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荆南 > 第72章 郡中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铤听完雷薄的话也是冷静了一些道:“既然如此,仲达你随我一同去郴县,也好一同迎接令弟。至于桂阳县暂时交由子重负责吧,留鲍富和3000士卒交予子重,子龙及其他人也随我们一同赶往郴县吧。不过不是明日出发,还需要在静待二至三日再出发”

雷薄抱拳行礼道:“我这就去安排。”

说完雷薄转身退出厅中。

这时林铤看着刘巴的信使道:“我对你有些印象,你也是鲍家村中之人吧?”

信使激动的道:“回主公,小的鲍迫。”

“嗯,鲍迫你将我安全归来无恙的消息带回去告知子初先生。”林铤道。

信使连忙称是,行礼后便转身离开返回郴县郊外的“庄子”传回讯息。

在所有人都退出之后,桂阳县县衙的正厅之中独留林铤一人,此时正厅之中安静极了,如果此时有一根针掉在正厅的地上那声音估计都是清晰的可以听见的。林铤思虑再三还是写了一封书信让人快马送至曲江县,现在是最为关键的时候,甘宁的态度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局势,其也是林铤极早之前布局的一步后手。甘宁除开武力极高外,手下的1000锦帆军也将成为极其重要的战力。

林铤见送信的信使接过给甘宁的信件后转身远去的背影,思绪也随着这道背影飘向远方。

而此时在桂阳郡守府邸,赵范听着麾下斥候汇报的林铤“庄子”的情报。

“林铤竖子!安敢如此欺我!身死了都还留了这么一个大麻烦!”赵范听完情报后大怒道。

赵范是怎么都没料到林铤的“庄子”会如同要塞一般,其中更是驻守了骑兵和徐盛的陷阵营。这对于这个离自己这么近的隐患赵范不是没有想过直接连根拔除,但是赵范本人不擅军事,面对骑兵郴县目前的驻军多为步卒,基本等于要用士卒的性命去填。更何况周边的郡县也对自己虎视眈眈,之前是因为被林铤和鲍隆打怕了,现在这个消息应该很快会传出去,到时候难保周边的势力不会借此机会“趁火打劫”。更何况此时林铤的“庄子”里还有徐盛和他的陷阵营,徐盛还是勇武过人的那一类武将。

想到此处赵范突然灵机一动,当即唤人前来道:“你速去曲江县寻县丞甘宁,传我之令,命其速带麾下锦帆军与你一同前来郴县。”

赵范安排人去唤甘宁前来是为了对付徐盛和其麾下的陷阵营,见传令之人迅速离去,赵范仿佛郁结于胸的一口郁气散去不少,于是又回到主案之上继续盘算着如何清理林铤残存的势力。

与此同时,“庄子”的正厅之中,刘巴站立而起,激动的看着眼前自己派出去的信使。

“主公已安然无恙?现在已经准备率军反攻郴县?”

那信使也顾不得自身来回奔波的疲惫道:“是的,主公不日便会同几位将军一同返回。”

“太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刘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这几日的压力被一扫而空。

待信使退下后,刘巴又连忙命人请牵招和徐盛一同前来商议。

待徐盛和牵招一同前来,刚进入正厅便听道刘巴对自己二人道:“主公已经找到了,此刻安然无恙的回到桂阳县城之中。不日便会率军返回郴县。”

二人一听心中也仿若一块大石头落地一般,不由得同时长舒一口气。

不待二人开口,刘巴又接着道:“我需要离开几日,文向、子经’庄子’就暂时交由你们二人负责,务必守好以待主公返回。”

“不知子初先生欲往何处?”徐盛问道。

“先前主公去往桂阳县前与我约定好一件事需要我去完成,只是期间主公行踪不明故而耽误了,现在既然主公已经要返回郴县,我也要去完成我应尽之事。”刘巴决定事关重大还是不便言明。

随后刘巴又与徐盛、牵招二人交代一些应注意之事,便让二人离去。

翌日,刘巴带着十余名护卫一同驾马向着襄阳的方向赶去。

而在另一边的曲江县,甘宁自从听从了林铤的建议投入赵范麾下被任命为曲江县县丞之后已经许久没有林铤的消息了,上一次听到林铤的消息还是许久前听闻林铤打败零陵军后又力战长沙郡猛将魏延击退长沙军。这时见林铤命人给自己送来的书信,甘宁看后心中久久未能平静。

甘宁也没想到自己和林铤分别之后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更没想到的是林铤为了赵范立下如此多功劳之后竟为赵范所猜忌,而后更是设计欲致林铤于死地。

再看林铤信中邀请自己一同反攻郴县,反了赵范,甘宁也是陷入了纠结之中。毕竟甘宁之前在蜀郡任郡丞之时已经有过一次背主的名声,自己可不想当那个“三姓家奴”。但碍于和林铤的情分,再加上从林铤的经历来看赵范实非明主。

甘宁此时看着窗外的远山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难道因为担心变成“三姓家奴”而去投刘表吗?不禁想起林铤那日对自己说过“兴霸之八百锦帆军,纵横长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荆州刘景升素喜名声于情于理兴霸此番相投,即使不说有多重用,至少也会给予一定职务。奈何兴霸锦帆军之名太盛,恐以刘表之流的行事气度,未必是兴霸之明主也。”

看来刘表也非明主了,要不就和林铤一起干一票大的?到时候在观察观察,如果林铤真有雄主之资在认主也不是不可以。毕竟林铤也是熟悉之人,其次他的才华甘宁也是认可的。

就在甘宁下定决心之时,侍从前来禀报说有郡守大人的使者求见。

甘宁稍加思量,心中也是好奇赵范找自己是什么事情,于是让侍从将人带到正厅一见。

就在见过使者后,甘宁已然清楚赵范的用意,这赵范是想让自己去郴县帮他清剿林铤的“势力”。只是现在桂阳县与林铤对峙的桂阳郡全线投降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赵范的耳中,于是甘宁即刻书信一封让林铤的使者将信件转交林铤之手。

一日之后,甘宁的信件已经出现在林铤的手上。林铤看着甘宁的回信之后,嘴角不禁微微上扬,甘宁这是答应了,虽然是半推半就的答应,但好歹也是答应了。不过甘宁信中提及赵范让人唤甘宁前去郴县清剿自己的“势力”,想来是还没收到桂阳县这边的消息,一个计策不经意间在林铤的脑中浮现。随后林铤唤信使上前将一些事情对其耳语一番,然后信使听完后点了点头又退回案首之下。

“你再辛苦一趟,快马即刻返回曲江县,之后就留在甘县丞身边。之后也随他一同前往郴县,之后我们之间的消息传递就交由你负责。”林铤说完之后就抬手示意让信使尽快离去赶回曲江县。

信使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求见,只是让林铤没想到的是求见之人竟是赵云,林铤连忙让人请赵云进来。

赵云进入厅中与林铤分别落座后,林铤道:“子龙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廷钰兄,赵某确有一事。”

“子龙与我亲如手足,但说无妨。”

“不知廷钰兄是否准备反攻郴县?”

“正是。”林铤也毫不隐瞒的回答。

“虽然事出有因,但此举多少有一些背主之嫌。云准备助廷钰兄攻取郴县之后便想离开桂阳郡,舍妹之事云也想自行寻找。还请廷钰兄理解!”赵云道。

“哦?子龙可是觉得我不应该反了赵范?”

“那倒不是,赵范毕竟谋害廷钰在先,如此也不算是太过有违忠义。只是终究是于名声不利,况且我来桂阳县已经有些日子了,算算也该离开了。”

林铤见赵云这态度,一时也摸不准原因,难道自己真的要与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失之交臂吗?

林铤此时心想:“算了,死马当活马医了。”

于是心中一横,决定再争取尝试挽留一番。遂道:“这有一份消息,子龙且先看看。”

于是林铤便将刘巴送予自己的郴县最新的消息递给了赵云。

赵云接过写着“消息”的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待赵云看完书信上的消息后,也是颇为愤怒道:“鲍隆将军对赵范可谓是忠心耿耿,赵范此举是不配为人主!鲍隆将军此番下狱恐怕生死难料了。”

林铤见此便回道:“正是如此,隆哥与我可是如亲兄弟一般,兄弟有难我若不前去相救是为不义;见赵范如此对待麾下有功之人,而我却因担心背负背主之名而不为所动是为不仁。如此不仁不义之举,你觉得我要袖手旁观吗?”

赵云被林铤的这番话说的哑口无言,一时竟无法反驳。

赵云起身一礼道:“是云肤浅了,此番赵云必定全力以赴协助廷钰兄。”

林铤见此心中如释重负一般,总算是把赵云给留住了。

“我可是很希望子龙能够加入我们的,但我也绝不会勉强子龙,令妹之事还请放心,我在一日必然全力寻找。”林铤也知道此时不是拉拢赵云的好时机。

赵云见此有些惭愧的道:“先前是云误会了廷钰兄,廷钰兄却不计前嫌,还心系舍妹之事。再给我一些时间吧,待合适的时候赵云也必定会给廷钰兄一个答复。”

林铤知道自己的目的是达到了,于是和赵云又聊了几句便送赵云离开。

待赵云离开后林铤也命人唤赵累前来,就在赵累刚进厅中之时,下面的士卒来报,说有一位自称张南的年轻人前来投军,并指明要求见林铤。士卒本想打发其离开,不想名叫张南的年轻人竟然放倒了几名士卒。林铤也瞬间来了兴趣,这个时期叫张南的有名的武将就有两位,林铤推测应该不是袁熙帐下那一位,有一定概率可能就是历史上战死在夷陵的那位了。

于是林铤便对禀告的士卒道:“将人带来吧,正好我也见一见这位年轻人。”

而此时赵累听了林铤的话一脸古怪的看着林铤,毕竟没有人会把林铤当成十几岁的少年来对待。这时候林铤确实不到二十岁,穿越过来时林铤恢复成十六岁的样子,但内里林铤确是一个30岁的灵魂。但林铤一个十几岁的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叫别人年轻人,赵累是怎么听怎么怪,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林铤也注意到赵累的表情,于是问道:“子重,可是身体有恙?”

“没事,没事,多谢主公关心。”赵累见林铤看到自己一脸古怪的表情,也是连忙调整。

不消片刻,士卒将一名年轻人引进厅中,只见这名年轻人长得颇为英武,体魄健壮。

那名自称前来相投名为张南的年轻人道:“在下张南,字文进,今游历至此,听闻闻名郡中的林廷钰将军在此,特来相投。”

“不知二位将军哪位是林铤林将军?”张南没搞清楚厅中两人是谁,遂有一问。

“我便是林铤,至于闻名于郡中却是不敢当。”林铤笑着看向张南。

张南惊讶的看着林铤道:“林铤将军当面,今闻将军在此,张南特来相投,还请将军收留,让张南能居于末席。”

“在下一粗鄙之人,不知张兄如何知晓林某的?林铤也不禁问起张南道。

张南没察觉出林铤的试探意图,于是便高兴的回道:“我有一位好友,名为冯习,先前听其言欲投效一位少年英雄人物麾下效力。冯习是南郡人士,其言附近郡县文人谋士无数,就是缺少能征善战之将,观周边郡县可称之为少年英雄唯林廷钰将军一人耳。”

【南郡,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始置于秦朝,位于汉江南岸。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治所在公安。讨论唐代南郡更名为江陵郡,后来又改为江陵府。《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