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218章 帝都论功谋长远,江南新绿映初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8章 帝都论功谋长远,江南新绿映初心

一、辰时归京入朝堂,洪灾复盘定功过

六月初八辰时,载着叶尘的越野车驶入帝都城门。历经江南洪灾的日夜奔波,他虽难掩倦色,眼神却依旧锐利——此次江南之行,不仅抵御了洪峰,更揪出了一批贪腐官吏,厘清了防洪工程的积弊,此刻,他要在朝堂之上,为这场“抗洪之战”做个了断,更要为江南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太和殿内,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叶尘走上龙椅,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沉声道:“此次江南洪灾,朕亲赴一线,见证了各地官吏的作为,也看到了百姓的坚韧。今日召众卿前来,一是复盘洪灾应对,论功行赏、追责问责;二是商议江南灾后重建与长效防洪之策,绝不让悲剧重演。”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率先出列:“陛下,江南各地灾情统计已汇总完毕——共倒塌房屋一百五十六间,受损农田一千零一十亩,无一人因灾伤亡。灾后重建款项已拨付到位,预计一月内可全面恢复。”

叶尘点头,转而看向刑部尚书:“此前揪出的清河县刘三、昆山县周福、吴县赵德才等贪腐官吏,审讯进展如何?”

刑部尚书躬身回道:“回陛下,所有涉案人员均已认罪。刘三、周福等人克扣粮款、偷工减料,致防洪工程存险,按律当斩;其同党及包庇官员,已革职查办,家产充公用于江南重建。此案证据确凿,恳请陛下定夺行刑日期。”

“三日后,于午门处斩,警示天下官吏!”叶尘语气冰冷,“朕要让所有为官者知道,贪腐害民者,无论官阶高低,必遭严惩!”

随后,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工部尚书与苏州府知府身上:“工部尚书督建防洪物资,调度及时;苏州府知府在洪灾中亲守堤坝,整改有力,朕封你二人为‘抗洪功臣’,各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江南各地百姓监督队、工匠及值守士兵,亦按功行赏,由户部尽快落实。”

受赏官员跪地谢恩,殿内百官无不凛然——此次江南之行,陛下既显雷霆之威,又怀体恤之心,谁也不敢再存敷衍之念。

二、巳时朝堂议良策,长效防洪定新规

赏罚分明之后,叶尘将话题转向长效防洪:“江南水患频发,此次虽侥幸度过,但仅靠临时整改远远不够。众卿可畅所欲言,如何才能为江南筑就‘百年防洪线’?”

工部尚书率先开口:“陛下,臣以为,当从三方面入手:其一,修订《防洪工程规范》,要求所有堤坝、排水渠必须用钢筋水泥加固,每段工程需有工匠签名存档,出问题可追溯到人;其二,在江南各府县设‘防洪巡检司’,由工部直接管辖,每月巡查一次工程隐患,杜绝地方官员插手;其三,在长江、钱塘江等主要江河沿岸,修建水位监测站,与司天监联网,提前预警汛情。”

“此策可行。”叶尘颔首,又看向户部尚书,“防洪工程与灾后重建需大量资金,户部可有规划?”

户部尚书躬身道:“回陛下,臣已核算——江南长效防洪工程需银三百万两,可从今年国库结余中拨付一百万两,剩余两百万两由江南各府县按富庶程度分摊,分三年缴清,不加重百姓负担。同时,臣建议设‘防洪专项粮库’,每年储备十万石粮食,以备灾时之需。”

“准。”叶尘转向吏部尚书,“江南部分官员空缺,吏部需尽快选派清廉能干者赴任,优先选用此次抗洪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官吏。”

吏部尚书连忙应道:“臣遵旨!吏部已筛选出二十名候选官员,均无贪腐记录,且有地方治理经验,明日便可启程赴江南。”

朝堂之上,众卿各抒己见,从工程规范到资金保障,从官员选拔到百姓动员,一条条对策渐渐成型。叶尘不时补充:“朕还需加一条——要求江南各府县每年秋收后,组织百姓修缮堤坝,按工时给予粮食补贴,既加固工程,又为百姓增收,一举两得。”

巳时末,《江南长效防洪条例》初步敲定,叶尘命工部与户部牵头,三日内拟定细则,颁布天下。此时,殿外传来通传:“陛下,江南温州府知府递上急奏,言温州瓯江堤坝旁发现一处古河道,若疏通可分流江水,缓解防洪压力。”

叶尘眼前一亮:“即刻传旨,命温州知府暂停其他工程,先组织人手勘探古河道,所需资金由户部优先拨付。若勘探可行,纳入江南长效防洪工程,作为重点项目推进。”

三、午时御书房见匠,亲授图纸谋创新

午时,叶尘未回后宫休憩,而是召来工部的三名老工匠,前往御书房。这三名工匠均是江南人,此次在镇江、绍兴等地加固堤坝时,提出了不少实用建议,深得叶尘认可。

御书房内,叶尘铺开江南水系图,指着长江与太湖连接处:“此处水流湍急,每次洪灾都极易溃堤。朕昨夜琢磨了一个想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能否在此修建一座‘控水闸门’,平时可调节水流,灌溉农田;洪灾时可关闭闸门,阻挡江水倒灌,同时配合下游排水渠,形成‘拦排结合’的体系?”

老工匠们围上前,仔细看着图纸上叶尘标注的闸门位置与结构。为首的王工匠沉吟片刻:“陛下,此想法甚妙!不过,闸门需用厚铁铸造,且需安装绞车控制开关,若绞车失灵,闸门便成摆设。臣建议,在闸门旁增设手动装置,确保万无一失。”

另一名李工匠补充道:“陛下,太湖周边多淤泥,闸门地基需打得更深,可用松木打桩,再浇筑钢筋水泥,防止地基下沉。另外,可在闸门两侧修建观测塔,实时监测水位与水流,便于及时调整。”

叶尘连连点头:“你们说得对,这些细节必须考虑周全。朕命你们三人牵头,组建‘江南防洪工程技术队’,负责控水闸门及其他重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所需材料、工匠,可直接向工部申请,任何人不得阻拦。”

工匠们激动地跪地谢恩:“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打造最坚固的防洪工程!”

叶尘扶起他们,又叮嘱道:“你们不仅要建工程,还要带徒弟——在江南各府县选拔年轻工匠,传授筑堤、修闸的技艺,让江南有自己的技术队伍,日后便可自主维护防洪工程。”

三名工匠齐声应诺,捧着图纸匆匆离去,准备赶赴江南开展工作。御书房内,叶尘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意——防洪不仅要靠官员,更要靠这些身怀绝技的工匠,靠每一个心系家园的百姓。

四、未时后宫议农桑,心系江南补种事

未时,叶尘回到后宫,皇后正带着宫女整理刚送来的江南新茶。见叶尘归来,皇后连忙迎上前,递上一杯热茶:“陛下连日奔波,辛苦了。听闻江南洪灾已过,百姓们都安好?”

叶尘接过茶,坐在榻上,叹了口气:“百姓安好,只是不少农田被淹,秧苗毁了大半。眼下正是补种的时节,若错过了,今年江南的收成怕是要减产。”

皇后沉吟片刻:“陛下,臣妾娘家在江南苏州府,家中有几处良田,往年储备了不少晚稻种子。臣妾可让人将种子运往江南,无偿分发给受灾百姓。另外,臣妾可召集后宫嫔妃,捐出部分首饰,换成粮食,补贴受灾农户。”

叶尘心中一暖,握住皇后的手:“有你相助,江南百姓定能更快渡过难关。不过,仅靠后宫捐赠远远不够,朕已命户部从帝都粮库调拨五万石晚稻种子,明日便由越野车队伍运往江南,确保每一户受灾农户都能领到种子。”

他顿了顿,又道:“朕还打算传旨,江南各府县的官员需亲自下田,指导百姓补种。凡补种及时、收成良好的村落,免除明年一半的赋税,激励百姓积极恢复生产。”

皇后笑着点头:“陛下想得周全。臣妾这就去安排捐赠事宜,明日一早便将种子和财物送往江南。”

叶尘看着皇后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帝王治国,不仅要靠朝堂百官,更要有贤内助的支持,有天下百姓的同心。只有上下一心,才能让国家安定,让百姓安居乐业。

五、申时传讯江南,新绿初绽报平安

申时,叶尘的传讯设备响起,是江南温州府知府发来的消息:“陛下,古河道勘探已完成!此河道宽三丈,深两丈,连接瓯江与东海,疏通后可分流三成瓯江洪水,且可灌溉沿岸千亩农田。目前,工匠队伍已开始清理河道淤泥,预计一月内可完工。”

紧接着,绍兴府知府也传来捷报:“陛下,曹娥江堤岸受损农田已全部完成排水,晚稻种子已分发到位,百姓们正忙着补种,田埂上已能看到新绿。另外,陛下派来的年轻工匠已开始授课,本地工匠学习热情高涨。”

叶尘逐一回复,叮嘱各地官员务必做好补种后的灌溉与防虫工作,确保秋收能有好收成。随后,他走到御花园,望着园内盛开的牡丹,心中却想着江南的田野——此刻,那里定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百姓们弯腰补种,工匠们修缮房屋,官员们巡查工程,处处都是生机与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御书房的奏折上,叶尘拿起一份关于江南防洪巡检司官员选拔的奏折,仔细批阅。他知道,江南的灾后重建与长效防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守住初心,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就一定能让江南这片土地,永远远离水患,永远绿意盎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