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19章 江南护暑守新政,内宫吹风构陷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江南护暑守新政,内宫吹风构陷深

苏州府民生司分署的大门,在“百姓”们的冲撞下发出“吱呀”的哀鸣。门板上已被撞出几道裂痕,木屑飞溅,外面的呼喊声越来越凶,夹杂着石块砸在墙上的闷响。

苏晴站在二门后,身后是二十个手持长刀的新政卫兵——这些都是从北伐军里挑选的老兵,虽人数不多,却个个眼神锐利,气息沉稳。“守住门口,不许任何人进来!”苏晴声音清亮,手中长剑斜指地面,“他们是豪强私兵假扮的,不是百姓,一旦冲进来,格杀勿论!”

卫兵们齐声应和,长刀出鞘的声音整齐划一。门外的“百姓”见冲撞无效,突然有人高喊:“点火!烧了这害民的衙门!”几个手持火把的人冲上前,就要往门上扔火。

“放箭!”苏晴一声令下,屋顶上突然站起十几个弓箭手,箭矢如流星般射出,持火把的人应声倒地,火把滚落在地,被卫兵们迅速扑灭。

“里面的人听着!”一个粗哑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交出苏晴,我们就撤兵,否则,今天踏平这里,一个不留!”

苏晴冷笑一声,走到门边,对着外面高声道:“我就是苏晴!你们不是要‘还田’吗?那就拿出地契来!是谁强占了你们的田?是孙家?还是李家?你们不过是豪强的走狗,假扮百姓闹事,真以为能骗过所有人?”

人群一阵骚动。几个被胁迫来的真百姓,听到“强占田亩”四个字,眼神开始动摇——他们本就是被豪强以“给粮食”为诱饵叫来的,此刻听苏晴一说,再看身边那些凶神恶煞的“同伴”,哪里还不明白自己被利用了。

“别听她胡说!”粗哑的声音再次响起,“她就是想拖延时间,等援军来!兄弟们,冲啊!”

可这次,人群的冲势明显弱了。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是苏州府的衙役和新军!为首的衙役头领高声喊道:“奉陛下旨意,捉拿假扮民乱的豪强私兵!放下兵器者免死,反抗者格杀勿论!”

“援军来了!”署内的卫兵们欢呼起来。外面的“百姓”瞬间乱作一团,真百姓纷纷扔下锄头逃跑,私兵们想要抵抗,却被衙役和新军团团围住。一番厮杀后,私兵们死伤惨重,领头的几个被生擒,剩下的四处逃窜。

苏晴走出署门,看着被绑的私兵头领,厉声问道:“是谁派你们来的?是江南的豪强,还是帝都的王渊?”

头领低着头,牙关紧咬,不肯说话。苏晴早有准备,让人带上来一个被活捉的豪强管家——正是之前帮孙家打理田亩的那个。管家一见头领,立刻哭喊道:“大人,是王大人让我们家老爷这么做的!他说只要闹起来,陛下就会罢免苏大人,放缓均田令!”

头领脸色骤变,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地:“是……是王渊大人的谋士传的信,让我们假扮民乱,围攻民生司,还说事成后会保我们平安……”

苏晴让人将供词记录在案,又派人将头领和管家押往帝都,交由吏治司审问。她看着满地狼藉的署门,心中明白——这场闹剧虽然平息了,但王渊绝不会就此收手,朝堂上的暗斗,还远没有结束。

与此同时,帝都的皇宫内,李公公正躬着身子,在叶尘面前“无意”提起江南的事:“陛下,奴才听江南来的太监说,苏晴大人在苏州府‘行事激进’,不仅逼得豪强闹事,还连累了不少百姓,现在江南的士人都在说,均田令是‘苛政’呢。”

叶尘正在批阅奏折,闻言抬起头,眼神冷淡地看着李公公:“哦?你倒是说说,苏晴怎么‘行事激进’了?是强占了百姓的田,还是苛待了士人?”

李公公被问得一噎,连忙道:“奴才也只是听说……听说苏大人强行丈量豪强的田,还把不愿意配合的吏员都革职了,惹得人心惶惶。”

“听说?”叶尘放下朱笔,语气加重,“朕记得,你是宫里的太监,只管伺候朕的起居,朝堂之事,轮得到你来说三道四?江南的事,朕自有苏晴和苏瑶的奏折,用不着听你‘听说’。”

李公公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跪倒在地:“奴才知错!奴才再也不敢了!”

叶尘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李公公是王渊安插在宫里的人,以前就经常在旧帝面前说信王的坏话,现在又想来挑拨离间。他冷哼一声:“念在你伺候朕多年的份上,这次饶了你。再敢妄议朝政,或者替别人传递消息,朕定不轻饶!”

李公公连滚带爬地退下,心里却暗自庆幸——幸好没被看出破绽,还能继续留在宫里,给王大人传消息。

而在王府内,王渊正对着心腹谋士发脾气:“废物!江南的事又搞砸了!私兵被擒,管家招供,现在苏晴手里有了证据,我们就更危险了!”

谋士却显得很镇定:“大人别急,江南的事虽然没成,但宫里的李公公已经按我们的吩咐,在陛下面前吹风了。只要陛下对苏晴产生怀疑,我们就有机会。另外,军饷案的物证,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毁掉。”

“毁掉?怎么毁?”王渊眼睛一亮。

“王大人老家的地窖和江南的庄园,我们已经派人去了。”谋士道,“只要把三十万两军饷和庄园的地契都烧掉,就算柳若璃的人找到了地方,也拿不到证据。没有物证,仅凭刘全的口供,陛下也不能定您的罪。”

王渊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好!做得好!只要毁了物证,苏晴那边的供词也不足为惧——毕竟,那些私兵和管家都是小人物,就算指认我,也可以说是被屈打成招。”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你再去联络礼部的张敬之,让他在朝堂上继续弹劾算科,说士人对增设算科‘怨声载道’,请求陛下暂停科举改革。只要把朝堂的注意力吸引到科举上,陛下就会暂时忽略军饷案和江南的事。”

谋士躬身应下,匆匆离去。王渊走到窗边,望着皇宫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容——叶尘,苏晴,柳若璃,你们以为赢了几局就稳了?这场暗斗,到底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此时,柳若璃派去查抄王渊家产的人,已经抵达王渊的老家——山西太原府。领头的是吏治司的主事周明,他带着五十个卫兵,直奔王渊的祖宅。祖宅的管家见势不妙,想要阻拦,却被卫兵们推开。

周明带人冲进后院,果然在一个隐蔽的地窖里发现了大量的银子和地契。“快,把这些都装起来,带回帝都!”周明兴奋地喊道。可就在卫兵们动手搬运时,外面突然冲进来一群黑衣人,手中拿着火把,直奔地窖而来。

“不好!有人要毁证据!”周明大喊一声,立刻让人保护银子和地契,自己则带着卫兵冲出去阻拦。黑衣人二话不说,举着火把就往地窖里扔,周明拼死挡住,手臂被火把烧伤,疼得龇牙咧嘴。

卫兵们与黑衣人展开厮杀,地窖里的银子和地契却被火点燃,浓烟滚滚。周明看着燃烧的地窖,心中一急,不顾伤痛,冲进地窖,想要抢救地契。可火势太大,地契很快被烧成灰烬,银子也被烧得变形。

“快撤!”周明无奈,只能带着卫兵们撤离。黑衣人见目的达到,立刻撤退。周明站在燃烧的地窖前,看着被烧毁的证据,心疼得捶胸顿足——差一点,就差一点就能拿到军饷案的物证了!

他立刻写了一封急信,快马加鞭送往帝都。此时的帝都吏治司内,柳若璃正拿着苏晴送来的供词,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江南的供词加上刘全的口供,足够定王渊的罪了。可就在这时,周明的急信到了。

柳若璃看完信,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怎么了,二嫂?”林婉儿连忙问道。

“证据……证据被烧了。”柳若璃声音颤抖,“周明在太原府的地窖里找到了银子和地契,却被黑衣人烧毁了,现在只剩下一些变形的银子,地契全没了。”

林婉儿也慌了:“那怎么办?没有地契,就不能证明这些银子是当年的军饷,也不能证明江南的庄园是王承业受贿所得。”

柳若璃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没关系,我们还有刘全的口供和江南私兵的供词。虽然物证没了,但这些人证也足够让王渊脱不了身。我现在就去太和殿,把这些情况告诉陛下。”

她立刻起身,赶往太和殿。此时的叶尘,正拿着陈武送来的奏折,上面写着江南民乱已平,私兵头领和管家已被押往帝都。柳若璃走进殿内,将周明的急信和江南的供词递给叶尘。

叶尘看完,脸色冰冷:“王渊真是好手段,竟然派人毁了物证。不过,他以为毁了物证就没事了?刘全的口供和江南私兵的供词,足够让他在朝堂上百口莫辩。”

他顿了顿,对柳若璃道:“明日朝会,你把这些供词都带上来,当着百官的面,揭穿王渊的罪行。另外,让周明把太原府地窖里剩下的银子带回帝都,就算变形了,也能作为旁证。”

柳若璃领命而去。叶尘走到殿外,望着太原府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杀意——王渊的步步紧逼,已经让他忍无可忍。明日的朝会,就是这场朝堂暗斗的决战时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