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我把欢宜香换掉了 > 第132章 月夜弦歌,孤注之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章 月夜弦歌,孤注之盟

那夜窗外的科尔沁歌谣,如同鬼魅的低语,在其其格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是警告她不要再深究,还是……在指引她方向?“月亮”,萨仁的名字,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恐惧与勇气在她心中激烈交战。她想起了萨仁苍白的面容,想起了甄嬛(菀嫔)那双平静却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睛,也想起了这紫禁城里无处不在的阴谋与恶意。如果连试图查明真相都会招致这样的“警告”,那这宫廷,与狼窝何异?

科尔沁的女儿,从不畏惧豺狼!

其其格下定了决心。她不再打算直接去乾清宫面圣——那太明显,也可能再次被阻挠。她要利用这“警告”本身,去反向追查!既然对方用萨仁的名字和家乡歌谣来暗示,说明对方了解她的底细,也可能……与草原有关联?

她唤来了唯一还能信任的、另一个从科尔沁带来的、负责与外朝蒙古使团驿馆保持例行联系的侍女托娅。其其格用蒙古语低声而迅速地吩咐:

“托娅,你明日例行去驿馆时,想办法悄悄打听,近日可有形迹可疑的、非使团正式编制的蒙古人或与蒙古交往密切的汉人,在京城活动,尤其是……擅长口技或熟悉我们家乡古老歌谣的人。记住,绝对要小心,不能让人察觉是我们在打听。”

托娅郑重点头,眼中闪烁着忠诚与坚毅的光芒。

安排完此事,其其格的心依旧无法平静。她知道,仅凭托娅去打探,如同大海捞针。她还需要宫内的人帮助。而宫内,她如今还能相信谁?谁又有能力在粘杆处和各方耳目下暗中查探?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念头在她脑中形成——她要再去一次死牢,去见那个被指控为元凶的菀嫔甄氏!

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感到战栗。死牢是何等地方?守卫何等森严?她一个异族郡主,如何能进去?但……如果不亲自去问个明白,从那个最可能知道真相的人口中得到线索,她永远无法解开这团乱麻。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上她的安危,甚至赌上科尔沁与大清的关系。

---

死牢内,甄嬛依旧在黑暗中静坐,如同入定的老僧。她在等待,等待下一个可能出现的信号,也在心中反复推演着齐答应(端妃)可能的破绽。齐月宾做事谨慎,但并非毫无痕迹。她当年能与果郡王搭上线,中间必然有桥梁。这个桥梁,是否就是“暗香会”?果郡王倒台后,齐月宾是顺势接管了这条线,还是早已与“暗香会”有独立联系?

就在她沉思之际,牢房过道再次传来了脚步声。这一次,不是那个送饭狱卒的轻缓步伐,而是带着一丝犹豫和急促。

脚步声在她的牢门前停下。借着过道昏暗的灯光,甄嬛看到了一张被斗篷兜帽遮住大半,却依旧能看出年轻轮廓的脸——是其其格!

甄嬛的心猛地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

其其格显然极度紧张,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颤抖:“是……是你的人……用萨仁的名字……引我来的吗?”

甄嬛瞬间明白了。是那个暗中传递消息的势力,用这种方式将其其格引到了这里!他们想借其其格的手做什么?

“郡主何出此言?”甄嬛的声音平静无波,在死牢中显得格外清晰,“奴婢身陷囹圄,自身难保,何来人手引郡主前来?”

其其格一愣,看着甄嬛在黑暗中依旧沉静的面容,心中的怀疑似乎动摇了一分。她咬了咬牙,直接问道:“那枚扳指……萨仁落水……真的……是你指使的吗?”

甄嬛抬起眼,目光如古井寒潭,直直地看向其其格:“郡主心中既有疑虑,为何要来问一个将死之人?真相,往往不在人口之中,而在利益交织之处。谁最乐见奴婢死?谁最乐见郡主与大清心生嫌隙?郡主细想,便知端倪。”

她没有直接否认,而是引导其其格自己去思考。否认太过苍白,点明利益关系,才是关键。

其其格浑身一震。谁乐见甄嬛死?年世兰!齐答应!谁乐见科尔沁与大清不和?……是那些不希望边境安宁的人!是“暗香会”那样的前朝余孽!难道……

“是……齐答应?”其其格脱口而出,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甄嬛不置可否,只是淡淡提醒:“郡主,此处非久留之地。您今夜能进来,恐怕也非易事,背后之人既能引您来,未必不会将您来的消息,透露给旁人。”

其其格悚然一惊!是啊,她能进来,定然是有人暗中安排或默许。若是被年世兰或者皇上知道她夜探死牢……

她不敢再想下去,深深看了甄嬛一眼,那眼神复杂无比,有怀疑,有恐惧,也有了一丝决断。

“我……我知道了。”其其格低声说完,迅速拉好兜帽,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黑暗的过道中。

甄嬛看着她离去的方向,缓缓闭上了眼睛。棋子,已经落下。其其格这步险棋,究竟会带来转机,还是加速毁灭?她不知道。但她知道,沉寂的死水,终于被投入了一颗足以改变格局的石子。

月夜之下,弦歌诱引,一场建立在猜疑之上的短暂同盟,在死牢的阴影中悄然缔结。其其格带着巨大的秘密和更深的恐惧离开,而甄嬛,则在绝对的孤寂中,继续着她的等待与谋划。风暴的眼,似乎正悄然转向那看似平静的北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