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15章 新官赴任传新政,蛮族求和定边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5章 新官赴任传新政,蛮族求和定边境

帝都的城门刚打开,一百二十名新科考生就已身着官服,整齐地站在城外。柳若璃站在队伍前,手里拿着任职名册,声音清晰有力:“农科三十人,分赴兖州、徐州、江南各州,主理农事改良与均田令落实;工科二十人,入军器监与矿冶署,协助改良冶铁炉与铸造兵器;商科十五人,随苏晴大人打理漕运与商会;医科二十五人,前往各州府惠民药局,负责诊治百姓与药材管理;文武科三十人,入地方县衙历练,掌治安与赋税登记。”

李默站在农科队伍里,听到自己被派往兖州,心中既激动又忐忑。柳若璃走到他面前,递过一份农事手册:“兖州刚推行均田令,百姓缺经验,你要把水稻改良的法子教给他们,多去田间地头,少待在衙署里。”

李默接过手册,郑重地躬身:“下官定不负大人所托,让兖州的百姓多收粮、吃饱饭!”

队伍分路出发时,苏晴带着商科的新官往漕运码头去,郑蓉则领着医科的人前往各州府——新官们的身影,像一颗颗种子,被播撒到帝国的各个角落,带着新政的希望,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雁门关外的草原上,马三正带着几个斥候,看着蛮族的使者捧着降书,缓缓走来。使者走到马三面前,躬身道:“巴图首领知道错了,愿向朝廷求和,以后每年向朝廷进贡马匹和皮毛,再也不敢侵犯边关。”

马三接过降书,冷笑一声:“上次偷袭雁门关的账还没算,现在知道求和了?告诉巴图,想要求和可以,必须交出五千匹战马,再派质子入帝都为质,否则免谈!”

使者连忙点头:“巴图首领都答应!只要朝廷肯停战,什么条件都答应!”

马三带着使者回到雁门关,立刻传信给陈武。三日后,陈武带着五千士兵抵达雁门关,与巴图会面。巴图看着陈武身后的精锐士兵和新式铠甲,心中满是敬畏,连忙献上战马和质子:“以后草原就是朝廷的屏障,绝不再犯边关!”

陈武接过降书,语气严肃:“记住你说的话!若再敢侵犯,定踏平你的营地!”

巴图连连应下,带着残部退回草原。陈武看着他的背影,对马三道:“派斥候继续监视草原动向,另外,在雁门关外建一座互市,让百姓和蛮族交易——用丝绸、茶叶换他们的马匹、皮毛,既能稳定边关,又能增加朝廷收入。”

马三点头:“好主意!这样一来,蛮族有了活路,就不会再想着打仗了。”

傍晚时分,陈武的捷报传到帝都。叶尘坐在太和殿里,看着捷报,嘴角露出笑容。苏瑶、柳若璃、陈武等核心重臣站在殿下,脸上满是欣慰——新政推行半年,吏治渐清,民生渐稳,边患暂平,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均田令已在十五个州县推行,科举选出了第一批实干官员,黄河堤坝挡住了汛期,边关也定了。”叶尘的声音沉稳,“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要在全国推行均田令,扩大科举规模,修更多的水利工程,炼更多的兵器——三十年新政,我们才走了第一步。”

苏瑶上前一步:“陛下,民生司计划明年在全国修二十条水渠,三十个粮仓,让更多百姓受益。”

柳若璃接着道:“吏治司准备明年开第二次科举,增设‘算科’,选拔懂算术的人才,管理地方账目与赋税。”

陈武则道:“兵备司要在明年炼出十万斤铁,给边疆的士兵都换上新铠甲,再训练五万新军,巩固边防。”

叶尘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新政的核心是‘民为邦本’,只要我们守住这个初心,一步一个脚印,三十年之后,定能迎来盛世。”

夜色渐深,太和殿的灯火依旧明亮。叶尘看着殿外的星空,心中充满了信心——那些奔赴各地的新官、守护边关的士兵、修堤冶铁的百姓,都是盛世的缔造者。而他要做的,就是带领大家,沿着新政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