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129章 竹筐里的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露在竹筐的篾条上凝成细小的珠子,豆宝拎着筐子穿过田埂时,珠子顺着竹纹滚落,滴在枯黄的草叶上,“嗒”地一声碎了。田埂边的野菊开得正盛,紫的、黄的,挤在秋风里摇晃,把筐底都染了层淡香。

“慢点走,筐沿别蹭着菊花。”娘挎着更大的竹筐跟在后面,筐里已经装了半筐红薯,紫皮上沾着新鲜的泥,像裹了层厚棉袄。“前儿你沈爷爷说,他那片山药该挖了,咱收完红薯过去搭把手。”

豆宝蹲下来,小心地掐下野菊最饱满的花头,指尖立刻沾了层金粉似的花粉。“爷爷的山药是不是长在石头缝里?”她想起去年沈爷爷送的山药,根须上总缠着碎石子,洗干净了煮在粥里,面得能抿成泥。

“可不是,”娘用锄头刨开红薯藤,暗红色的块根在土里露出来,像胖娃娃藏在被窝里,“他说石头缝里的山药长得慢,却更瓷实,养分都攒足了。”

竹筐很快装满了红薯,沉甸甸的压得手腕发酸。豆宝换了个姿势挎筐,看娘把最后几株红薯藤捆成束,说要带回家晒干了当柴烧。“这藤也是好东西,”娘拍着手上的泥,“烧火时火旺,还没烟。”

往沈爷爷的山药地走时,风里飘来桂花的甜香。村头的老桂树落了满地金黄,踩上去软绵绵的,像铺了层碎糖。豆宝捡了把桂花塞进竹筐的缝隙里,想着回去跟娘学做桂花糕,给沈爷爷尝尝。

山药地在半山腰,石缝间的藤蔓已经枯黄,却还牢牢扒着石头,像老人手上青筋暴起的手。沈爷爷正蹲在地上,用小铲子小心地挖着,竹篓里躺着几根弯弯曲曲的山药,表皮带着土黄色的斑点,丑丑的却透着股憨实。

“你们来啦?”沈爷爷直起身,腰杆比往常弯得更厉害些,“这山药皮嫩,得慢慢刨,不然容易断。”他指着石缝深处,“那根最大的,怕是长了三年,得用手抠。”

豆宝学着沈爷爷的样子,用手指顺着山药的根须往石缝里探,土块硌得指尖生疼,却舍不得用力。“爷爷,它长得好深啊。”

“深才好,”沈爷爷笑着帮她稳住山药,“扎得深,才能经得住风吹雨打。你看这山脚下的,长得浅,一场暴雨就冲得露了根,哪有石头缝里的禁得住折腾。”

娘和爹已经挖了半篓,山药堆在一起,粗细不一,却都带着股倔强的弯度,像被山石挤出来的生命力。豆宝终于把那根最大的山药抠了出来,足有胳膊长,表面还沾着片干枯的山药叶,像戴着枚勋章。

“这根留着炖排骨,”沈爷爷用布擦着山药上的泥,“给丫头补补,看这细胳膊细腿的。”

下山时,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豆宝的竹筐里装着几根小山药,筐沿的野菊和桂花混在一起,香得人心里发暖。沈爷爷走在最前面,竹篓在背上轻轻晃,竹杖点地的“笃笃”声,像在数着石阶上的秋。

路过晒谷场时,看见小石头在翻晒玉米。金黄的玉米粒在竹席上摊成一片,风一吹“哗啦啦”响,像谁在撒一把碎金子。“豆宝姐,我娘蒸了玉米饼,去尝尝不?”

“不了,”豆宝扬了扬手里的竹筐,“得回家给爷爷炖山药呢。”

晚饭的灶间飘着山药排骨汤的香。娘把山药切成滚刀块,和排骨一起炖在砂锅里,汤色乳白,浮着层淡淡的油花。沈爷爷坐在灶门前添柴,火光映着他的白发,像落了层雪。

“这汤得炖够时辰,”他往灶膛里塞了块松柴,“山药的面,排骨的香,才能融到汤里去。”

豆宝捧着碗汤,看山药在汤里轻轻晃,忽然觉得这秋天就像这锅汤,得慢慢熬。红薯的甜,山药的面,桂花的香,还有石缝里藏着的韧劲,熬在一起,才成了这踏实又暖心的滋味。

夜里,她把野菊和桂花倒在竹筛里晾着,花香漫了满室。窗外的月光落在竹筐上,筐底的红薯皮泛着暗红色的光,像藏着个小小的太阳。豆宝摸了摸筐沿的竹篾,粗糙的纹理里还沾着山药地的泥,带着山的气息,带着秋的实在。

明天,得把晒干的桂花收起来。她想。等下了霜,就和娘一起做桂花糕,给沈爷爷送去,也给这竹筐里的秋天,再添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