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 > 第291章 人工育苗成功:周渔送鱼苗,岭南鱼塘放500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1章 人工育苗成功:周渔送鱼苗,岭南鱼塘放500尾

岭南的清晨,阳光透过水汽,如薄纱般轻轻地覆盖在阿海家的鱼塘上。

鱼塘边,一个个竹筐整齐地摆放着,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阿海站在鱼塘边,手中紧握着刚刚磨好的捞网,他的目光不时地望向路口,心中充满了期待。

今天,是周渔送人工鱼苗来的日子,这 500 尾鱼苗可是农科所半年来精心培育的成果,据说它们的存活率比天然鱼苗要高出三成呢!

阿海盼这一刻已经盼了将近一个月了。

就在阿海焦急等待的时候,一阵清脆的呼喊声传来:“阿海哥!

俺们来帮你放鱼苗啦!”阿海闻声望去,只见阿梅挎着一个竹篮,正快步朝他走来。

竹篮里装着热气腾腾的粟米粥,散发出阵阵香气。

阿梅的身后,还跟着几个村民,有养蛋鸭的阿莲,还有种稻的阿福。

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显然对这次放鱼苗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阿海哥,听说这人工鱼苗长得可快了,俺们也来学学,以后俺家鱼塘也想放这种苗呢!”阿梅笑着说道。

阿海见状,连忙迎上去,笑着说:“好啊,大家一起来帮忙,这鱼苗肯定能茁壮成长!”

阿海笑着递过捞网:“正好缺人手!

以前放天然鱼苗,100尾活不了30尾,这次农科的人工苗,周渔说存活率能到七成,年底就能卖鱼,到时候俺请大家吃炖鱼!”

话音刚落,互助社的货车就“突突”驶来,周渔站在车斗里,扶着装满鱼苗的水箱,水箱上贴着“农科人工育苗·抗病强”的标签:“阿海!

鱼苗到了!这500尾都是挑过的壮苗,水温跟你鱼塘的水差不多,直接放就行,不用缓苗!”

阿海赶紧跑过去,看着水箱里游动的小鱼苗,银闪闪的,比天然鱼苗壮实一圈:“周渔兄弟,这苗真精神!

农科培育的时候,是不是加了啥好东西?咋比天然苗看着结实多了?”

周渔敏捷地从车上一跃而下,然后快步走到水箱旁边,轻轻地揭开了水箱的盖子。

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伸进水箱里,用一个小巧的网兜捞起了一尾鱼苗。

这尾鱼苗在网兜里欢快地游动着,身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

周渔满脸笑容地对身边的人说道:“可不是嘛!现在的农业科技真是发达啊!

农科所的专家们用豆粕和浮萍粉混合制成了育苗饲料,而且还添加了具有抗病功效的草药汁呢!

这样培育出来的鱼苗,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还不容易患上烂鳃病,可比天然鱼苗让人省心多啦!”

这时,农科技术员小周也紧跟着下了车。他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鱼塘养殖手册》,走到周渔面前,热情地说道:“阿海哥,这是专门为你准备的双语手册哦!

里面详细地教你如何喂养鱼苗呢。

前半个月,你要给鱼苗喂细糠,之后再逐渐掺入浮萍粉。

每个月记得撒一次‘鱼塘防疫粉’,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疾病。我每个月都会来检查一次,确保鱼苗健康成长!”

阿梅凑过来看手册,指着上面的喂食时间表:“小周技术员,这苗多久能长到一斤?

俺家蛋鸭下的蛋能卖钱,要是鱼塘也能出鱼,俺家日子就更宽裕了!”

小周翻到生长周期那页:“五个月就能长到一斤半,年底正好赶上丝路商队来收鱼,商队的赵队长上次说,岭南的鱼新鲜,运到西域能卖好价钱,比在郡市卖赚得多!”

阿海听得眼睛发亮,赶紧招呼村民:“大家搭把手!

把鱼苗分到竹筐里,慢慢往塘里放,别惊着苗!阿福,你帮着撒点细糠,引苗往塘中心游!”

村民们立刻忙活起来——阿莲端着竹筐,小心地把鱼苗倒进塘里,银闪闪的鱼苗一进塘就散开,欢快地啄着水面的细糠;阿梅帮着记录放苗数量,每放100尾就跟周渔核对一次;阿海则划着竹筏,把鱼苗往塘的各个角落送,避免扎堆。

“阿海哥,你看这苗多欢!”

阿福指着水面,“以前放天然苗,倒进塘里就沉底,半天不动,这人工苗倒好,一进去就游,看着就有活力!”

周渔坐在塘边,给大家递过温水:“这就是人工育苗的好处!

农科在培育时就模拟了鱼塘环境,苗适应得快,再过半个月,你就能看到苗长一圈,到时候记得给俺报信!”

阿海接过水,心里满是踏实:“俺以前总怕养鱼赔本,天然苗死得多,还没等卖就没了,现在有农科的苗,有技术员指导,还有互助社帮忙联系销路,俺再也不用愁了!年底卖了鱼,俺想再挖个鱼塘,多放些苗,带动大家一起养!”

阿梅立刻响应:“俺跟你一起!

俺家有半亩空地,能挖个小鱼塘,你教俺养,俺家蛋鸭的饲料还能跟鱼苗的饲料一起买,省不少钱!”

阿莲也点头:“俺家鱼塘也想换这种苗!

以后俺家又有鸭蛋卖,又有鱼卖,娃的学费、新衣服都不用愁了,这才是‘物产丰饶’的好日子!”

夕阳西下时,500尾鱼苗全放进了鱼塘,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小鱼苗在水里欢快地游动,像撒了一把碎银。

周渔收拾好水箱,给阿海留下两包防疫粉:“这粉记得每月撒一次,有啥问题随时找俺,互助社的电话就在手册上,打过去俺半天就能到。”

阿海送周渔到路口,望着鱼塘的方向:“周渔兄弟放心!俺肯定把苗养好,年底等你来吃炖鱼,到时候让你看看,农科的人工苗有多好!”

夜幕降临时,阿海坐在塘边,手里捧着养殖手册,路灯的光映在水面上,鱼苗偶尔跃出水面,溅起小小的水花。

他想起年底卖鱼的场景——商队来收鱼,村民们一起装鱼,赚的钱能给娃买新课本,能给媳妇买岭南织锦,心里满是希望。

第二天一早,阿海就按手册喂起了鱼苗,细糠撒在水面,引得鱼苗争食,阿梅和阿莲也来帮忙,学着喂苗的法子。

岭南的鱼塘边,又多了一份忙碌的生机,这500尾人工鱼苗,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更让岭南的“人丁兴旺,物产丰饶”,多了一份扎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