馨、庄重氛围。

? 许汉文、詹晓阳合唱《烛光里的妈妈》(备选:播放歌曲伴奏,台上领唱,全班轻声跟唱)。

2. 19:35 - 19:45 深情引入,介绍嘉宾

? 歌声结束后,灯光调亮(保持柔和)。

? 主持人以深情的话语,引出今晚的特殊嘉宾——周姨。

? 学生代表(副班长逛梅华)向周姨母女献上鲜花,表达敬意。

3. 19:45 - 20:105嘉宾分享,倾听母爱(核心环节)

? 主持人引导周姨分享她的故事(需提前与周姨沟通,确保其自愿且情绪稳定)。

? 分享内容建议方向:

? 简述家庭变故(丈夫早逝等不幸)。

? 重点分享: 她如何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为给女儿筹集药费和治疗费用,不辞辛劳地四处做家政、打零工的经历。强调其坚韧、乐观、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 升华与勉励: 结合现场同学医学生的身份,表达对健康的珍视,并勉励同学们努力学好医学本领,将来能够“造福一方百姓,让人间减少疾苦”。(此点需巧妙引导,避免说教)

? (注:全程安排班委密切关注周姨情绪,如有不适立即干预。)

4. 20:15- 20:25 互动交流,传递温暖

? 主持人引导同学自由发言,可以谈谈听完分享的感想,或向周姨表达祝福。

? (此环节控制时间,避免过度煽情或让周姨感到压力。)

5. 20:25 - 20:40 活动重彩:自愿募捐,表达心意

? 主持人强调:此为完全自愿行为,金额不限,重在心意。任何人不得有压力。

? 由班长、团支书等班委持捐款箱,依次走到每位同学座位前,同学自愿、匿名投入心意。(不公开金额,不记录姓名)

? 同时,播放轻柔、温暖的背景音乐。

6. 20:40 - 20:50 活动总结与展望

? 班主任蔡老师总结发言,肯定活动意义,再次向周姨致敬,勉励同学。

? 主持人宣布募捐总额(仅公布总数),并代表全班同学将善款和祝福卡交给周姨。

? 全体同学起立,用热烈的掌声向周姨表达敬意和祝福。

7. 20:50 活动结束

? 安排专人护送周姨母女安全离校。

? 班委负责清理场地。

? 七、准备工作与分工:

1. 总策划\/文稿: 詹晓阳(负责方案制定、主持串词、通讯稿)

2. 总协调: 游金彦(班长,负责人员协调、物资准备、与老师联系)

3. 主持: 许汉文(熟悉流程,准备串词)

4. 嘉宾联络与接待: 游金彦、许汉文(负责接送、陪同周姨)

5. 物资准备: (蜡烛、烛台、火柴\/打火机、鲜花、捐款箱、祝福卡、背景音乐磁带、录音机等)——由班委负责。

6. 现场布置与秩序: 郑世林等班委(负责蜡烛摆放、灯光控制、现场秩序)

7. 宣传与记录: 班级宣传委员负责拍照。

8. 安全员: 指定专人负责蜡烛安全,准备湿毛巾备用。

? 八、预期效果:

1. 为周姨母女送去实质性的帮助和精神的慰藉。

2. 使同学们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与坚韧,感恩拥有,珍惜学习机会。

3. 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

4. 产出高质量通讯稿,在校内广播站播出,扩大积极影响。

詹晓阳写完方案,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修改了几处细节,然后重新找出一张干净稿纸,工工整整地誊抄清楚,在末尾郑重地署上“95级口腔医学班 ,并写上当天的日期,他没有署上自己名字。

他看着这份凝聚了前世感悟和今生思考的方案,心里踏实了不少。等着下课就交给班长游金彦,由他转呈班主任蔡老师审阅。

做完方案,晚自习时间才过去一半。詹晓阳感觉文思泉涌,决定趁热打铁,开始构思广播站约稿的通讯稿。

这次活动意义非凡,他希望能写出一篇真正打动人心的报道。他铺开新的稿纸,写下通讯稿的标题:

《烛光里的妈妈——95级口腔班母亲节活动纪实》

(特约通讯员 詹晓阳)

他略作思索,便开始写下开篇段落。这一次,他摒弃了华丽的辞藻,采用了一种深沉而朴素的叙事风格,力求直击人心:

平凡的是母亲,伟大的是母爱。

五月的晚风,带着康乃馨的淡淡馨香,吹进了潮城卫校九五级口腔班的教室。然而,今晚(五月八日),这间平常充满朗朗书声的教室,却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温暖与庄重。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年轻而肃穆的脸庞,也映照着一位特殊嘉宾——周姨,那写满风霜却异常平静的面容。

世上有这样的一个母亲,她既平凡,又不平凡!说她平凡,是因为她是千千万万默默付出的母亲中的一员,像一粒尘埃,隐没在人海;说她不平凡,是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为一位受过伤害的女儿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却从未倾塌的天空。

她尝尽了人间的冷暖与悲苦,却把所有的苦涩默默咽下,只将最坚韧的背影留给女儿,留给这个世界。

她的故事,足以写就一本厚厚的小说,足以拍成一部催人泪下的电视剧。然而,她没有时间去书写,更没有意愿去诉苦。

她不曾向命运跪地乞求,而是选择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搏取那渺茫的、让女儿能继续活下去的机会。

她,就是我们口腔医学班为庆祝母亲节而特意邀请来的特殊嘉宾——周姨。今晚,我们将点亮烛光,倾听她的故事,感受一份沉甸甸的母爱……

写下这大段开头,詹晓阳长舒了一口气。他找到了通讯稿的基调——真诚、平实、充满敬意。

他打算采用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先描写活动现场的感人场景,再回溯活动的起因和策划过程,最后升华主题,点明活动意义和对同学们的启迪。

稿件的结尾部分,他预留了空白,准备等活动结束后,根据现场募捐结果和同学们的真实反应来补充,确保文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当他落下最后一笔,晚自习结束的铃声恰好响起。

同学们开始收拾书本,教室里响起一片喧闹。

詹晓阳还沉浸在稿件的情绪中,直到班长游金彦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晓阳,发什么呆呢?下课了。”

詹晓阳这才恍然惊醒,连忙将誊写好的活动方案递给游金彦:“班长,方案写好了,麻烦你转交给蔡老师。”

“好!我明天一早就给蔡老师送去!”游金彦接过方案,小心地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

詹晓阳独自一人走出教学楼,夜晚的空气带着凉意,却无法完全驱散他心头的沉重与激荡。

前世邹姨的面容和今生周姨的身影,在脑海中交替浮现。

他需要一点冰凉的东西来让自己冷静一下。他走向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了一瓶冰镇的可乐,拧开瓶盖,仰头灌了一大口。

冰冷带气的液体滑过喉咙,刺激着感官,让他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