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0章 宿命的终结——邺城陷落与历史的镜鉴(全文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章 宿命的终结——邺城陷落与历史的镜鉴(全文完)

公元577年正月,凛冽的寒风吹过华北平原,邺城高大的城墙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投下长长的阴影。这座经历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的古都,即将见证又一个王朝的覆灭。城内人心惶惶,亡国的阴影如同这冬日的阴霾,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此时的北齐皇室已经陷入了最后的疯狂。年仅二十岁的後主高纬,在得知北周军队突破太行山防线、直逼邺城的消息后,不是组织抵抗,而是举行了一场荒唐的禅位仪式。他将皇位传给自己八岁的儿子高恒,自称太上皇。这个决定的动机令人啼笑皆非:他听信巫师的建议,认为禅位可以应天改命,同时也能在城破时更方便逃跑。

正月初一,幼主高恒在慌乱中改元承光,这是北齐的最后一个年号,只使用了不到一个月。即位大典草草了事,朝臣们面色凝重,谁都明白这出闹剧的意义。太皇太后胡氏(高湛的皇后)在仪式上失声痛哭,不知是为孙子的命运,还是为这个即将灭亡的王朝。

与此同时,北周武帝宇文邕亲率大军已经抵达邺城城外。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站在高处眺望这座雄伟的都城,内心感慨万千。从公元577年十月发动总攻到现在,不过三个月时间,曾经强大的北齐就土崩瓦解。他深知,这不是因为北周军队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北齐的自毁长城。

邺城的防御本来十分坚固。城墙高厚,护城河宽阔,城内粮草充足,守军也有十余万人。如果组织得当,完全可以坚守待援。然而,北齐朝廷已经失去了抵抗的意志。高纬先是试图用重赏激励士气,命人将国库中的金银珠宝堆放在城头,声称用来犒赏有功将士。但当将士们请求发放时,宠臣穆提婆却冷笑道:陛下犹自玩乐,何急颁赏?军心由是彻底涣散。

正月十八日,北周军队发动总攻。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高纬展现了他最后的:他带着冯小怜、幼主高恒等数十人,从东门仓皇出逃。留守的将领见皇帝逃跑,纷纷投降,邺城几乎不战而下。北周军队入城时,看到的是一片混乱景象:逃难的百姓、抢劫的乱兵、还有那些还没来得及带走的金银财宝。

高纬一行的逃亡之路充满戏剧性。他们先逃到济州(今山东茌平),与先期到达的太后胡氏会合。在这里,高纬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他让幼主高恒再禅位给任城王高湝,然后自称无上皇。这一连串的禅位闹剧,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然而,逃亡队伍内部已经分崩离析。大臣慕容俨、纥奚永安等人先后离开,投奔北周。高纬众叛亲离,只能继续南逃,企图渡过黄河投奔南方的陈朝。但在青州(今山东青州)南部的邓村,他们被北周先锋尉迟勤追上。当北周士兵冲进行宫时,高纬正与冯小怜抱在一起瑟瑟发抖,而那个八岁的高恒则躲在床下哭泣。

被俘的高氏宗族被押解到长安,北周武帝宇文邕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高纬、高恒等数十名北齐宗室身着白衣,跪在太庙前。围观的长安百姓指指点点,有人唾骂,也有人唏嘘。在这耻辱的时刻,高纬却对宇文邕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请求:乞归还朕之小怜。

宇文邕轻蔑地看着这个亡国之君,说:朕视天下如脱屣,岂惜一老妪!但还是将冯小怜还给了他。这种亡国不忘美人的,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笑柄之一。

然而,北周武帝的宽大只是暂时的。几个月后,有人诬告高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这很可能是宇文邕清除后患的借口。他顺势将高纬、高恒等数十名高氏宗室全部处死。只有高纬的弟弟高仁英因是白痴,高仁雅因是哑巴而被放过,流放蜀地。曾经显赫一时的高氏家族,就这样几乎被灭绝。

随着高纬的人头落地,立国仅二十七年的北齐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高洋550年建国到577年灭亡,这个王朝就像一颗流星,短暂地划过历史的夜空,留下了一道诡异而耀眼的光芒。

北齐的灭亡,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为什么一个开局近乎完美的王朝,会以如此迅速而丑陋的方式崩溃?

首先,权力的绝对腐败是根本原因。从高欢开始,高氏家族就树立了权力源于刀剑的暴力权力观。这种观念导致皇位继承始终在血腥中进行,父子相疑、兄弟相残成为家常便饭。当权力彻底失去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时,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就会无限放大。

其次,胡汉矛盾的未能解决埋下了隐患。高欢虽然试图推行胡汉融合的政策,但本质上依靠的是鲜卑军事贵族。这种二元政治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分裂,无法形成稳固的统治基础。高洋后期对汉族士人的打压,更加深了这一矛盾。

第三,统治者的个人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命运。除了高演略有作为外,北齐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荒唐。高洋的疯癫、高湛的淫乱、高纬的昏庸,共同将这个强大的国家推向了深渊。特别是高纬的自毁长城——杀害斛律光、高长恭等名将,直接导致了军事上的崩溃。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北齐的兴衰印证了一个历史规律:武力的强大可以夺取天下,但无法维持长治久安;经济的繁荣可以充实国库,但无法弥补道德的沦丧;法律的完备可以规范社会,但无法约束不受制约的权力。

北齐的故事,就像一面极端却清晰的镜子,照见了权力异化的全过程。它告诉我们,当一个政权失去了最基本的伦理底线和道德约束时,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强大,都将在瞬间土崩瓦解。再精锐的军队、再充盈的国库、再完备的法典,也填不满人性的黑洞。

在邺城的废墟上,新的历史篇章即将展开。北周统一北方后,中国将迎来隋唐盛世。而北齐的教训,也将成为后世统治者时刻警醒的镜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走了一个短命的王朝,却留下了一个永恒的思考:权力应当为何而存在?又应当受到怎样的制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