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163章 与西藏喇嘛的友好往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3章 与西藏喇嘛的友好往来

雍正十七年五月,京城的槐树开满了白色的花,空气中飘着清甜的香气。苏培盛踩着晨光往瑞祥号赶,手里攥着一封明黄色的御批,脸上带着几分急切 —— 西藏大昭寺的洛桑大师,带着三十人的喇嘛使团来京朝拜,一来为呈献西藏的唐卡与药材,二来为感谢朝廷去年拨银修缮西藏寺庙。可使团刚住进驿馆,就有三位喇嘛突发急病,太医院的御医诊治了两天,病情非但没好转,反而越发严重,胤禛便想起江兰的护理本事,特让苏培盛来请她去看看。

江兰刚在兰馨镖局的货仓核对完发往济南的药材清单,见苏培盛来,连忙放下账本。“江姑娘,您快随我去驿馆!西藏的洛桑大师一行人,有三位喇嘛病得重,太医院的人束手无策,皇上盼着您能想想办法。” 苏培盛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急促。

江兰心里一紧 —— 西藏地处高原,喇嘛们初到平原,极易出现高原反应,再加上旅途劳累,很可能引发风寒或心肺不适。她立刻让春桃去兰馨医馆叫林巧(擅长心肺护理),带上急救包(里面有治疗风寒的止咳丸、缓解头痛的薄荷膏,还有她去年改良的 “简易氧气囊”—— 用羊皮囊装着压缩的新鲜空气,能临时缓解呼吸困难),又让丫蛋找账房先生抄一份《高原适应护理口诀》,准备带去教给喇嘛们。

赶到驿馆时,院子里已围了不少喇嘛,个个面带忧色。洛桑大师穿着绛红色的僧袍,手里捻着佛珠,见江兰进来,连忙上前合十行礼:“江姑娘,久闻您医术高明,求您救救我的弟子们!” 他引着江兰进东厢房,屋里躺着三位病人:年长的卓玛喇嘛(女,六十多岁)躺在床上,咳嗽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年轻的丹增喇嘛蜷缩在炕边,双手抱着头,脸色苍白,时不时呕吐;还有个小喇嘛平措,发着高烧,说胡话。

太医院的李御医站在一旁,脸色尴尬:“江姑娘,这几位喇嘛的病症古怪,卓玛喇嘛脉息微弱,似有肺疾;丹增喇嘛头痛呕吐,查不出病因;平措喇嘛高烧不退,用了退烧药也不管用,实在棘手。”

江兰先走到卓玛喇嘛床边,伸手摸了摸她的脉搏 —— 脉细弱但有力,又掀开她的衣领看了看,脖颈处没有红肿,再凑近听她的呼吸,吸气时带着明显的喘鸣。“卓玛大师是高原反应引发的急性支气管炎,加上旅途劳累受了风寒,导致呼吸困难。” 她一边说,一边让春桃拿出简易氧气囊,“先给她吸半个时辰的氧气,缓解呼吸急促,再喂她服一粒止咳丸,用温水送服。”

春桃熟练地将氧气囊的导管轻轻放在卓玛喇嘛的鼻下,慢慢挤压皮囊。卓玛喇嘛吸了几口,咳嗽渐渐轻了,嘴唇的紫色也淡了些,她睁开眼,虚弱地对江兰合十:“多谢姑娘,我…… 我舒服多了。”

接着,江兰走到丹增喇嘛身边,问洛桑大师:“丹增大师是不是从西藏出发后,就一直头痛?到了京城后,呕吐得更频繁了?” 洛桑大师点头:“是啊!他在高原上身体很好,可一到平原,就开始头痛,昨天吃了点东西,全吐了。”

“这是典型的高原适应障碍,平原气压比高原高,颅内压力变化引发头痛呕吐。” 江兰让林巧拿来薄荷膏,用手指蘸了一点,轻轻涂在丹增喇嘛的太阳穴上,又教他按压合谷穴:“您按这个位置,每次按一刻钟,每天三次,能缓解头痛;再喝些淡盐水,补充呕吐流失的水分,别吃油腻的东西,先吃点小米粥养胃。”

丹增喇嘛按江兰说的按压穴位,没过多久,就说头痛轻了不少,也不觉得恶心了。最后,江兰给平措喇嘛量体温(用她之前改良的体温针),烧到了三十九度。“平措小师傅是风寒引发的高热,得先物理降温。” 她让喇嘛们打来温水,用棉布蘸水擦拭平措的额头、腋下和脚心,又让春桃取来退烧的草药包,煮成汤药喂他喝下,“每隔一个时辰擦一次身,汤药一天喝三次,明天早上烧就能退了。”

忙到傍晚,三位喇嘛的病情都稳定了。卓玛喇嘛能坐起来喝小米粥,丹增喇嘛能下地走动,平措小师傅的烧也退到了三十八度。洛桑大师看着弟子们好转,激动地对江兰合十:“江姑娘,您真是活菩萨!太医院的御医治不好的病,您半天就缓解了,这份恩情,我们西藏的僧人永远记着!”

江兰笑着回应:“洛桑大师客气了,我只是做了些护理的小事。喇嘛们初到京城,不适应气候,难免生病,以后有不舒服的地方,随时可以去兰馨医馆找我。” 她想起兰馨医馆最近缺几种西藏特有的药材(如藏红花、冬虫夏草),便趁机问道:“不知西藏是否盛产藏红花、冬虫夏草?这些药材对治疗心肺疾病很有用,若是有的话,以后咱们可以互相贸易,既丰富医馆的药材,也能让西藏的药材走出高原。”

洛桑大师眼睛一亮:“藏红花和冬虫夏草,我们西藏多得是!只是之前没渠道卖到京城,若是江姑娘需要,下次我让人多带些来,还可以教你们辨认正宗的藏药材。”

第二天一早,江兰让人拉了一车药品去驿馆 —— 有治疗风寒的 “兰馨止咳丸”(用金银花、连翘制成,方便携带)、处理外伤的 “止血药膏”(适合西藏牧民放牧时使用)、预防高原反应的 “平气散”(她根据中医理论,用黄芪、党参配的,能增强抵抗力),一共五百份。她还让丫蛋和林巧一起,做了藏汉双语的《药品使用手册》,上面用图画标注用法用量:比如止咳丸一次一粒,温水送服;止血药膏涂在伤口上,用布条包扎;平气散在去高原前三天开始吃,一天一包。

“洛桑大师,这些药品您带回去,分给西藏的寺庙和牧民。” 江兰递过药品和手册,“手册上有图画,就算不识字也能看懂。以后若是需要药品,可以让商队通过兰馨镖局送过去,镖局能保证货物安全,不会耽误事。”

洛桑大师接过药品和手册,双手都在发颤:“江姑娘,您不仅救了我的弟子,还想着西藏的百姓,这份心意,我们无以为报。我回去后,定要把您的善举告诉西藏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都知道京城有位心善的江姑娘,有个能治病救人的兰馨医馆!” 他让弟子拿来一幅珍贵的唐卡(画的是观音菩萨),还有一小包冬虫夏草:“这唐卡送给您,保佑您平安顺遂;这冬虫夏草,是西藏最好的药材,您留着用,能补身体。”

江兰收下唐卡,把冬虫夏草交给林巧:“这冬虫夏草留给兰馨医馆,用来治疗心肺疾病的病人。” 她又让王瑞取来两匹改良织机织的细布:“这布厚实耐穿,适合西藏的气候,送给大师和弟子们做僧袍。”

接下来的几天,江兰常去驿馆看望喇嘛们,教他们平原适应的护理方法:比如每天开窗通风半个时辰,避免闷在屋里;多吃新鲜的蔬菜,补充维生素;适量散步,别剧烈运动。丫蛋也跟着去,教小喇嘛平措认字,还给他讲京城的故事,平措听得入迷,说以后还要来京城,跟丫蛋一起学算术。

六月初,喇嘛使团要返程了。胤禛在太和殿设宴送行,洛桑大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再次感谢江兰:“皇上,江姑娘用神奇的护理之法救了我的弟子,还赠送药品给西藏百姓,她的善举,是汉藏友谊的桥梁。以后西藏定会与朝廷更加亲近,绝不负皇上和江姑娘的心意!”

胤禛听了很高兴,赏了江兰一对东珠耳环,还下旨:“兰馨医馆可与西藏寺庙开展药材贸易,兰馨镖局负责运输,朝廷免税三年!”

送别时,洛桑大师握着江兰的手:“江姑娘,明年我会带着西藏的药材来京城,还要让更多喇嘛来兰馨医馆学习护理之法,让西藏的百姓也能用上这些好方法!”

江兰笑着点头:“我在京城等您,等西藏的药材,也等学习护理的喇嘛们。”

喇嘛使团离开后,消息很快传到了西藏。几个月后,兰馨镖局的镖队送药品去西藏时,镖师周强回来禀报:“江姑娘,西藏的牧民都知道您!洛桑大师把您的善举刻在了寺庙的石碑上,还说兰馨的药品是‘救命药’,不少牧民都托商队带话,想从咱们这儿买药品和细布呢!”

江兰的家人也为她高兴。江老实坐在院子里,看着洛桑大师送的唐卡,笑着对江王氏说:“兰丫头真是有本事!连西藏的喇嘛都夸她,还把她的善举刻在石碑上,这可是咱们江家的荣耀!”

江王氏正在给江柱子缝衣裳(用洛桑大师送的藏布,比普通布更保暖),笑着说:“兰丫头昨天回来,说兰馨医馆要进西藏的藏红花,以后治疗心肺疾病的病人就有好药材了。你大哥写信回来,说军营里的将士也需要藏红花治伤,以后镖局送药品去西藏,还能顺便给军营带药材,真是一举两得。”

丫蛋抱着平措送的小转经筒,跑到江兰身边:“姐姐,平措说下次来要跟我一起学画画,还要教我唱西藏的歌呢!我还想跟镖队去西藏,看看那里的雪山和寺庙。”

江兰摸了摸丫蛋的头:“等你再长大些,姐姐就带你去。西藏的雪山很美,藏民也很热情,到时候咱们还能给那里的孩子送书本,教他们认字。”

晚上,江兰坐在兰馨医馆的诊疗室里,看着西藏药材的清单(洛桑大师托商队送来的,有藏红花、冬虫夏草、雪莲花),拿起笔,在《兰馨医馆日志》上写下:“雍正十七年六月,为西藏喇嘛诊治高原适应病症,赠送药品五百份,获洛桑大师认可,达成药材贸易约定;兰馨品牌在西藏初步建立知名度,镖局获朝廷免税支持,可开展西藏运输业务。后续计划:培训医馆学员辨认藏药材;与西藏寺庙合作,在西藏设立‘兰馨药品分发点’;编印《藏汉双语护理手册》,方便西藏百姓使用。”

窗外的月光洒在清单上,泛着柔和的光。江兰知道,与西藏喇嘛的友好往来,不仅深化了汉藏民族的友谊,更让兰馨品牌从京城拓展到了西藏,为后续民生服务与商业贸易的跨区域发展打下了基础。从护理坊到医馆,从镖局到跨民族交流,她的影响力已跨越地域与民族,离 “时代变革者” 的目标越来越近。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藏汉双语护理手册》的草稿,去了内务府。总管太监马德清看着手册上的藏文(她请太医院懂藏文的御医帮忙翻译的)和丫蛋画的插图,笑着说:“江姑娘,您想得真周全!有了这手册,西藏的百姓就算不懂汉文,也能学会护理方法。皇上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高兴。”

江兰笑着回应:“马总管,这手册还得麻烦您帮忙印刷,以后让镖局随药品一起送过去。汉藏友好,不是一句空话,得靠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才能让情谊长久。”

离开内务府时,阳光正好,洒在兰馨医馆的门楼上。江兰看着往来的病人,有的拿着西藏的冬虫夏草来换药,有的来咨询去西藏的护理方法,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与西藏喇嘛的往来,只是汉藏友好的开始。未来,她会让兰馨的药品、护理方法、实用工具,走进西藏的每一个角落,让汉藏民族在互相帮扶中,共同走向更好的未来 —— 而这,正是她作为时代变革者,最想实现的理想之一。

回到医馆,林巧正在教弟子们辨认藏红花,见江兰来,笑着说:“姑娘,这藏红花真是好药材,昨天用它给一位肺疾病人入药,今天病人就说呼吸顺畅多了!” 江兰走过去,拿起一朵藏红花,放在鼻尖闻了闻 —— 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确实是上等品。她笑着说:“以后咱们要跟西藏多做药材贸易,让好药材能救更多人,也让西藏的百姓能用上咱们的好药品,这才是双赢。”

医馆外,槐树的花香飘进来,混合着药材的香气,格外宜人。江兰知道,她的变革之路,还在继续。每一次跨地域的交流,每一次跨民族的帮扶,都在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都在让这个古老的王朝,焕发出更包容、更繁荣的生机。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