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314章 公子欣、公子胡亥巡视东拓军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4章 公子欣、公子胡亥巡视东拓军团

西域的风沙刚在秦道尽头消散,公子欣的银甲还凝着霜气,胡亥就催着随从备好马匹:“二十二弟,快走!

东拓第一军团的连弩预备队,昨儿还跟俺吹,说能比西征军团的弩手射得更准!”

公子欣勒住马缰,望着前方郁郁葱葱的胶东平原,笑着摇头:“十八哥,你这监察使当得,比军团校尉还心急。”

“那是!”

胡亥拍了拍腰间的监察令牌,“俺在东拓待了半年,每个军团的家底都摸得门儿清,保证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大秦铁军——西征军团靠风沙砺剑,俺们东拓军团,靠山海练兵!”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呐喊声,胶东湾的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吹得“秦”字战旗猎猎作响,东拓第一军团的营垒已近在眼前。

东拓第一军团:海带成甲、连弩破阵,胶东固若金汤

“公子欣!胡亥大人!”校尉周勃身着黑甲,快步迎上来,甲胄上还沾着海泥,“刚带着士兵收完海带,听说你们来,特意赶回来!”

胡亥指着他身上的海泥:“周校尉,你这是把军营搬去海边了?”

“可不是!”周勃笑着引两人走进营垒,“第一军团守胶东,既要防匈奴残部,还要护渔商,俺们把农科的海带养殖和墨家的连弩结合,练出了‘海带成甲、连弩破阵’的绝活!”

公子欣挑眉:“海带能成甲?”

周勃抬手示意,两名士兵抬着一副墨绿色的甲胄走来,甲片层层叠叠,泛着金属光泽。

“这是用海带纤维混合熟铜丝编的!”

周勃敲了敲甲胄,“比普通铁甲轻三成,防箭还防水,士兵在海边作战,不怕海水泡,去年匈奴骑兵袭扰胶东湾,俺们士兵穿着这甲胄,硬生生扛住了三轮箭雨!”

胡亥凑上前摸了摸:二十二弟你看,这还是俺让墨家工匠改良的,之前的海带甲不耐磨,现在加了铜丝,能用一年,而且胶东的海带亩产500斤,编甲的同时,剩下的还能晒成干货卖,去年卖海带就给军团赚了8000钱!”

周勃补充道:“胡亥大人还帮俺们联系了赵队长的商队,海带干货顺着丝路卖到西域,安息商人说这是‘海上珍宝’,一斤能换二两乳香!”

走到校场,预备队的新兵们正握着连弩训练,墨家造的连弩比西征军团的更轻便,箭匣能装十支箭,抬手、瞄准、发射,动作一气呵成,箭矢精准射中远处的靶心。

“这是连弩预备队的‘速射阵’!”

预备队队正赵虎上前行礼,“胡亥大人带着俺们学墨家图纸,改良了连弩的扳机,以前一人一分钟射3支箭,现在能射8支,上个月演练,俺们500人用连弩,硬是挡住了模拟的2000人进攻!”

胡亥拍着赵虎的肩:“这小子以前是个菜鸟,连弩都拉不开,现在能当队正了,还教新兵修连弩,上个月匈奴人留下的破损兵器,都是他们修好的。”

公子欣拿起一把连弩,试着拉了拉,手感确实轻便:“不错,攻防结合,还能靠海带增收,第一军团把胶东的山海资源用活了。”

离开营垒时,胶东的渔商们捧着海带干货赶来送行:“公子,周校尉和胡亥大人帮俺们搭了养殖架,海带再也不用野采了,今年俺们每户能多赚200钱,这是俺们的心意!”

胡亥笑着推辞:“你们赚钱了,东拓的商贸才活,这是好事!”

东拓第二军团:稻田养鱼、水渠绕营,岭南无饥馑

秦道向南延伸,越走越湿热,岭南的瘴气弥漫在林间,胡亥用袖子扇着风:“二十二弟,忍忍,第二军团的‘稻田养鱼’,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刚到第二军团营垒,校尉钟离恒就带着将士们在水渠边忙碌,营垒周围的稻田里,鱼群游动,稻苗青青,一派江南景象。

“公子欣!俺们这是‘稻鱼共生’!”

钟离恒指着稻田,“农科的小张说岭南湿热,种普通麦产量低,俺们就改种水稻,还在稻田里养鱼,鱼吃害虫,鱼粪当肥料,水稻亩产3石,鱼亩产200斤,今年军团的粮和肉都够吃,还接济了周边的百越部落!”

胡亥凑到田埂边,伸手摸了摸水:“这还是俺帮着联系的润疆农夫,他们会种水稻,教了军团和部落的人,以前百越部落靠打猎,冬天就断粮,现在跟着种稻养鱼,粮仓堆得满满的,上个月还送了3万石稻给军团!”

一个百越部落的首领带着族人赶来,手里捧着饱满的稻穗:“公子,大秦的稻种好,鱼也好,俺们部落现在不用饿肚子了,还能给娃上学堂,都是军团和胡亥大人的功劳!”

胡亥笑着说:“首领客气,俺们还帮你们修了水渠呢!”

顺着钟离恒指的方向,一条宽阔的水渠绕着营垒和部落延伸,墨家造的水车正源源不断地把河水引入稻田。

“这是胡亥大人带着预备队修的‘环营水渠’!”钟离恒道,“既能灌溉稻田,又能防瘴气,水渠里的水经过草药过滤,喝了不生病,去年岭南闹瘴气,俺们军团和部落没一个人病倒,全靠这水渠!”

预备队队正吴忠上前:“修水渠的时候,胡亥大人跟着墨家工匠学图纸,还教俺们用青石铺渠底,防漏水,现在水渠能灌溉5000亩稻田,部落的百姓都说这是‘救命渠’!”

公子欣走到水渠边,看着清澈的水流:“以农安部,以水防瘴,第二军团把岭南的湿热劣势变成了优势,比西征军团的保温畜棚更有特色。”

钟离恒笑着说:“这都是胡亥大人的主意,他说西征靠寒,岭南靠水,得因地制宜,俺们还在水渠边种了艾草,既能驱蚊虫,又能当饲料,一举两得!”

东拓第三军团:南洋通商、商票跨海,舟楫通万里

离开岭南,秦道直通海边,第三军团的营垒就建在港口旁,船只往来不绝,船上插着“大秦商贸”的旗帜,装满了岭南的鱼干、胶东的海带,还有南洋的宝石、香料。

“二十二弟,这是东拓最热闹的地方!”胡亥指着港口,“第三军团守南洋商道,护商的同时,还跟着商队去南洋拓土,现在大秦的商票,都能在南洋的城邦用了!”

校尉赵昂迎上来,身上带着海风的咸味:“公子欣,胡亥大人,俺们第三军团,靠的是‘舟楫为马、商票为符’,半年来护送南洋商队60支,安全率100%,没丢过一件货物!”

公子欣看着远处的大船:“南洋风浪大,还有海盗,你们怎么保证安全?”

“靠这个!”赵昂指着船上的投石机,“墨家造的舰载投石机,能扔50斤的石头,去年遇到海盗袭扰,俺们用投石机砸沉了3艘海盗船,

海盗们再也不敢来了,而且胡亥大人帮俺们在南洋城邦设了商票兑换点,现在南洋的商人都用大秦商票交易,说比金银还方便!”

胡亥掏出一张商票:“二十二弟你看,这是专门给南洋印的商票,上面有海浪的暗纹,用透光镜能看到‘海’字,假票根本仿不出来,上个月俺去南洋,还看到城邦的首领用商票买大秦的纺织机!”

商队首领陈老板从船上下来,捧着一箱南洋宝石:“公子,赵校尉和胡亥大人护着商道,俺们去南洋再也不怕海盗了,而且商票能直接用,省去了兑换金银的麻烦,这箱宝石,是俺们的一点心意!”

赵昂笑着推辞:“陈老板,你生意好,大秦的商道才能通万里,这是你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