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总管话音落下,又一队小太监捧着黄金托盘,快步走了进来。

银盖揭开。

这次,是一道热气腾腾的汤菜。

只见那汤色奶白,浓郁醇厚,里面是炖得烂熟的鸡块,和一种……看着晶莹剔透,有些像是粉丝的东西。

“此乃,番薯粉条炖鸡。”太监高声介绍道。

粉条?

官员们又愣住了。

那土疙瘩,还能做成粉条?

有人试探着,夹起一筷子粉条,送入口中。

那粉条,爽滑q弹,韧性十足,吸饱了浓郁的鸡汤,一口下去,鲜香四溢,口感绝佳!

“嘶——好!这粉条,比绿豆粉做的,更滑,更弹牙!”

“配上这鸡汤,简直是绝配啊!”

紧接着。

第三道菜:“黄金番薯烙”。

第四道菜:“香烤番薯片”。

第五道菜:“番薯叶窝窝头”。

……

一道又一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菜肴,如同流水一般,被端了上来。

蒸的、煮的、烤的、炸的、做成点心的、磨成粉的、甚至连那藤蔓上的叶子,都做成了清爽可口的小菜!

在李善长和徐达的带动下,整个奉天殿,逐渐热闹起来。

官员们彻底忘记了什么叫皇家威仪,什么叫食不言寝不语。

他们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吃!

一个个吃得是满嘴流油,满头大汗,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他们之前还在腹诽,说这是“土疙瘩”。

可现在,他们只恨自己肚子太小,装不下这满桌的“人间美味”!

坐在武将之首的徐达,看着对席那帮文臣的吃相,尤其是李善长那副恨不得把盘子都舔干净的模样,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这老狐狸,演得可真像。

他想起了几天前,皇上在暖阁里单独召见他时的情景。

那日,皇上也是这般,脸上挂着一种神秘又得意的笑。

“天德啊。”朱元璋拍着他的肩膀,语气亲切,

“过几日,咱要在奉天殿,办一场‘全番薯宴’,到时候,需要你得给咱帮个忙。咱已经和善长、伯温说过这件事,到时候,你们配合一下。”

……

坐在文臣之首的李善长,心有所感,和武将第一的徐达,对视了一眼。

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心照不宣。

此外,他们比其他人想得更多。

这番薯,能当菜,能做点心,还能当主食!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它不是什么只能偶尔尝鲜的“奇珍”,而是一种真正的,可以填饱肚子的“粮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大殿里的气氛,已经从最初的诡异,变成了如今的热烈。

所有人都吃得心满意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朱元璋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玉筷,发出“当”的一声轻响。

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整个大殿安静了下来。

所有官员都停下了动作,齐刷刷地看向龙椅上的皇帝。

朱元璋擦了擦嘴角,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如同一个招待客人的热情老农。

他环视全场,慢悠悠地开口问道:

“诸位爱卿,今日这‘全番薯宴’……”

“味道,如何啊?”

朱元璋这话一问出口,整个奉天殿,静了一瞬。

然后,“轰”的一下,就炸了。

“陛下!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

一个嗓门大的武将,嘴里的窝窝头还没咽下去,就抢着站了起来,满脸红光。

“没错!尤其是那拔丝番薯,甜而不腻,香糯可口,臣以为,比那什么荔枝,好吃多了!”

“臣觉得那番薯粉条才是绝品!爽滑弹牙,回味无穷!”

“番薯叶也好吃!清脆爽口,解腻!”

一时间,奉天殿里,马屁与口水齐飞,赞美共咀嚼一色。

那场面,跟后世的网红美食探店现场,也没什么区别了。

而在这片嘈杂的赞美声中,有一个人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

韩国公,李善长。

只见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先是对着朱元璋,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然后,他才用一种带着三分激动,三分感慨,四分求知若渴的语气,开口说道:

“陛下!”

他这一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压过了所有的杂音。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李善长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震撼与向往。

“臣斗胆,敢问陛下!此番薯,真乃神物也!既可为菜,又可为主食,味道更是冠绝古今!”

“不知此等祥瑞,究竟是产自何方仙山?我等凡夫俗子,是否有幸,也能得些种子,在自家田里,种种看?”

这话问的,简直是艺术。

既把番薯夸上了天,捧成了“祥瑞”。

又不动声色地,把所有官员心里最想问的问题,给问了出来。

——这好东西,我们能种吗?

一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巴巴地看着朱元璋,等着他的答案。

朱元璋心里都快笑开花了。

(李善长这老狐狸!这托儿,这神态,这台词,真是绝了!)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却露出一副“你们总算问到点子上了”的表情。

“善长问得好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底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慢悠悠地说道:

“诸位爱卿,这三个月,你们一个个,明里暗里,没少往咱的御花园里瞅吧?”

这话一出,底下不少官员,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跟猴屁股似的,纷纷低下头,不敢与朱元璋对视。

“你们心里头,是不是都在嘀咕,咱这个皇帝,是不是不务正业,放着好好的国家大事不理,跑去花园里玩泥巴了?”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戏谑。

“臣等不敢!臣等不敢!”

底下官员呼啦啦跪倒一片,吓得是魂不附体。

“行了行了,都给咱起来。”朱元璋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咱今天心情好,不跟你们计较这个。”

“咱知道你们好奇。”

他话锋一转,嘴角的笑意,变得神秘起来。

“今天,就让你们知道个明白!”

他对着旁边的太监总管,抬了抬下巴。

太监总管立刻会意,从袖子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卷轴。

他清了清嗓子,展开卷轴,用一种抑扬顿挫,仿佛唱戏般的调子,高声念诵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于御花园,开辟试验田,亲植神物‘番薯’。”

“历时三月,亲手掘之。”

“于七日前丰收……”

念到这里,太监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大殿里,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连呼吸都忘了。

他们知道,最关键的,要来了!

太监深吸一口气,猛地提起了嗓门,用尽全身的力气,吼出了那个即将载入史册的数字:

“折算下来……”

他的声音,在这里,又陡然拔高了八度,尖锐得几乎要刺破所有人的耳膜!

“亩!产!三!千!八!百!斤!”

……

死寂。

如同坟墓一般的死寂。

整个奉天殿,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时间,空间,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刻,彻底凝固了。

“亩产三千八百斤”这几个字,就像几道天雷,狠狠地劈在了每一个人的天灵盖上!

那些刚才还满脸堆笑,高谈阔论的官员们,此刻,一个个,全都僵在了原地。

有的,张着嘴,筷子上的粉条掉进了汤碗里,溅了一脸汤汁,却毫无察觉。

有的,瞪着眼,手里的酒杯倾斜,甘醇的美酒流了一地,也浑然不顾。

还有的,更是直接傻了,两眼发直,瞳孔涣散,嘴里无意识地,反复念叨着:

“三千斤……一亩……三千斤?”

“不可能……这不可能……”

要知道,这个时代,风调雨顺,上好的良田,一亩地能产出四五百斤小麦,也就是两石到三石,那都得是谢天谢地,祖坟冒青烟了。

而且最短也要花上四五个月时间!

可现在,朱元璋告诉他们。

他,在御花园里,花了三个月种出来的东西,一亩地,能产三千斤!

三千斤!

是小麦产量的六七倍!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是个足以让所有读书人,把读了几十年的《齐民要术》当场撕了,然后抱着孔夫子牌位痛哭流涕的概念!

这是个足以让整个大明王朝,从上到下,所有人的世界观,彻底崩塌,然后重塑的概念!

“咕咚。”

不知是谁,艰难地咽了口唾沫。

这声音,在这死寂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

也像一个信号,瞬间惊醒了这些石化的官员。

“哗啦——”

在李善长几位为首官员的带领下,其他官员,再一次,整齐划一地,跪了下去!

这一次,不是因为恐惧,也不是因为礼节。

而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无法抑制的……战栗!

和狂喜!

他们脑子里,那一把把算盘,已经噼里啪啦地打疯了!

一亩地,多产两千多斤粮食!

那整个大明,亿万亩耕地,能多产出多少粮食?

那将是一个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大明,将再无饥饿!

这意味着,国库的粮食,将堆积如山!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养活更多的军队,去把北边那些不老实的蒙古人,彻底按在地上摩擦!

这意味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鼎盛的黄金盛世,即将在他们手中,变成现实!

而就在众人心神激荡,难以自已之时。

太监那高亢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不,是最后一捆稻草!

“又,燕王、秦王、晋王、吴王四位殿下,于京郊薄田,试种番薯一亩。”

“此地,沙土贫瘠,前有旱情。”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