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轮回井:渣男劫 > 第82章 出言相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就是十三岁的太子刘炟。查攀安偷偷打量这位未来的皇帝——面容清秀,眉目间透着超出年龄的沉稳。他跪在角落,大气不敢出,生怕惊扰了这位小主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查攀安的膝盖开始发疼。就在他考虑要不要偷偷换个姿势时,太子突然开口了:你是新来的?叫什么名字?

声音稚嫩却透着威严。查攀安连忙叩首:回殿下,奴才郑众。

郑众?太子放下竹简,转过身来,这名字太俗。既然你来了东宫,我给你改个名字吧。他略一思索,就叫……小安子如何?

查攀安差点笑出声。小安子?这不是清宫剧里太监的标配名字吗?汉朝就这么叫了?但他不敢表现出来,只能恭敬地叩首:谢殿下赐名。

起来吧,别总跪着。太子挥了挥手,过来帮我整理这些书简,按照经史子集各个分类。

查攀安如蒙大赦,连忙起身走到矮几旁。看着堆积如山的竹简,他犯了难——汉代的图书分类他完全不懂啊!

怎么,不会?太子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窘迫。

查攀安急中生智:回殿下,奴才家乡偏远,只认得几个字……但奴才手巧,可以学!

太子盯着他看了几秒,突然笑了:有意思。赵德全说你识字不多,但我看你眼神灵动,不像愚钝之人。他拿起一卷竹简,这是《论语》,你能读几句吗?读几句本宫听听。

查攀安松了口气。《论语》他还是知道一些的。他接过竹简,辨认着上面的隶书,缓慢但准确地读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错嘛。太子似乎很满意,以后你就负责整理我的书简,顺便认认字。我不喜欢身边都是目不识丁的人。

奴才一定努力学习,不负殿下期望。查攀安暗自庆幸。看来这位小太子喜欢聪明人,这倒是个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查攀安小心翼翼地适应着东宫的生活。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打扫庭院、准备热水;太子起床后,他要伺候洗漱、更衣;太子去上课时,他要整理书房、清洗笔墨;晚上还要守夜,随时准备伺候……

虽然工作繁重,但查攀安发现太子对他似乎格外宽容。其他太监犯错会被责罚,而他总能得到谅解。更奇怪的是,太子经常问他一些超出太监知识范围的问题,比如对某段历史的看法,或者某种礼仪的由来。

这天傍晚,查攀安正在书房整理竹简,太子突然屏退左右,只留下他一人。

小安子,过来。太子招手示意他靠近。

查攀安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跪行到太子跟前:殿下有何吩咐?

我观察你多日,发现你……不太一样。太子直视着他的眼睛,你知道的东西比一般太监多得多,而且看问题的角度很独特。

查攀安的心跳骤然加速。难道被发现了?他强作镇定:奴才只是喜欢听学士们讲学,记性好些罢了……

是吗?太子从袖中取出一张绢布,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那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查攀安定睛一看,差点惊叫出声——那分明是现代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虽然写法有些古老,但绝对是1到9的数字符号!

这……这是……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这是我偶然在一本西域来的古籍上看到的。太子紧盯着他的表情,整个东宫没人认得,但你看到时的反应……好像认识?

查攀安的脑子飞速运转。阿拉伯数字在东汉时期根本不可能传入中国!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人和他一样穿越了?还是说……这个太子有问题?

奴才……奴才小时候见过一个西域商人,他教过我一些奇怪的符号……他硬着头皮编造谎言。

太子沉默良久,突然笑了:有趣。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也许你会更感兴趣。

查攀安一头雾水地退下,心中警铃大作。这个太子绝对不简单!历史上十三岁的刘炟怎么可能对西域古籍感兴趣?更别说认识阿拉伯数字了!要么是他记错了历史,要么……这个时空本身就有问题。

夜深人静时,查攀安躺在太监通铺上,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鼾声,思绪万千。他想起21世纪的现代生活,想起那些被他伤害过的女孩,想起自己轻浮放浪的人生……这没完没了的报应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被困在古代,还成了太监?

不,一定有办法可以扭转乾坤。既然能穿越到古代,肯定也能穿越回现代社会去。太子身上有些异常,也许东宫藏着某些见不得人的秘密……

他摸了摸藏在枕头下的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他偷偷收集的一些草药和金属碎片。虽然没了命根子,但现代人的知识和头脑还在。他要查清自己被迫净身的真相,要找出太子身上的秘密,更要找到解除诅咒的方法。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查攀安暗暗发誓:无论是谁把他变成这样,他都要让对方付出代价。真太监又如何?历史上不是照样有太监权倾朝野吗?既然命运把他扔到这个时代,他就要玩转这个时代!

明天见到太子,也许就是揭开谜团的第一步……

查攀安端着茶盘,轻手轻脚地走进太子书房。自从上次阿拉伯数字事件后,太子刘炟对他越发另眼相看,经常单独召见他讨论各种问题。

小安子,来得正好。太子放下手中的竹简,眉头紧锁,今日早朝出了件大事。

查攀安将茶盏轻轻放在案几上,垂手而立:殿下为何事烦忧?

太常孔僖在朝堂上议论前朝帝王功过,说孝元皇帝优柔寡断、孝成皇帝奢靡无度。太子端起茶抿了一口,御史大夫认为他大不敬,在父皇面前参了他一本,要治孔僖的罪。

查攀安眼皮一跳。这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僖崔骃传事件吗?他隐约记得《后汉书》中记载过这事,但具体细节已经模糊。

殿下如何看待此事?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太子放下茶盏,手指轻叩案几:孔僖所言非虚。孝元皇帝确实优柔,导致外戚专权;孝成皇帝沉溺酒色,致使王莽得以坐大。但直言先帝过失……

查攀安看出太子的犹豫,心中一动。这是个展示自己价值的好机会!

殿下,奴才斗胆进言。他压低声音,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孔大人评论前朝得失,正是为了本朝不再重蹈覆辙啊。

以史为鉴……太子眼睛一亮,说得好!继续。

他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言,竟然救了太常大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