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内部,因宋茜带回的关于“利维坦”与“规则化身”的真相而弥漫的压抑氛围,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如同深海的水压,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每一个角落,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仅仅是冰山一角,更深的疑虑与彷徨在幸存者之间悄然蔓延。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束缚感,让许多原本致力于技术突破的研究人员感到了方向的迷失。
在这种背景下,宋茜提出的“规则缝隙”猜想,像是一颗投入死水微澜的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激起狂澜,却也在少数核心成员心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指向不同方向的灯。
\\\\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将‘观察者’或‘规则化身’视为一个需要战胜的敌人,而是……一种需要理解、甚至尝试‘沟通’的自然规律?”莉娜坐在数据分析台前,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她理解宋茜的想法,但接受起来依然困难。毕竟,一种能够主动“清除”文明的“规律”,实在难以用平常心对待。
“更准确地说,是理解其运行机制,找到它判定‘失衡’的阈值和标准。”宋茜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但眼底深处还残留着一丝疲惫与超越疲惫的锐利,“利维坦文明试图进行意识全员升维,与星球意志彻底融合,这无疑是一种对现有平衡的剧烈颠覆。但我们的目标不同,‘共存’与‘新生’,未必需要达到那种颠覆性的程度。”
陈老沉吟着,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凌乱:“问题是,这个‘阈值’在哪里?我们如何得知何种程度的发展会触发‘清除’?渊鲸的记忆回响中,有相关的线索吗?”
宋茜摇了摇头:“没有明确的刻度。那更像是一种……基于本质的判断。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无论是利维坦文明的毁灭,还是范博士日志中暗示的人类可能面临的危机,似乎都与对‘盖亚之脊’能量网络的深度干预和本质性改变有关。”
她调出了龙宫数据库中关于星球能量网络的模型图,那纵横交错的、贯穿地壳与地幔的能量脉络,如同星球的神经网络和血液循环系统。
“利维坦文明能够直接与能量网络对话,利用它进行建设,最终也因试图与之彻底融合而毁灭。而范博士时代的疯狂实验,同样是在试图强行抽取、扭曲甚至控制这种能量,将其武器化或用于极端的生命改造。这两者,都触及了星球存在的‘根本’。”
莉娜若有所思:“所以,你的‘另一条路径’是指……我们放弃对‘盖亚之脊’能量网络的深度干预和掌控,转而寻求一种……更温和、更表层的利用方式?或者,完全避开它?”
“不完全是避开。”宋茜的目光投向控制室中央那悬浮的三枚秩序碎片,它们正散发着稳定而柔和的光芒,“我们可能误解了‘秩序’的真正含义。路岩留下的‘回声’,渊鲸意志中那份古老的‘守护’,它们传递的并非‘控制’和‘征服’,而是‘调和’与‘维系’。”
她停顿了一下,组织着语言,试图将脑海中那个模糊的构想具体化:“我在想,三核共鸣之所以能稳定龙宫,能与渊鲸建立初步连接,正是因为它没有试图去掠夺或扭曲能量,而是在我们自身、秩序碎片、以及渊鲸意志(或者说星球能量场)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共振’。这是一种‘请求’和‘回应’,而非‘命令’和‘夺取’。”
陈老的眼睛微微亮了一下:“共鸣……而非控制……你的意思是,我们未来的科技树,或者说文明发展方向,应该从‘掌控自然’转向‘融入自然’?利用类似共鸣的原理,在不破坏底层平衡的前提下,获取我们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与技术?”
“这是一个方向。”宋茜肯定道,“但这条路注定艰难而缓慢,它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发展惯性。而且,这或许能让我们避免触发‘清除’,但能否实现真正的‘新生’,尤其是在这资源有限的深海中,依然是未知数。”
会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放弃掌控,选择融入,这听起来充满哲理,但实践起来却意味着放弃太多既有的技术优势和发展速度,对于习惯了工业化、科技化思维的人类来说,不啻于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
就在宋茜与陈老、莉娜等人在高层探讨“另一条路径”的理论可能性时,龙宫的中下层研究团队中,一股潜流正在涌动。
以年轻却才华横溢的能量结构工程师——吴凯为首的一个小型研究小组,在反复分析宋茜带回的、关于利维坦文明能量形态的模糊数据后,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推论。
“委员长,陈老,莉娜博士,”吴凯在获得紧急汇报许可后,带着他的数据板匆匆赶来,脸上混合着兴奋与不安,“我们小组对‘利维坦回声’中残留的能量 signature 进行了逆向建模和比对分析,有一个……一个可能极其重要的发现!”
他调出了一组复杂的能量波形对比图。
“请看,这是我们从渊鲸记忆回响中间接获取的、利维坦文明鼎盛时期的典型能量运用模式模型。而这一份,是龙宫数据库记录的、范博士时代后期,那些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禁忌实验所产生的能量畸变波形。”
图表上,两种波形在宏观上似乎都呈现出高度有序和强大的能量等级,但在微观结构,尤其是在与“盖亚之脊”能量网络耦合的谐振频率区间,存在着近乎本质的差异。
“利维坦的能量运用,尽管强大,但其核心频率与‘盖亚之脊’是天然谐调的,就像……就像是用正确的方式拨动了琴弦,引起了共鸣。”吴凯指着图表解释道,“而范博士的实验,是强行改变了能量的固有频率,试图让琴弦按照我们的意愿振动,结果……引发了崩溃和反噬。”
莉娜立刻抓住了关键:“你的意思是,触发‘规则化身’的,可能并非‘使用能量’这个行为本身,而是‘使用能量’的方式?是否破坏了与星球能量网络的‘天然谐调’?”
“很有可能!”吴凯激动地点头,“我们进一步比对了三核共鸣场稳定时产生的能量 signature,发现它虽然微弱,但其谐调模式,与利维坦文明的能量运用模式,在底层逻辑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是一种‘请求-共鸣-回应’的模式,而非‘抽取-扭曲-控制’!”
这个发现,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亮了一盏关键的壁灯!
它意味着,“另一条路径”并非空想。人类或许无需完全放弃科技与发展,而是需要彻底扭转科技发展的哲学基础——从试图征服和改造自然,转变为学习和模仿自然中已然存在的、和谐的运作方式。
宋茜深吸一口气,感觉胸腔中那股压抑感减轻了不少。吴凯团队的发现,为她的猜想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证支持。
“也就是说,‘规则’并非绝对禁止文明使用高等能量或发展技术,”宋茜总结道,眼神锐利,“它禁止的,是‘蛮横’的、破坏平衡的‘僭越’行为。只要我们找到并遵循那种‘和谐’的路径,就有可能在不触发‘清除’的情况下,继续前行。”
陈老抚掌,脸上露出了多日未见的振奋:“妙啊!这就好比……宇宙允许我们‘借力’,但不允许我们‘夺力’!关键在于‘权限’和‘方式’!”
“但这条路径的技术积累几乎为零,”莉娜保持着冷静的审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建立一套基于‘和谐共鸣’原理的全新科技体系。这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而我们最缺乏的也是时间。”
龙宫的资源在持续消耗,外界的威胁(无论是“观察者”的潜在注视,还是可能存在的其他幸存者势力的竞争)并未消失。
“我们没有选择。”宋茜的语气坚定起来,“至少,我们现在有了一条理论上可行的路径,而不是在绝望中坐以待毙,或者盲目发展走向毁灭。吴工程师,你们小组立刻将研究重点转向‘和谐能量模式’的进一步解析和基础应用尝试,优先级别提到最高!”
“是!委员长!”吴凯大声应道,带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转身离去。
\\\\
新的方向确定,龙宫这座深海孤岛,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且布满荆棘,但至少,他们不再是被无形枷锁困住的囚徒,他们找到了一条可能通向光明的、不同的道路。
宋茜再次独自来到观察窗前,窗外依旧是永恒的黑暗。但这一次,她仿佛在那片黑暗深处,看到了一丝不同的色彩——那不是毁灭的红光,也不是绝望的灰暗,而是一种代表着“调和”与“可能”的、微弱的蓝绿色荧光,如同深海中最顽强的生命散发出的光芒。
她轻轻握住胸前的白色晶体,路岩的“回声”温暖而稳定。
“你看到了吗,路岩?”她在心中默念,“我们找到另一条路了。一条更艰难,但或许……更接近真相的路。”
往昔之影带来的沉重代价,此刻似乎正逐渐转化为推动他们前行的、内省后的智慧。另一条路径已然在脚下展开,尽管模糊不清,却充满了重新定义“新生”的无限可能。