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雍正十年十二月中旬,京城的雪下得绵密,兰馨惠民粥铺的烟囱却早早冒起了白烟。粥铺里,掌柜老周正指挥着伙计往大锅里倒小米,蒸汽裹着米香飘满整个铺面,十几个穿着粗布棉袄的穷苦人正排队等着喝粥 —— 这粥铺是江兰三个月前开的,专为没活计的百姓提供免费早餐,还雇了二十多个失去土地的农民和包衣家庭妇女,管吃管住,每月给两百文工钱,在南城一带早有了 “良心粥铺” 的名声。

江兰刚从苏州分店对账回来,刚走到粥铺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摔碗的声响。推门进去,只见三个穿着短打、敞着衣襟的地痞正围着老周,为首的周老三手里攥着个破碗,碗里的粥洒了一地:“老东西,别给脸不要脸!这粥铺想在南城开下去,就得给爷交‘保护费’,每月五十两,少一文都不行!”

老周气得脸通红,却不敢还手 —— 周老三是南城一带有名的地痞,背后靠着八爷党的远房亲戚,之前几家小铺子因为没交保护费,被他砸得关了门。排队的百姓吓得缩在角落,有个穿破棉袄的妇人抱着孩子,小声劝:“周爷,这粥铺是给咱们穷人开的,哪有那么多钱啊……”

“少管闲事!” 周老三一脚踹翻旁边的板凳,“再废话,连你家孩子的粥都没得喝!”

江兰快步上前,挡在老周身前:“周爷,这粥铺每月盈利不过三十两,还得给伙计发工钱,哪拿得出五十两?您要是真要‘保护’,不如帮我们维持秩序,每月给您五两辛苦费,怎么样?”

周老三上下打量江兰,见她衣着得体,却没认出她是兰馨的东家,嗤笑一声:“你是谁?也配跟爷谈条件?今天要么交五十两,要么砸了这粥铺,你选一个!” 说着,他就伸手去掀旁边的粥锅。

“住手!” 江兰一把抓住他的手腕 —— 她在现代学过基础防身术,手上力道不小。周老三疼得龇牙咧嘴,挥拳就要打过来,却被赶过来的春桃和两个镖师拦住。镖师是赵强留下的,专门负责粥铺的安全,只是刚才去买米,才让地痞闯了进来。

周老三见对方人多,放了句狠话:“行!你们等着!三天后要是见不到五十两,这粥铺就别想开了!” 说完,带着两个手下骂骂咧咧地走了。

老周捂着胸口,后怕地说:“江姑娘,这周老三不好惹啊,咱们还是…… 还是报官吧?”

“报了也没用。” 旁边的妇人叹了口气,“之前王记馒头铺报了顺天府,结果顺天府的人来了,只说了句‘私了’,转头就把王掌柜骂了一顿,说他‘惹事生非’。”

江兰皱紧眉头。她知道,顺天府尹周大人虽不算八爷党,但也不愿得罪八爷党的人,这事要是硬报官,恐怕只会不了了之。粥铺里的伙计们也慌了,有个刚雇来的姑娘红着眼圈说:“江姑娘,要是粥铺关了,俺们可就没地方去了……”

江兰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坚定:“放心,粥铺不会关。我想想办法,三天内肯定解决。”

回到瑞祥号,江兰坐在客堂里,心里盘算着对策。春桃端来热茶,小声说:“姑娘,不如跟十三爷说说?之前清查亏空的事,十三爷那么信任您,他一句话,顺天府肯定不敢不管。”

江兰犹豫了一下。之前她总在 “麻烦” 胤祥 —— 从缓解胸痛到提新政建议,现在又要让他帮着解决地痞,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可转念一想,盟友之间本就该互相扶持,她之前帮胤祥推进清查亏空,现在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找他帮忙也合情合理。

当天下午,江兰让春桃给胤祥的府里送了封信,简单说了粥铺被地痞骚扰的事,没提 “八爷党背景”,只说 “影响百姓生计”。没想到刚过一个时辰,胤祥的侍从就来了,带来口信:“十三爷说,让江姑娘放心,这事他来处理,保准那地痞不敢再上门。”

第二天一早,顺天府尹周大人就带着十几个衙役来到了粥铺。周大人穿着官袍,脸色严肃,一进门就给江兰拱手:“江姑娘,实在对不住,是下官管束不力,让地痞扰了您的粥铺。下官已经把周老三抓起来了,按‘敲诈勒索’的罪名,打了三十大板,还罚了他两百两银子,以后再也没人敢来骚扰您的铺子了。”

江兰有些意外,没想到胤祥的动作这么快。周大人见她疑惑,又补充道:“昨天十三爷特意找下官,说您这粥铺解决了二十多个穷苦人的生计,是新政的‘民生样板’,要是出了问题,皇上都会过问。下官哪敢怠慢,连夜就把周老三抓了。”

正说着,周老三被两个衙役押着路过粥铺门口,脸上还带着伤,见了江兰,头都不敢抬。排队的百姓们见状,都欢呼起来,那个抱孩子的妇人笑着说:“江姑娘,这下好了!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怕地痞了!”

老周也松了口气,给江兰递上一碗热粥:“姑娘,您真是有本事!这粥您可得多喝两碗。”

江兰接过粥,心里满是暖意。她知道,这不是她的本事,是胤祥的支持 —— 没有他的一句话,顺天府尹绝不会这么快、这么狠地处理周老三。这份情谊,她记在了心里。

可没想到,几天后又出了件事。税吏来瑞祥号收税,说兰馨的粥铺属于 “盈利性商铺”,按规定每月要交十两税银,之前三个月没交,现在得补上三十两。老周急得直跺脚:“这粥铺哪有盈利啊?每月的收入都给伙计发工钱了,哪有钱交税?”

税吏却不管这些,拿着税单说:“这是规矩,不管你盈不盈利,都得交!要是三天内交不上,就封了你的粥铺!”

江兰看着税单,心里犯了难。粥铺确实没盈利,要是交了这三十两,不仅这个月的工钱发不出来,连下个月的米都买不了。她正想去找胤祥商量,却接到苏培盛派人送来的消息,让她第二天进宫一趟,说皇上有话要问。

第二天一早,江兰跟着苏培盛走进养心殿。胤禛正坐在书案前看奏折,见她进来,放下笔说:“江兰,你那惠民粥铺,朕听说解决了不少穷苦人的生计?”

江兰愣了一下,连忙回话:“回皇上,粥铺雇了二十三个穷苦人,都是没地种或没活计的,每月给两百文工钱,还管吃管住。”

胤禛点点头,又问:“那粥铺的盈利怎么样?够不够维持?”

“回皇上,粥铺每月收入不过三十两,除去工钱和米钱,基本没什么盈利,有时还得从瑞祥号贴补些。” 江兰实话实说。

这时,苏培盛在旁边笑着插话:“皇上,奴才前几天去南城办事,正好路过江姑娘的粥铺,见排队的百姓都夸这粥铺好,说要是没有这粥铺,他们冬天都没地方吃饭。奴才还听说,粥铺的伙计里,有五个是之前受灾的农民,还有三个是包衣家庭的寡妇,都是靠这粥铺活下来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现在新政正提倡‘促就业、惠民生’,江姑娘这粥铺,不正好是新政的‘活例子’吗?要是因为交税的事关了门,不仅可惜,还会让百姓觉得新政不接地气。”

胤禛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苏培盛说得有道理。江兰,你这粥铺是为民生办的好事,不能因为交税的事难住你。朕决定,给你这粥铺‘免税三年’,不仅不用补之前的税,这三年里也不用交一分税银,让你能安心把粥铺办下去,多帮些穷苦人。”

江兰又惊又喜,连忙跪下谢恩:“谢皇上恩典!臣定不负陛下信任,把粥铺办得更好,帮更多百姓!”

走出养心殿,江兰拉住苏培盛的手,感激地说:“苏总管,今天真是多谢你了。要是没有你在皇上面前说话,我这粥铺恐怕真的要关了。”

苏培盛笑着摆手:“江姑娘客气了。你之前教咱家玩斗地主,还帮十三爷缓解胸痛,咱家早就把你当朋友了。再说,你这粥铺确实是好事,帮你也是帮新政,帮皇上分忧。”

江兰看着苏培盛,心里忽然明白了 —— 盟友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互相成就。她帮胤祥推进清查亏空,胤祥帮她解决地痞;她陪苏培盛玩牌解闷,苏培盛帮她争取免税;而她通过粥铺帮百姓,又契合了胤禛的新政,获得了皇上的支持。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也是她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的关键。

回到瑞祥号,江兰把 “免税三年” 的消息告诉了家人和伙计。老周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说:“姑娘,这下咱们粥铺能一直开下去了!俺们再也不用怕交税了!”

江老实也笑着说:“兰丫头,你真是交对了朋友。十三爷和苏总管都是好人,以后咱们也得好好帮他们,不能光让人家帮咱们。”

江兰点点头。她知道,父亲说得对。晚上,她坐在灯下,给胤祥和苏培盛各写了一封信,感谢他们的帮助,还让春桃给他们各送了一份礼物 —— 给胤祥送了一盒新做的玉露凝脂膏,帮他缓解胸痛;给苏培盛送了一套兰馨的粗布睡衣,柔软舒服,适合他在宫里休息。

几天后,胤祥的回信到了,信里说:“你我是盟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下次清查亏空,还得靠你出主意呢。” 苏培盛也让小太监带话,说睡衣很舒服,以后宫里要是有采买的事,他会优先考虑兰馨。

江兰看着信,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份盟友情谊,会成为她推动时代变革的重要力量。以后,她不仅要把兰馨的生意做好,还要继续帮胤祥推进新政,帮苏培盛解决宫里的小事,更要把粥铺办得更好,帮更多穷苦人 —— 因为她明白,只有互相成就,才能走得更远。

十二月下旬,兰馨惠民粥铺的生意更红火了。江兰又雇了十个穷苦人,还在粥铺旁边开了个 “针线房”,让那些没力气干重活的妇人做些缝补的活,也能赚些工钱。张若菡听说后,特意来粥铺看她,笑着说:“江兰,你这粥铺现在可是南城的‘民生招牌’了,我爹说,下次吏部考核地方官,还要把你这粥铺当‘惠民样板’呢。”

江兰笑着给她盛了一碗粥:“这都是多亏了十三爷和苏总管的帮忙,还有皇上的恩典。我只是做了些小事,不算什么。”

张若菡摇摇头:“你这可不是小事。你用自己的生意帮百姓,还能获得盟友的支持,这才是最难得的。以后要是有需要我帮忙的,比如想了解文官集团的想法,尽管跟我说。”

江兰心里一暖。她知道,她的盟友队伍又壮大了 —— 从胤祥、苏培盛,到张若菡、张廷玉,这些人都是她在这个时代的依靠,也是她推动变革的伙伴。

窗外的雪还在下,粥铺里的灯光却格外温暖。江兰看着里面忙碌的伙计和排队的百姓,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她会带着这些盟友的支持,继续推进新政,帮更多百姓,从包衣之女一步步走向军政核心,成为真正的 “时代变革者”。而这份 “互相成就” 的盟友情谊,会一直陪伴着她,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她的理想。

第二天一早,江兰就让春桃给胤祥和苏培盛各送了一筐刚做好的馒头和包子,都是粥铺的伙计们连夜做的。春桃笑着说:“姑娘,您这又是送膏子又是送馒头的,十三爷和苏总管肯定更待见您了。”

江兰笑着点头:“盟友之间,就该互相惦记。他们帮了我,我也得让他们知道,我记着他们的好。”

春桃走后,江兰站在瑞祥号的门口,看着远处的皇宫方向,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新的征程还在继续,而她,会带着这份盟友的情谊,带着对百姓的责任,继续前行,让这个时代,因为她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