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律者”的离去,并未带走那份因跨维度交流而激起的澎湃心潮,反而在太初圣界与万族盟约内部,种下了一颗名为“求知”的种子,并以其带来的异域规则甘霖,催动着这颗种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根、发芽。
艾尔主导的万识回廊,自然成为了消化、解析“弦歌之海”所赠“信息旋律”的核心。那段蕴含了基础维度认知的规则旋律,如同为回廊的学者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他们得以窥见一个以“振动”与“和谐”为基石构筑的、精妙绝伦的宇宙模型。
无数沉寂多年的研究项目被重新激活,许多曾经困扰学者们的规则难题,在这异域视角的启发下,竟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关于能量传输效率的优化、空间折叠稳定性的提升、乃至对“初生之海”那种规则自发衍化现象的初步模拟,都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太初圣界内部,一座专门用于研究、验证“弦歌”知识的“谐律研究院”被迅速建立起来,吸引了盟约内众多顶尖的规则学者。
而太初圣界回赠的、关于太初法则基础与“星火净化”技术的概要,显然也对“弦歌之海”产生了不小的触动。通过那稳定的跨维度通讯频率,对方时不时会传来一些新的“疑问旋律”,大多围绕着“信念之力如何精确干涉规则”、“存在定义权柄的边界”等核心问题,显示出对方对太初体系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思考。
这种纯粹知识层面的、跨越维度的“笔友”式交流,在最初的谨慎试探后,逐渐变得频繁而深入。双方都恪守着“律者之约”,只进行理论探讨与技术验证,绝不触及对方的核心传承与敏感领域,气氛和谐而富有建设性。
然而,知识的交融并非总是风平浪静。不同的规则认知体系,其底层逻辑难免存在差异甚至矛盾。
这一日,谐律研究院内,一场激烈的学术辩论正在进行。争论的焦点,在于对“维度本质”的理解。
一位深受“弦歌”理论影响的年轻学者,试图以“振动弦论”为基础,构建一个统一的维度模型,认为所有维度的差异,本质上只是“基频”与“谐波”的不同。
而另一位资深原初遗民学者则坚持太初宇宙的传统认知,认为维度是“存在”在不同层面上的展开与折叠,其根基在于“定义”与“可能性”,而非单纯的振动。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一方引用“弦歌”旋律,一方引用太初道藏),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引动了研究院内规则模拟场的轻微紊乱。
“够了。”
一个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响起,守静长老的身影不知何时已出现在研究院内。他并未偏袒任何一方,只是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学者。
“宇宙浩瀚,道途万千。‘弦歌’之振动,吾太初之定义,或许皆是窥见真理的一面棱镜,而非真理本身。”守静长老缓缓道,“执着于己见,排斥异论,便是落了下乘,违背了交流之初衷。”
他抬手一指,心念之力在虚空中勾勒出一幅玄妙的图景:一边是无数振动弦线交织成的海洋,一边是混沌中不断定义、衍化的太初星云。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在某种更高层面的规则下,缓缓靠近、接触,其边缘处,竟开始衍生出一些兼具两者特性的、全新的、更加复杂的规则结构!
“见不同而思齐,纳百川以成海。真正的进步,不在于证明谁对谁错,而在于……能否在这差异与碰撞中,找到那条通往更高层次认知的……融合之路。”
守静长老的话语,如同醍醐灌顶,让争论的双方都冷静下来,陷入了沉思。
受此启发,谐律研究院调整了研究方向,不再执着于用一套理论去解释或覆盖另一套,而是开始尝试寻找“弦歌”体系与“太初”体系之间的“规则接口”与“共鸣点”。他们设立了一个名为“知识之树”的庞大协作项目,旨在以双方共享的知识为养分,培育出能同时扎根于两个文明认知土壤的、全新的规则理论与应用技术。
与此同时,在更高层面,一场更具实践意义的合作,也在悄然酝酿。
经过数次深入的“旋律交流”,“巡天律者”代表“弦歌之海”,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构想:在太初宇宙与“弦歌之海”之间的维度间隙,共同建立一个稳定的、小型的“维度苗圃”!
这个“苗圃”,并非实体空间,而是一个由双方规则共同支撑、共同维护的“规则实验场”。可以在其中安全地进行一些在各自宇宙内部可能风险较高的规则交互实验,观察不同法则碰撞衍化的结果,甚至尝试培育一些基于混合规则的全新能量形态或微观结构。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也充满风险的提议。一旦成功,收获将无可估量;但若失控,也可能对两个宇宙的连接点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守静长老没有立刻答复,而是将这个问题,提交给了太初圣界核心会议,并破例通过心念网络,征求了盟约内主要文明领袖的意见。
经过长达数月的激烈讨论与严谨推演,考虑到“弦歌之海”至今表现出的高度理性与秩序,以及“律者之约”的约束力,最终达成了共识:可以尝试!
地点被选定在那处“虚无回廊”的维度褶皱附近,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太初方面由守静长老总负责,艾尔提供信息支持,并抽调了谐律研究院的精英与精通规则稳定的守望者。而“弦歌之海”方面,则由“巡天律者”亲自带领一支“调律者”小队参与。
构建“维度苗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规则协作。太初一方以太初法则的“定义”与“稳固”特性构筑苗圃的基础框架与屏障;“弦歌”一方则以其精妙的“振动”与“和谐”技术,优化内部规则流转的效率与稳定性。
两种迥异的规则力量,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不断的调整与磨合中,寻找着最佳的共鸣频率。过程中,难免有规则的轻微冲突与能量涟漪,但在双方顶尖存在的精密操控下,都有惊无险地得以化解。
当那由混沌色光辉与流淌的音符文共同编织的、散发着奇异和谐波动的“维度苗圃”最终稳定下来时,所有参与者都感受到了一种创造的喜悦。
这个小小的、独立的规则空间,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同时流淌着太初与弦歌的血脉。
“巡天律者”的光弦身躯流淌出欣慰的韵律:“自此,吾等便拥有了一个共同探索规则奥秘的……宝贵摇篮。”
守静长老亦颔首微笑:“愿此苗圃,能孕育出连接吾两界文明的……知识之花。”
第一个被投入“维度苗圃”进行实验的,是一缕最基础的太初生机之力与一丝“弦歌之海”的“纯净基频振动”。在双方学者的共同注视下,这两股属性迥异的能量在苗圃的特殊规则环境中,并未相互湮灭,反而开始缓慢地、试探性地交织、旋转,最终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同时散发着生机与韵律感的、淡金与银白交织的崭新能量漩涡!
实验成功了!这证明,两种文明规则,确实存在着深度交融与衍化的可能!
消息传出,两个文明的高层都为之振奋。“维度苗圃”的建立与初步实验的成功,标志着太初纪元与弦歌之海的交流,从纯粹的理论探讨,迈入了实质性的协作探索阶段。
一个由知识与智慧共同浇灌的、跨越维度的奇迹花园,就此诞生。而它所可能结出的果实,必将远超当下所有人的想象。
(知识之树生根,维度苗圃初成,文明交融进入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