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211章 年家倒台的前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雍正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京城的第一场雪落了下来,细密的雪粒裹着寒风,洒在年羹尧京城府邸的朱红大门上,给这座曾煊赫一时的宅院蒙上了一层冷意。府门前的两尊石狮子,往日里威严凛凛,此刻却因门庭冷落,显得有些萧索 —— 自年羹尧被贬杭州将军后,府里的下人走了大半,只剩几个老仆和管家守着空荡荡的院子。

养心殿内,雍正正对着一份《年羹尧京城府邸资产预估表》出神。表上是胤祥派人初步摸排的结果,标注着 “年府占地十亩,院内有三进主楼、两座跨院,另有地下库房三间”,旁边用红笔写着 “据查,年羹尧任西北大将军期间,曾多次从西北运回‘赏赐’,却未在户部登记”。窗外的雪越下越大,雍正的手指在 “地下库房” 几个字上轻轻敲击,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苏培盛,传朕旨意。” 雍正抬起头,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命内务府总管马齐、刑部尚书刘统勋,带两百名官兵,即刻查抄年羹尧京城府邸,重点清查地下库房、主楼密室,所有金银、字画、玉器,一律登记造册,不得遗漏一物;另派胤祥监督查抄全过程,确保公正,不许任何人徇私。”

“遵旨!” 苏培盛躬身应下,快步走出养心殿,传旨的马蹄声很快消失在风雪中。

雍正看向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对自己说:“年羹尧,朕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不珍惜。贪腐误国,结党乱政,今日查抄,是国法使然,也是民心所向。”

半个时辰后,马齐和刘统勋带着官兵,来到年羹尧府邸门前。年府管家周福穿着一件旧棉袍,看到官兵们手持圣旨,脸色瞬间白了,却还是强撑着阻拦:“各位大人,我家将军虽被贬杭州,却仍是朝廷命官,你们无凭无据,怎能随意查抄府邸?”

“放肆!” 马齐举起手中的圣旨,明黄的绸缎在风雪中格外醒目,“奉皇上旨意查抄,你敢阻拦,便是抗旨!”

周福吓得 “扑通” 跪倒在地,再也不敢说话。官兵们推开厚重的大门,鱼贯而入。年府的院子里积了一层薄雪,枯黄的落叶散落在雪地上,主楼的门窗紧闭,像是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刘大人,咱们分两路查。” 马齐对刘统勋说,“你带一队查主楼和跨院,我带一队查地下库房,胤祥王爷稍后就到,咱们得尽快有结果。”

刘统勋点头,带着五十名官兵走进主楼。主楼一层的客厅里,紫檀木家具蒙着薄尘,墙上还挂着年羹尧平定准噶尔后皇上赏赐的 “忠勇” 匾额,此刻却显得格外讽刺。官兵们撬开书房的暗格,里面藏着十几幅名人字画,其中一幅竟是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这是去年江南盐商送给年羹尧的 “贺礼”,价值连城,却从未在年家资产中登记。

“大人,楼上发现密室!” 一名士兵的喊声从二楼传来。刘统勋快步上楼,只见士兵们正用撬棍撬开一间卧室的墙壁,墙壁后藏着一个两丈见方的密室,里面摆着十几个红木箱子。打开第一个箱子,金灿灿的元宝滚了出来,每一个都刻着 “足赤” 二字;第二个箱子里装满了银锭,码得整整齐齐;后面的箱子里,有翡翠手镯、和田玉摆件、珍珠项链,还有一沓沓的银票,票面从一百两到一万两不等。

“清点数量!” 刘统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 他任刑部尚书多年,见过不少贪腐案,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私藏。士兵们拿着算盘,一边清点一边记录,半个时辰后,初步结果出来了:黄金五千两,白银八十万两,银票二十万两,玉器字画估值五十万两,总计超过一百五十万两!

与此同时,马齐在地下库房也有了发现。地下库房共有三间,其中一间被水泥封死,士兵们用铁锤砸开后,里面竟藏着五十箱军粮 —— 这些都是年羹尧从西北军需中克扣下来的,原本打算高价倒卖,却因失势未能出手。另外两间库房里,堆满了江南的丝绸、茶叶,还有十几匹西洋布料,都是年家商号垄断经营时囤积的货物。

“马大人,刘大人,王爷到了!” 一名士兵高声通报。胤祥披着一件玄色斗篷,踩着积雪走进年府,看到主楼前堆放的金银箱子,眉头紧锁:“查得如何?”

“回王爷,” 马齐递上清点清单,“初步估算,金银字画总计超过一百五十万两,另有五十箱克扣的军粮,以及大量囤积的货物。”

胤祥接过清单,越看脸色越沉:“年羹尧任西北大将军期间,俸禄每年不过两千两,加上皇上赏赐,十年也不过五万两,这一百五十万两,全是贪腐所得!克扣军粮、垄断商号、收受贿赂,他真是胆大包天!”

当天下午,查抄结果就送到了养心殿。雍正看着清单上 “黄金五千两、白银八十万两、银票二十万两” 的数字,猛地将清单摔在御案上,墨汁溅到龙纹砚台上:“一百五十万两!他年羹尧十年俸禄不及零头,竟敢贪墨如此之多!士兵们在西北吃掺沙粮,他却在京城藏金囤银,简直是天理难容!”

苏培盛连忙上前收拾,却被雍正挥手制止:“传朕旨意,即刻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让马齐、刘统勋带着查抄清单和实物证据,到乾清宫议事!”

消息很快传遍京城,议政王大臣们纷纷赶往乾清宫。张廷玉、胤祥、马齐、刘统勋等二十余位王公大臣,齐聚乾清宫大殿,殿中央的桌子上,摆着从年府查抄的黄金元宝、银票、玉器,金灿灿、银闪闪的物件,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各位卿家,” 雍正坐在龙椅上,语气冰冷,“年羹尧贪腐一百五十万两,克扣军粮,垄断商号,证据确凿,你们说说,该如何处置?”

马齐率先出列,躬身道:“皇上,年羹尧贪腐数额巨大,远超历代贪官,且克扣军粮害及士兵,若不严惩,恐难平民愤、正国法!臣奏请,将年羹尧革职拿问,押解回京受审,查抄的资产充入国库,用于新政农耕与军需!”

刘统勋也跟着出列:“臣附议!年羹尧不仅贪腐,还曾结党营私、虚报战功,此前更用‘薨’字诅咒君上,数罪并罚,理应革职拿问,彻查其党羽,以儆效尤!”

殿内的大臣们纷纷附和,连之前曾与年家有过些许往来的礼部侍郎张谦,也低着头说:“年羹尧罪证确凿,臣附议革职拿问。” 只有老臣王掞,犹豫着出列:“皇上,年羹尧曾有平定准噶尔之功,是否…… 是否能从轻发落,贬为庶人,以观后效?”

“从轻发落?” 胤祥立刻反驳,“王大人,你可知年羹尧克扣的五十箱军粮,能让西北一千名士兵吃三个月?你可知他贪墨的一百五十万两,能买多少抗冻麦种子,让多少农户吃饱饭?他的功,早已被他的罪抵消,若从轻发落,如何对得起那些在西北受苦的士兵,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

王掞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躬身退下。雍正看着殿内众臣,语气坚定:“年羹尧罪大恶极,数罪并罚,朕准奏!传朕旨意:一、将年羹尧革去杭州将军之职,即刻押解回京,交刑部严加审讯,彻查其贪腐、结党、虚报战功等罪行;二、查抄的年家资产,除部分充入国库外,其余五十万两用于购买抗冻麦种子和农具,三十万两补贴西北军需,二十万两注入兰馨银行,用于民生低息贷款;三、命胤祥牵头,彻查年家党羽,凡参与贪腐、结党者,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遵旨!” 众臣齐声应下,声音洪亮,震得殿内的烛火微微晃动。乾清宫外的雪还在下,却仿佛洗去了朝堂上的阴霾,为新政的推进,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

消息传到兰馨医馆时,江兰正和丫蛋、大宝、小宝在整理《西北农耕推广预算表》。丫蛋穿着浅绿布裙,手里拿着一支笔,在 “种子采购” 一栏标注着 “需抗冻麦种子三万石,耐旱稻种两万石”,见江兰进来,连忙迎上去:“姐,宫里传来消息,皇上查抄了年羹尧的京城府邸,搜出一百五十万两金银!还召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把年羹尧革职拿问,押解回京受审!”

江兰接过小宝递来的查抄清单,看着上面的数字,眼底没有惊讶,只有一丝释然:“这是迟早的事。年羹尧的贪腐,早已不是秘密,只是之前碍于他的兵权,未能彻底清算。如今证据确凿,朝堂共识达成,清算他,不仅是为了正法纪,更是为了给新政扫清障碍。”

大宝穿着镖局总调度的藏青短打,兴奋地说:“姑母,皇上还下旨,把查抄的资产拿出五十万两买种子农具,三十万两补贴军需!咱们之前推广抗冻麦缺的资金,这下全有了!我这就去跟周叔说,让他提前准备运输,等种子到了,立刻运往西北!”

小宝推了推眼镜,拿出一本新的账册:“姑母,我已经跟户部对接好了,充入兰馨银行的二十万两民生贷款,年息还是三分,重点扶持北方种耐旱作物的农户。另外,我还算了一笔账,五十万两能买抗冻麦种子五万石,比咱们预期的多两万石,明年能在西北多推广三千亩!”

江兰看着家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查抄年府、革职拿问,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新政的推进 —— 用贪腐所得反哺民生,让士兵能吃饱、农户能种粮,这才是最重要的。她对丫蛋说:“你跟农科园的学生们说,让他们提前准备农技手册,明年春天,咱们要派更多人去西北,教农户种抗冻麦和耐旱稻,争取让更多人受益。”

“我这就去!” 丫蛋拿起桌上的预算表,快步走出书房。

江老实和江王氏从村里回来,听说了查抄年府的消息,江老实笑得合不拢嘴:“这就对了!贪赃枉法的人,就该有这样的下场!咱们村明年能多种抗冻麦,全托了皇上的英明,托了新政的福!”

江王氏也笑着说:“你二哥昨天从新疆来信,说他们营里听说年羹尧要被押解回京,士兵们都高兴得放了鞭炮!还说岳将军已经开始整顿军需,以后再也不会有克扣军粮的事了。”

傍晚时分,雪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在医馆的院子里,给积雪镀上了一层金色。江兰站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皇城的方向,心里清楚:革职拿问年羹尧,只是 “年家倒台的前奏”,接下来,还有审讯、彻查党羽、资产落地等一系列事要做。但她有信心,有皇上的信任,有朝臣的支持,有家人的协作,这些事都能顺利推进。

她走进书房,在《新政推进计划》上写下:“雍正二十七年十一月,查抄年羹尧京城府邸,获贪腐资产一百五十万两,议政王大臣会议奏请革职拿问,皇上准奏。后续重点:1. 协助刑部审讯年羹尧,彻查党羽;2. 推进查抄资产落地,采购种子农具、补贴军需、发放民生贷款;3. 扩大西北抗冻麦、耐旱稻种植面积,确保春耕顺利。”

写完计划,江兰放下笔,走到窗前。窗外的月光洒在积雪上,映得院子一片银白。她想起穿越过来的那天,自己还是个迷茫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而现在,她已经能参与到新政的核心决策中,为百姓谋福祉。她知道,年家的倒台,是新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 防治北方旱灾、优化江南漕运、拓展海外贸易…… 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夜风拂过窗棂,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江兰心中的暖意。她轻声说:“年家倒台,新政可期。” 这不仅是对当下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 她会继续带着初心,推进新政,直到看到大清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直到完成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

此时的杭州,年羹尧正住在杭州将军府的偏院,看着窗外的细雨,心里满是不安。他刚收到周福的密报,说京城府邸被查抄,资产被没收,却还不知道自己已被革职拿问。他以为,只要自己乖乖待在杭州,皇上终会念及旧情,让他安度余生。可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着他 —— 京城的刑部官员,已经带着圣旨,踏上了前往杭州的路,即将将他押解回京,接受国法的严惩。年家的倒台,已近在眼前。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