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118章 雪融的消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月里的日头渐渐有了暖意,檐角的冰棱滴着水,“嗒嗒”落在青石板上,洇出一圈圈湿痕。豆宝蹲在院角,看着雪水顺着墙根汇成细流,钻进去年种蔷薇的土里,土里的嫩芽正鼓着包,像揣了个秘密。

“别老盯着看,”娘端着洗衣盆从屋里出来,皂角的清苦气混着水汽漫开,“再等些日子,芽子就冒头了。”她把床单晾在绳上,棉布在风里轻轻晃,阳光透过布料的纹路,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

爹坐在葡萄架下编竹篮,竹条是新劈的,泛着青白色的光。“镇上的供销社来人说,”他手里的篾条转了个圈,“开春要收一批竹器,咱多编些,换点钱给豆宝扯新布。”篮底的花纹渐渐成形,是朵简单的桃花,爹说这叫“开春见喜”。

豆宝凑过去,帮着把多余的篾条剪掉:“要做件带口袋的褂子,能装弹珠。”她想起表妹回城时,把那颗嵌着红花的玻璃球留给了她,现在正躺在枕头底下,夜里会映出细碎的光。

“行,”爹笑着拍了拍她的头,“再给你绣只小雀儿,落在口袋上。”

正说着,李伯背着药篓从墙外探进头,竹篓里的艾草还带着露水:“豆宝娘,借你家的石臼用用,捣点艾叶粉。”他看见爹编的竹篮,眼睛亮了亮,“这花纹俏,供销社准能多给两文钱。”

娘赶紧把石臼从灶房搬出来,李伯抓了把艾草放进去,杵子“咚咚”地捣着,绿色的粉末簌簌往下掉。“你沈爷爷捎信来,”李伯喘着气说,“说城里的医院待不惯,想清明前后回来住,让咱把西厢房拾掇拾掇。”

豆宝的心“咯噔”一下,像被雪水烫了似的。沈爷爷走的时候,她还在窗台上摆了颗玻璃弹珠,说等他回来一起看彩虹。现在弹珠还在,只是蒙上了层薄灰,得赶紧擦干净。

“早该回来了,”娘往石臼里添了点干薄荷,“城里的屋子哪有咱院敞亮,夜里能听见虫叫。”她摸了摸豆宝的头,“去把西厢房的蛛网扫扫,晒晒太阳通通风。”

西厢房的门“吱呀”开了,灰尘在光柱里跳舞。豆宝踮脚够着房梁上的蛛网,忽然发现梁上挂着个布包,解开一看,是件小小的虎头鞋,针脚已经松了,却是她刚会走路时穿的。娘说这鞋能辟邪,当年沈爷爷特意托人从镇上捎来的。

她把虎头鞋揣进兜里,想着等沈爷爷回来,给他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扫到窗台下时,碰倒了个瓦罐,里面的谷子撒了一地,引得几只麻雀“扑棱”飞进来,在谷粒间啄食,胆大的还跳到豆宝脚边,歪着头看她。

“别惊着它们,”爹走进来,手里拿着把扫帚,“沈爷爷说,麻雀最念旧,去年在窗台上撒过米,今年准还来。”他把谷子归拢到墙角,“等沈爷爷回来,咱在院里搭个雀儿台,天天撒米给它们吃。”

日头爬到头顶时,李伯的艾叶粉捣好了,绿莹莹的装了半袋。“给你留些,”他往娘手里塞了把,“掺在棉花里做枕头,睡得香。”他扛起药篓要走,又回头说,“沈爷爷还问,他种的那棵石榴树,去年结了几个果。”

“结了八个,”爹笑着答,“都给你留着呢,晒成了干,泡着茶甜得很。”

豆宝蹲在蔷薇丛边,把虎头鞋埋在土里,上面压了块扁平的石头。娘说旧物件埋在根下,能给花草添劲。她想象着沈爷爷回来时,蔷薇已经爬满了墙,他坐在竹椅上,听李伯讲村里的事,看她在院里追麻雀,玻璃弹珠在太阳底下滚出彩虹……这画面,比去年冬天的雪人还让人心里甜。

傍晚的风带着点暖,吹得葡萄藤的枯枝“沙沙”响。豆宝趴在窗台上,看雪水在玻璃上画出蜿蜒的痕,像条通往春天的路。爹编的竹篮已经摞了三个,桃花纹在暮色里泛着柔和的光。她忽然发现,雪融的时候,连空气里都藏着消息——关于归来,关于新生,关于那些藏在土里、等在风里的盼头。

夜里,豆宝做了个梦,梦见沈爷爷踩着雪水回来,手里拎着个纸包,里面是新的玻璃弹珠,红的、蓝的、绿的,在院里撒了一地,像落了场彩色的雨。而蔷薇的嫩芽已经冒了头,正顺着墙根往上爬,要把整个院子,都织成绿色的网。

第二天一早,豆宝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蔷薇丛,土里的雪水已经渗干了,嫩芽顶破了地皮,露出点嫩红的尖,像在跟她打招呼。她蹲下来,小声说:“快点长呀,沈爷爷要回来了。”

风里的皂角香还没散,混着泥土的腥气,让人觉得踏实。豆宝知道,春天已经在路上了,像爹编篮时绕的线,像娘晾衣时牵的绳,慢慢悠悠,却稳稳当当,要把所有的等待,都系成圆满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