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崔昀野一手抱着襁褓,一手揽着她往屋里走去。

“这世上还有什么事,能让阿奴害怕的?”

沈瑜吸了吸鼻子:“有的,好可怕的!”

崔昀野不再问。

只是一种直觉,这人说的话又要不着调了。

沈瑜还想继续说,可昀哥哥不搭话,她悄悄抬眸看昀哥哥脸色。

她撅了撅嘴巴,暂时不说了。

用过晚膳后,崔昀野又去到书房处理公务。

沈瑜在外间盯着奶娘喂小宝宝。

许久后,小宝宝终于吃饱喝足,舒服的哼唧,沈瑜立马抱过它。

然后一边哄着,一边往书房走去。

小宝宝很乖,没有发出哭声吵到人。

而沈瑜哄孩子的声音却是很明显。

崔昀野眉眼上抬,片刻就蹙了眉,眼神稍冷的盯着她。

沈瑜走到他身边,哄孩子的声音温柔轻缓。

而崔昀野只觉着装模作样,与他视线平齐的小宝宝,正乖巧的看着自己爹爹。

“阿奴安静些,吵到爷的小宝宝了。”

沈瑜霎时住嘴,又莫名有些尴尬,而小宝宝懵懂的眼神看了过来。

她转头就抱着小宝宝去到奶娘面前,把小宝宝又递了回去。

然后自己脚步哒哒的又跑回书房。

崔昀野垂眸划着朱批,面色不渝。

倒不是被这人打搅了办公不高兴,而是觉着这人又要作妖。

沈瑜低眉顺眼的走到他身边:“昀哥哥,抱抱我可不可以?”

崔昀野停笔抬眸看她:“阿奴最好是想好了再说话。”

沈瑜喏喏的点头,然后坐在他腿上,搂着他的脖子,埋头在他颈间:“昀哥哥,我好委屈的!”

崔昀野呵了声,语气略嘲:“阿奴这么刁钻,能受什么委屈?”

沈瑜在他颈间抵蹭摇头,撒娇的道:“昀哥哥先哄我!”

崔昀野觉着痒,偏头躲了些,手中笔也搁下了。

抬手抚着她的后背,一下一下的,直到她全身发软的窝在怀里。

“昀哥哥,我今天是真的好委屈的!”

崔昀野:“阿奴有话直说。”

沈瑜瘪嘴:“是小宝宝!”

崔昀野眼眸微眯,语气凉凉:“爷的小宝宝可是乖巧的很,阿奴怕是自个儿刺挠吧?”

沈瑜委屈的哼唧:“昀哥哥,如果小宝宝长大了,而我老了,做了什么让他恼恨的事情,他会不会把我赶出去啊?”

崔昀野:“什么?”

“如果我和儿媳闹的很僵,儿媳会不会给你这个公公找一个年轻貌美又聪明的小妾,让我明天无暇顾及她啊?”

崔昀野眼神复杂:“阿奴…”

沈瑜一下子抱的更紧了,眼泪也掉了下来。

她知道昀哥哥要拿礼仪孝道那套说事儿,可她是见过昀哥哥为了她和全家对抗的。

总觉得无形中,有场报应在等着她。

她哭唧唧,觉着自己真是亏心事做多了。

崔昀野捏着她的后颈将脸挖出来,眼神再也掩不住的嫌弃:“啧啧啧!阿奴可真会丢人。”

沈瑜哭唧唧:“可是真的有可能的!”

崔昀野掐住她脸颊上的一块肉,语气讥讽:“阿奴说的有道理,像阿奴做儿媳时这么猖狂刁钻,以后做婆婆了,也有个这样的儿媳来治你。”

沈瑜摇头:“不要!昀哥哥要安慰我的!”

崔昀野眼眸含笑:“怎么安慰?爷觉着很好啊!爷还没见过阿奴委屈过活,有些想看阿奴吃瘪的样子了。”

沈瑜这下是真的委屈了,哭哭啼啼的道:“不要,我受不了委屈的!”

崔昀野一把捂住她的嘴,眼神戏谑:“那阿奴是想要爷怎么做?帮你惩戒不孝子,还是你窝囊的连儿媳都搞不定,要爷出面做恶人?”

沈瑜眨巴着眼睛,眸光有些躲闪。

崔昀野放开她的嘴:“阿奴竟然会害怕没影的不孝子和儿媳,真是出乎意料啊!”

沈瑜抹着眼泪,委屈道:“我承认我亏心事做多了,但我一直好爱昀哥哥的!”

崔昀野笑了笑,将她摁进怀里:“阿奴这辈子只需看爷的脸色过活,其他人无需在意,只有他们讨好你的份儿”

嗅着昀哥哥的味道,她逐渐舒坦的软了身子:“真好,昀哥哥。”

小宝宝固然重要,但她最喜欢的,还是昀哥哥。

“唉!对了,有件事儿想跟昀哥哥说话。”

崔昀野:“别说。”

沈瑜坐直了身子:“那不行的,我要说。”

“崔心兰对那卫宇川有些想法,你能不能促成他们?”

崔昀野:“不能。”

沈瑜皱着眉头:“为什么?已经和霍家那边说了么?”

崔昀野白了她一眼:“人卫宇川又不是傻子,咱崔家两个女儿都与他有过牵扯,又是爷的得力干将,怎还会趟这趟浑水?”

沈瑜想了下,之前崔南嘉也看上过卫宇川,从昀哥哥之前闲聊听出,崔南嘉很可能以后还会回崔家。

这么一想,若卫宇川和崔心兰在一起了,确实很膈应人。

而且卫宇川对崔心兰,也没有像昀哥哥对她这么好。

“我知道了,我明天跟崔心兰说说。”

…………………

自曹昂死后,离国彻底毁约,再次东进大靖西北。

大靖从正统年间就征战不断,又连年天灾。

国力贫弱不堪,北方各州百姓死于战争者数以万计。

曹昂的部下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派决定倾全国之力迎击离国。

而主合派决定再次携小皇帝南迁鄞州,回到他们自己的踞地,至少可保半壁江山。

这边犹豫不决,而离国却势如破竹,在策夜布贡的带领下,连夺四州两郡,直逼京城外的连州。

上次打到这里的,还是反贼张兴,而后打到京城,大靖差点亡国。

才过了不到一年,又有敌军兵临城下。

金銮殿内,文武官员无心上朝,只唾沫横飞的劝说上方的太后和皇帝。

若朝中只有主和一种声音,那太后和皇帝会被直接裹挟走。

可朝中还有不少武将想拼死一战,扬名立万。

毕竟真让外族占了京城,还是会有英雄豪杰要再次打过来。

他们何必再退,惹得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